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印度煤碳产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煤碳生产量趋势图(1990年-2019年)。

印度自1774年起即开始进行煤碳生产,持续到今日,目前该国是继中国之后世界第2大煤碳生产国和消费国,于2023-24财政年度的产量为9.97亿吨(10.99亿短吨)。由于印度煤碳的需求与供应间不匹配,以及国内煤碳品质较差(灰分含量高),而必须进口焦煤以弥补国内供应不足的问题,此种进口占国内煤碳用量的20%。

印度最大的煤碳产地 - 丹巴德 - 有印度煤都之称。该国在1973年至2018年国期间的煤碳开采由国营的印度煤碳公司英语Coal India垄断[1]

煤碳在印度的主要用途为发电(燃煤发电),该国的大部分电力也由燃煤发电厂提供,但这类发电厂却因违反环境法规而受批评。[2]印度煤碳产业对人们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严重,逐步淘汰煤碳英语Coal phase-out所能带来的健康和环境效益远超过短期内发生的成本。[3]印度新建的太阳能发电设施所产电力的均化成本比该国现有燃煤发电厂所生产的电力更为便宜。[4]

历史

[编辑]
历史相片 - 于印度煤都 - 丹巴德的煤矿劳动者。

印度于英迪拉·甘地执政时为强化国家对能源的控制,于1970年代初开始逐步推动煤矿国有化。该国于通过《1973年煤矿(国有化)法(Coal Mines (Nationalization) Act, 1973,)》,让印度煤矿业全面收归国有。然而当纳伦德拉·莫迪于2014年上台执政后,为促进经济发展,决定逆转这一历史性政策,而将部分煤碳产业重新开放由私营企业参与。印度政府于2015年3月允许私营公司(如水泥、钢铁、发电或炼铝厂)开采煤碳,以供自身使用。而在2018年1月将《1972年焦煤矿(国有化)法(Coking Coal Mines (Nationalization) Act, 1972)》和《1973年煤矿(国有化)法》废止。继而于2018年2月允许私营企业进入商业煤碳开采行业,完成产业全部私有化的进程。煤碳业者根据新政策,将以每吨煤碳最高拍卖价格拍由出价者取得。印度煤碳公司自1973年国有化之后取得的垄断地位因而丧失。

独立前

[编辑]
历史相片(1928年)- 于泰伦加纳邦Singareni英语Singareni村,煤矿中的煤碳拣选输送带。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姆纳(John Sumner )和苏埃托尼乌斯·格兰特·希特利英语Suetonius Grant Heatly于1774年开始在达摩达河西岸的兰契煤田英语Raniganj Coalfield开采煤矿,开启当地商业采煤的先河。由于印度当时市场需求量低,这个产业在往后一个世纪成长缓慢。但在蒸汽机车引入印度之后,煤碳产量为之增加,到1853年的年产100万公吨(110万短吨)。印度煤碳到1900年的年产量为612万公吨(675万短吨),到1920年,已增至1,800万公吨(2,000万短吨)。印度的煤碳产量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需求上升而再度增加,但在1930年代初回落。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年,煤碳产量达到2,900万公吨(3,200万短吨),在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的产量为3,000万公吨(3,300万短吨)。[5]

印度人从1894年起在英属印度的孟加拉(Bengal,参见孟加拉国)、比哈尔(Bihar,参见比哈尔邦)和奥迪萨(Odisha,参见奥迪萨邦)等地率先投身采煤事业,打破长期以来由英国及其他欧洲人垄断的局面。他们在贾里亚卡斯贾马多巴巴利亚里蒂斯拉卡特拉斯凯卢迪、库苏达(Kusunda)、戈比恩德普尔西朱阿英语Sijua西久阿洛耶巴德道恩萨尔布利贝尔莫穆格马恰斯巴加特迪奇霍塔普特基奇尔库恩达博沃拉萨赫尼迪凯恩杜阿迪杜姆卡等地进行煤矿开采,为印度工业化发展奠下基础。。[6][7]

印度于20世纪早期的煤矿业主、银行家及慈善家霍拉·拉姆吉·乔达英语Khora Ramji Chawda是首位打破英国人垄断的印度人,他在丹巴德附近开采贾里亚煤田。[6][8]《贾里亚黄金岁月日记:古吉拉特·卡斯底亚人在贾里亚煤田的回忆与历史》一书的作者纳特瓦拉尔·德夫拉姆·杰瓦(Natwarlal Devram Jethwa)说道:

