台湾中油探采研究所
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探采研究所,简称探研所,是台湾中油所属的一个研究机构,属于公司一级直线单位,与炼制研究所和绿能科技研究所并称“三研究所”[1]。位于苗栗县苗栗市文发路。
历史沿革
[编辑]1977年11月1日,中油公司为因应政府加强研究发展之政策,特于苗栗成立探采研究中心,将原属于台湾油矿探勘总处之古生物实验室、岩石沉积实验室、钻采研究部门、生油评估小组与图书室等,拨归探采研究中心,规划而成地球科学组、钻井采油组及技术服务组等3组,以统筹国内外油气能源之探采研究,加速技术创新,提升探采技术水准,并协助中油公司各单位解决油气探采相关问题,以促进油气天然资源之积极开发。
探采研究中心成立初期,设置在苗栗市为公路,借用台湾油矿探勘总处部分房舍办公,一方面延揽培训人力、添购仪器与扩充设备;一方面则寻觅评估新建研究大楼之适当地点。至1982年9月始奉准在中油公司现有土地,苗栗市文山玫瑰公园兴建,同时并将原地球科学组依实际需要促其发挥更大的功能,重组为石油地质组、地球物理组与地球化学组等3 组,其他研究组织则未更动。兴建工程历经两年多,至1985年6月新建工程顺利完成迁入新址,1989年7月更名为探采研究所。
探采研究所为因应油品自由化与民营化政策并戮力于油气能源与二气化碳地下封存之研究,积极推动组织改造,从1999年起,陆续成立专案经理制,并将人事组、工业安全卫生课分别并入行政组及技术服务与安环组。为因应业务需要,2010年6月1日将行政组掌理之工业关系业务移至所长室秘书办理。2014年2月25日修订派驻政风等职掌内容及组织表。2015年8月31日因应职安法修订本所办事细则及分层负责明细表。在人力方面,截至2015 年10月15日,探采研究所人数共有120人,其中研究员57人,技术员26人,支援及管理人员37人;研究员中有博士28人、硕士28人。
探采研究发展
[编辑]中油公司探采研究所的探采研发策略为加强盆地石油系统与油气藏评估技术,提升探勘成功率,协助取得优良矿区;持续累积关键性技术研究,开发自有油源,降低采购风险;引进新型高科技应用于油气探勘;进行新能源研究,开发新商机;扩展技术服务对象,开拓多元经费来源;积极争取石油基金,开发新技术及研究新探勘目标,提供探采事业所需之协助。
基于研发策略,近年来积极配合公司规划,评估国外新矿区包括非洲张裂盆地及加拿大亚伯达盆地之油气潜能;现有国外矿区研究则包括委内瑞拉帕里亚湾盆地油气评估、澳洲西北海域AC/P32 矿区及其边缘盆地研究,及厄瓜多尔16、17 号矿区生产方案之建议;在国内探勘则协助成功钻获白沙屯及官田构造油气,并对台湾西北部及台湾西南海域南部凹陷构造油气潜能加以评估。钻探工程技术上则针对出磺坑矿场出水井提出增产及复产建议;并研拟铁砧山出水井堵水计划,协助施工,解决注产气井出水问题。技术服务与安环工程技术则协助油品行销事业部、炼制事业部、石化事业部进行污染调查、监测及整治技术评估,规划钻井废水及废泥浆资源再利用之研究。
探采技术研发则包括三维地质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及储油气层特性描述及模拟、改善震波聚焦成像失真问题、甲烷水化物与游离天然气评估、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等,期能在油气探采、新能源及安环工程上有积极作为与突破。
回顾探探研究所近年来的积极作为与研发成果,可分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井采油、及技术服务与安环等五大领域扼要叙述。
石油地质
[编辑]厘清国内陆海域已发现具经济价值的油气田与构造盆地之关系,完成台湾西北部陆海域及南部海域各井之基本井下地质储集层特性资料之重整及分析,期能描绘出储集层之特性与分布,提供油气探勘之重要参考依据。完成台湾陆上麓山带尚具探勘潜能区域的评估及台湾西部麓山带前缘油气储聚研究,并提出竹东番婆坑地区之深部潜能高区。
国外沉积盆地及矿区之油气潜能评估,包括尼日、阿尔及利亚、查德盆地、加拿大地区、印尼中生代盆地、中南美洲盆地、中西非裂谷盆地、亚太地区开放矿区、及澳洲之NTP/76 矿区等。
地球物理
[编辑]在国内探勘方面,进行台南盆地三维震测构造解释与油气潜能评估,渐新统砂岩时间等厚图显示可能存在河道砂地层封闭,是构造封闭之外的另一探勘途径。下部中新统顶部地下构造图显示存在3 个断层封闭之构造高区圈合,可作为白垩系、上部渐新统主要目标层以外之次要探勘目标。
在国外矿区评估方面,针对查德矿区应用进行储集层细部特性描述分析与应用,建立B 矿区B 构造之精细地质模型,可作为后续佐证井之订定、油气藏评估及开发、生产规划之参考。完成尼日矿区Y 区块震测构造解释、井测资料分析、震测属性分析与岩石物理和振幅-支距模拟分析,有助公司进一步了解此矿区之油气潜能与拟定未来策略。