印度东印度铁路公司英语East Indian Railway Company于1894-1895年将其路线从巴拉卡尔英语Barakar延伸,经由卡特拉斯和贾里亚,到达丹巴德。霍霍拉·拉姆吉·乔达先生于1984年正承包贾里亚支线铁路建设工程,并与其兄弟杰塔·利拉(Jetha Lira )一起建造贾里亚火车站,他在此时期于贾里亚发现煤田。1917年的孟加拉、阿萨姆、比哈尔和奥迪萨的政府公报中也提到他拥有名为吉纳戈拉英语Jeenagora、贾里亚卡斯和加雷里亚(Gareria)的三座煤矿。[9]

其他众多的印度社区于1930年代之后也开始在丹巴德-贾里亚-恰斯煤田地区效仿霍拉·拉姆吉·乔达的做法。参与的有旁遮普人刻赤人英语Kutchi people马尔瓦里人英语Marwari古吉拉特人孟加拉人印度斯坦人[6][10][11][12][13][14]

独立后

[编辑]
历史相片(1928年),于Singareni村的StruttPit矿坑。

印度于1947年独立后,在1951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初的煤碳年产量为3,300万公吨(3,600万短吨)。印度政府下属的国家煤炭开发公司(National Co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简称NCDC)于1956年成立,接管由铁路单位掌管的煤矿。印度设立NCDC的目的在对该国煤碳产业进行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开发,以有效提高产量。辛格雷尼煤矿有限公司英语Singareni Collieries Company Limited(SCCL)于1945年设立,迄今仍在运作。SCCL于1956年成为安德拉邦政府控制的公司。目前SCCL是泰伦加纳邦政府和印度政府的合资企业,双方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权。

煤矿国有化

[编辑]
煤块。

印度商业煤矿开采自始至终均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为导向。印度拥有丰富的煤碳储量,其中大部分位于贾坎德邦、奥迪萨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恰蒂斯加尔邦、泰伦加纳邦和中央邦[15]由于印度钢铁业蓬勃发展,迫使在贾里亚煤田的焦煤资源必须加速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私营煤碳产业的投资不足,直接影响到能源供应。

部分私营煤矿不顾作业安全和恶劣的劳动环境,不仅造成劳工问题,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中央政府为此决定将私营煤矿国有化。国有化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1971-72财政年度年先将焦煤矿国有化,第二阶段是在1973财政年度将非焦煤矿国有化。根据所颁布的《1971年焦煤矿(紧急条款)法(Coking Coal Mines (Emergency Provisions) Act, 1971)》,赋予政府权力在进行国有化前接管焦煤矿和炼焦厂,以确保公共利益。随后颁布《1972年焦煤矿(国有化)法(Coking Coal Mines (Nationalization) Act, 1972)》,根据该法,除塔塔钢铁和印度钢铁有限公司(Indian Iron & Steel Company Limited)所拥有者外,其他所有焦煤矿和炼焦厂均于1972年5月1日收归国有,交由一家新的中央政府企业 - 哈拉特焦煤有限公司英语Bharat Coking Coal Limited(简称BCCL,为印度煤碳公司子公司)管辖。另一项法令,即《1973年煤矿(接管管理)法(Coal Mines (Taking Over of Management) Act, 1973)》,扩大印度政府接管包括1971年接管的焦煤矿在内7个邦的焦煤矿和非焦煤矿的管理权。随后颁布《1973年煤矿(国有化)法》,对印度煤碳开采资格设定规定,并于1973年5月1日将所有这些煤矿收归国有。[16]

于1973年被国有化的所有非焦煤矿归由印度煤矿管理局( Coal Mines Authority of India)管理。印度煤碳公司的子公司 - 东部煤田有限公司(Eastern Coalfields Limited)于1975年成立。它接管兰契煤田的所有早期私营煤矿。兰契煤田占地443.50平方公里(171.24平方英里),总煤碳储量为85.5285亿公吨(94.279亿短吨)。东部煤田有限公司拥有的煤碳储量为297.2亿公吨(327.6亿短吨),是印度当时第二大煤田(按储量计算)。

印度东北部各邦享有印度宪法赋予的特殊权利。宪法第6附表和第371条承认部落习惯法,允许这些邦政府制定自己的政策。例如纳加兰邦定有自己的煤碳政策,容许原住民从各自的土地上开采煤碳。同样的,在印度国家绿色法庭英语National Green Tribunal禁止在梅加拉亚邦开采煤碳之前,当地的开采活动也很猖獗。纳加兰邦[17]梅加拉亚邦[18]所产煤碳在印度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拥有大量买家。

煤矿私有化

[编辑]

印度国会于2015年颁布《2015年煤矿(特别规定)法》,其中包含允许政府透过拍卖方式,以将开采权利标售的条款。此法还允许私营企业开采煤碳,供应自身拥有的水泥、钢铁、电力或炼铝厂使用。经济事务内阁委员会(Cabinet Committee on Economic Affairs,CCEA。为一内阁下设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和批准涉及印度经济的重要决策。这个委员会的成员通常包括总理、财政部长以及其他相关部会部长。)于2018年2月20日允许私营企业投入商业煤碳开采。根据新政策,煤矿将以最高价格拍卖给出价最高的公司。此举打破国营的印度煤碳公司自1973年国有化以来在商业开采的垄断地位。[19]

印度于2018年1月8日通过《2017年废除和修订(第二)法英语Repealing and Amending (Second) Act, 2017》,而于2018年1月8日将《1972年焦煤矿(国有化)法》和《1973年煤矿(国有化)法》废除。[20]

印度煤碳储量

[编辑]

印度拥有世界第4大煤碳储量。该国截至2021年4月1日拥有3,521.3亿公吨(3,881.6亿短吨)的煤碳资源。总储量比前一年增长2.36%,新发现的储量估计为81.1亿公吨(89.4亿短吨)。印度约有一半的煤碳储量已探明,42%为推测/可能储量,8%为推断储量。印度的煤碳矿床主要分布在该国东部和中南部地区。贾坎德邦、奥迪萨邦和恰蒂斯加尔邦的煤碳储量占印度已知储量近70%。[21]

截至2021年4月1日,估计印度的褐煤总储量为460.2亿公吨(507.3亿短吨),与前一年的估计数量相同。最大储量在泰米尔那都邦。印度褐煤储量中,只有约16%已探明,56%为推测/可能储量,28%为推断储量。[21]

印度高度依赖煤碳,全国约有67%的能源需求由煤碳供应。印度从煤碳获得的能源约为由石油能源而来的两倍,而于此同时,全球其他地区的煤碳能源占比却比石油低近3分之1。[22]

印度各邦煤碳储量

[编辑]
于丹巴德的露天开采式煤矿。

下表显示印度各邦的煤碳储量(截至2021年4月1日)。

煤碳储量
(10亿公吨 )
煤田种类
贾坎德邦 86.217 冈瓦纳煤碳(于二叠纪三叠纪形成)
奥迪萨邦 84.878 冈瓦纳煤碳
恰蒂斯加尔邦 73.424 冈瓦纳煤碳
西孟加拉邦 33.092 冈瓦纳煤碳
中央邦 30.217 冈瓦纳煤碳
泰伦加纳邦 22.851 冈瓦纳煤碳
马哈拉什特拉邦 12.936 冈瓦纳煤碳
比哈尔邦 3.464 冈瓦纳煤碳
安德拉邦 2.247 冈瓦纳煤碳
北方邦 1.062 冈瓦纳煤碳
梅加拉亚邦 0.576 第三纪煤炭(于第三纪形成)
阿萨姆邦 0.525 第三纪煤炭
纳加兰邦 0.446 第三纪煤炭
锡金邦 0.101 冈瓦纳煤碳
阿鲁纳查邦 0.09 第三纪煤炭
印度合计 352.13

印度各邦褐煤储量

[编辑]

下表显示印度各邦的褐煤储量(截至2021年4月1日)。

褐煤储量
(10亿公吨)
泰米尔那都邦 36.490
拉贾斯坦邦 6.349
古吉拉特邦 2.722
朋迪治里 0.417
查谟和喀什米尔邦 0.028
喀拉拉邦 0.01
西孟加拉邦 0.004
印度合计 46.02

产量

[编辑]
印度煤碳生产量趋势图(1950年-2012年)。

印度是世界第2大煤碳生产国(仅次于中国)。[23]于2023-24财政年度的产量为10亿公吨(11亿短吨),[24]于2020-21财政年度的产量为7.1608亿公吨(7.8934亿短吨),比前一财政年度下降2.02%,主要是由于COVID-19大流行干扰所造成。2020-21财政年度褐煤产量为3,661万公吨(4,036万短吨),比前一财政年度下降13.04%。在此之前的10年中,印度煤碳产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19%,褐煤产量则以1.60%的年均复合率下降。[21]开采煤矿是印度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根据政府发表的数据,该国于2020年平均每12天就有一名煤矿人员在作业时丧命。[25]