在物探技术发展方面,持续发展物探核心技术,应用于国内外矿区评估,经由实际工作之验证及改进,掌握最新技术之精要与有效应用在探勘上,运作之流程已渐臻完备。
地球化学
[编辑]地化组近年针对高屏地区探勘所发展成功的地表出露油气评估技术,可提高钻前地下油气探勘潜能之正确评估。今后可将其应用扩展至其它区域,有效协助油气探勘,期能获致良好的探勘成果。
未来进行油样之金属成分分析以强化油样之对比技术,进行水样之氢氧同位素与金属成分分析与油气进行整合评估,以作为油气层增产或找出新储集层之依据。
大量进样热裂气相层析在去除泥浆污染判识上可获得具体结果,将运用于高屏地区受油基泥浆污染的岩心和岩屑样品之处理,来去除柴油污染藉以获知是否有无二类型原油之存在。
未来寻求新技术的发展与新专利的取得。
钻井采油
[编辑]在钻井工程方面,继续推动钻井作业电脑化,并结合三维井程设计及测定岩心之岩石力学性质,实际应用于钻水平井或定向井设计之可行性评估;引进管串应力分析软件,分析模拟钻串之流温、流压及各种应力强度,来改善钻串设计,避免发生钻串扭曲或断损现象。
在采油研究方面,除陆续选定出水井及定向井。试片腐蚀监测外,在铁砧山矿区针对已出水之生产井及注、产气井,研究其出水机制,进行堵水可行性试验,协助现场施工,有效抑制伴产水量,使多口井复产成功。此外,出磺坑气田亦进行生产井出水区间研判、增产或复产方式之研究,并建议施工之优先级,供探采事业部执行之参考依据。
在油层开发方面,以油气层模拟法协助进行厄瓜多尔16、17 号矿区之蕴藏量评估及拟订开发生产方案;根据铁砧山矿区三维震测资料绘制之最新地下构造图,重新评估剩余蕴藏量;完成加拿大亚伯塔之十余个油砂矿区之经济评估及探讨重油开发生产技术,供决策参考。
技术服务与安环
[编辑]主要之研发及技术服务业务为协助解决油气钻采相关问题,并针对特定议题进行研发,包括岩心冲排增产技术研究、煤层气蕴藏量评估技术研究、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储集层岩石特性研究、国外致密气层矿区产能评估技术研究、原油中钒镍硫与其生油岩沉积环境关系研究等,以及钻井泥浆的各项添加剂检验、生产管串防蚀剂性能评估、油气生产时之油、气、水分析。此外土壤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近年广受政府及公司的重视,因此亦进行许多环保相关议题之研究并实际协助现场解决问题,服务的对象包括中油公司公司各事业部及政府环保机关,主要的服务项目为油污染源鉴定、饮用水分析、土壤气体调查采样分析、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分析、水文地质调查、污染整治技术研发、污染整治技术规划等。
历任所长
[编辑]任别 | 姓名 | 就职时间 | 卸任时间 | 备注 |
---|---|---|---|---|
0.1 | 张锡龄 | 1977年11月1日 | 1983年7月 | 探采研究中心主任由台探总处之总地质师兼任 |
0.2 | 邱华灯 | 1983年7月 | 1986年10月1日 | 探采研究中心主任 |
0.3 | 萧宝宗 | 1986年10月1日 | 1989年7月1日 | 探采研究中心主任 |
1 | 萧宝宗 | 1989年7月1日 | 1990年12月1日 | 探采研究所所长 |
2 | 翁丰源 | 1990年12月1日 | 1998年2月1日 | 届龄退休 |
2.1 | 林国安 | 1998年2月1日 | 1998年3月1日 | 代理所长 |
3 | 林国安 | 1998年3月1日 | 2009年9月1日 | 届龄退休 |
4 | 吴荣章 | 2009年10月16日 | 2011年1月16日 | |
5 | 胡兴台 | 2011年1月16日 | 2015年11月1日 | 届龄退休 |
6 | 翁荣南 | 2016年1月1日 |
组织架构
[编辑]- 所长室
- 行政组
- 工安环保组
- 技术服务组
- 地球物理组
- 地球化学组
- 钻井采油组
- 石油地质组
- 环境科技组
参考文献
[编辑]- 台湾石油探探勘纪要第八辑,ISBN 978-986-93234-0-6
- 台湾石油探探勘纪要第七辑,ISBN 978-986-02-8038-8
- 台湾石油探探勘纪要第五辑,ISBN 957-02-8383-1
- 台湾石油探探勘纪要第四辑
- 台湾石油探探勘纪要再续编
- 台湾石油探探勘纪要续编
- ^ 台湾中油三研究所研发成果丰硕 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养殖海藻获第16届国家新创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经济部,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