洗选

[编辑]

洗选是煤碳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进行的是对开采出的原煤进行洗选,去除杂质,提高煤碳纯度,让其适于燃料用途。印度的煤矿通常不进行煤碳洗选,但也有一些例外。[21]

印度共有60座煤碳洗选厂(截至2021年3月31日,其中包括19座焦煤洗选厂和41座非焦煤洗选厂),总洗选容量为1.3858亿吨/年,其中1.086亿吨为非焦煤洗选,2,998万吨为焦煤洗选。[21]

消费

[编辑]
印度于2008-09 - 2013-14财政年度期间的煤碳需求(蓝色)、生产(绿色)及进口(黑线)数量图(百万公吨)。[21]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碳消费国之一。该国于2020-21财政年度共消费煤碳9.0608亿公吨(0.99878亿短吨),其中79.03%为国内生产。该国于过去10年的煤碳消费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96%。由于印度对于煤碳的需求量大,而国产的平均品质较差,而被迫进口高品质煤碳以供钢铁厂所需。印度于2020-21财政年度共进口煤碳2.1525亿公吨(2.3727亿短吨),出口295万公吨(325万短吨)。净进口量比上一个财政年度下降13.39%。该国于过去10年煤碳净进口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62%。[21]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2大煤碳进口国。[26]

印度最大的原煤消费部门是电力产业,在2020-21财政年度占印度煤碳总消费量的64.07%。 其他重要消费者还有钢铁和洗煤行业(6.65%)、直接还原铁(海绵铁)(1.06%)、水泥行业(0.75%)以及化学肥料和化工行业(0.19%)。[21]

印度于2020-21财政年度的褐煤消费量为3,722万公吨(4,103亿短吨)。 电力生产就占褐煤总消费量的84.46%。其他重要消费者还有造纸业(5.55%)、水泥业(2.18%)和纺织业(2.01%)。印度于过去年的褐煤消费量以1.3%的年均复合率下降。[21]

电力生产

[编辑]

印度于2020-21财政年度所生产的电力中有73%以上仰赖燃烧煤碳来达成,有3.6%仰赖燃烧褐煤。[21]印度电力产业于2013年消耗该国生产煤碳的70%以上。[27]总部设于英国伦敦智库Carbon Tracker英语Carbon Tracker于2020年估计印度有17%的燃煤电厂,其发电成本已经高于使用再生能源的新发电厂,前述比例到2025年将会达到85%。[28]有人建议印度不需新建燃煤电厂,而将既有火力发电厂改造,让其可根据电网需求,快速调整发电量,甚至可在短时间内启动或关闭机组。这对于应对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发电的不稳定性,让两者灵活协同运作以满足电网的峰值负载需求。[29]29]

印度大部分的煤碳储量均为冈瓦纳煤,热值较低,灰分含量高。印度煤碳的碳含量较低,有毒微量元素含量可忽略不计。印度煤碳的天然燃料价值较低。平均而言,使用印度煤碳的发电厂约需燃烧0.7公斤煤碳来产生1千瓦时的电力,而美国的燃煤发电厂每生产1千瓦时电力仅需约0.45公斤煤碳。平均而言,印度煤碳的总热值(Gross Calorific Value,GCV)约为4,500千卡/公斤,而大多数其他国家的煤碳品质要好得多,如澳大利亚煤碳的GCV约为6,500千卡/公斤。[30][31]

对健康的影响

[编辑]

印度煤碳产业对该国的健康和环境影响严重。[32]一项研究发现在煤矿附近村庄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90%的人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健康问题,而距离煤矿至少40公里(25英里)的村庄的家庭中,此一比例仍有52%。距离煤矿最近的村庄自我报告的健康问题发生率最高。[33]煤灰对健康的影响英语Health effects of coal ash也是一个问题。[34]燃煤发电厂产生的空气污染气喘癌症、心脏和肺部疾病、[35]神经系统问题、酸雨气候变化和其他严重的环境和公共卫生影响均有关联。

对环境的影响

[编辑]
发生于贾里亚煤田的火灾已持续燃烧近一个世纪,所产生的烟雾和余烬从煤田里冒出。导致周遭数十万人为此流离失所,或是健康受到威胁。。[36][37][38]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欧·古特瑞斯于2020年表示印度应在当年底前停止建设新的燃煤发电厂,并终止对化石燃料补贴[39]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报导说,从2021年开始,不包括补贴在内的新建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均化发电成本已经低于中国、印度和大部分欧洲现有的燃煤发电厂。[4]

印度煤田区分配弊案

[编辑]

"印度煤田区分配弊案"俗称"煤炭门(Coalgate)",是印度史上最大的贪腐丑闻之一,揭露印度政府治理和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系统性缺陷。印度于1993年 - 2010年期间将煤田区分配给私营公司供开采,而未经透明或具竞争性的招标程序。这项弊案导致公共财政遭受重大财务损失,印度审计长办公室英语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 of India (CAG) 估计政府为此损失高达1,860,000,000,000印度卢比(笼统换算约为310亿美元)。此事件揭露出该国官僚体系、政治人物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勾结,形成一个以贪腐和偏袒为基础的利益交换网络。[40][41][42]

印度最高法院为此认为印度有214个煤矿的分配过程不公正,而判决无效,并且要求政府一定要公开竞标,重新分配。[40]

印度随后通过《2015年煤矿(特别规定)法(Coal Mines (special provision) Act, 2015)》,明订采行透明的拍卖机制为煤矿资源分配之唯一方式,以确保能公平及有效率分配资源。[40]

煤碳黑帮

[编辑]

比哈尔邦政府拥有的煤矿(比哈尔邦经分割后,煤矿现归贾坎德邦政府拥有)是印度最早出现组织严密黑帮的地区之一,这类黑帮发迹于煤都 - 丹巴德。[43]有人指控此为煤碳行业工会领导层在幕后操控,并利用种姓联盟来维持其势力。[44]据称乱象如盗窃和在黑市上出售煤碳、虚报或虚构费用、伪造劳动合同以及征用和出租政府土地已成常态。[45]且已与正常行业运作形成另一平行经济,当地人口中有相当部分受黑社会雇佣,通过未铺砌的道路将盗窃的煤碳长途运输到黑社会的仓库和销售点。[46]

煤碳黑帮对印度工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煤炭供应和品质极不稳定。有时会将铁路货运车厢中的高品质煤碳以石头/石块调包。曾发生过一起在一辆密封的煤炭货运车厢内出现一具人尸的案例。[47]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oyala Darpan / Coal Dashboard. [2022-02-17]. 
  2. ^ India's U-Turn on 'Clean' Energy Is a Bad Move. The Wire. [2020-06-16]. 
  3. ^ Coal exit benefits outweigh its costs — PIK Research Portal. www.pik-potsdam.de.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4. ^ 4.0 4.1 Runyon, Jennifer. Report: New solar is cheaper to build than to run existing coal plants in China, India and most of Europe. Renewable Energy World. 2021-06-23 (美国英语). 
  5. ^ Coal Mining in India: The Past. Ministry of Coal, Indian government. [201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31). 
  6. ^ 6.0 6.1 6.2 Diary of Golden Days at Jharia – A Memoir and History of Gurjar Kashtriya Samaj of Kutch in Coalfields of Jharia – written by Natwarlal Devram Jethwa of Calcutta (1998).
  7. ^ Census of India, 1981: Bihar. Series 4. Controller of Publications – Bihar. 1981: 22. It was the existence of coal that first attracted the railway authority to extend the railways and with them came the Gujrati people as an expert railway contractor with an experience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work at Thana. They then met Raja of Jharia and purchased some having underneath wast wealth in shape of coal. 
  8. ^ Encyclopedia of Bengal, Bihar and Orissa by British Authority (1920)
  9. ^ Gazetteers of Bengal, Assam, Bihar and Orissa 1917 Khora Ramji Colliries. [2013-09-30]. 
  10. ^ Simeon, Dilip. Khora Ramji Mines capsized in 1938. n.d. [2013-09-30]. ISBN 9788173040368. 
  11. ^ Jharia Coalfields: Khora Ramji, Narayan Chowra, etc. n.d. [2013-09-30]. 
  12. ^ India at a Glance: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book on India by T. V. Rama Rao, G. D. Binani. Published by Orient Longmans in 1954 (Coal Mines Section)
  13. ^ Indigenous Enterprise in the Indian Coal Mining Industry c. 1835–1939, C.P. Simmons. Published in 1976.
  14. ^ Report o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oal in India of 1921 India. Dept. of Statistics (Superintendent Government Printing, 1921 –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15. ^ Archived copy (PDF). [2011-07-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3-26). 
  16. ^ Coal India Limited – About Us.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9). 
  17. ^ CoalDunia – Nagaland Coal. [2014-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1). 
  18. ^ CoalDunia – Meghalaya Coal. [2014-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8). 
  19. ^ Govt allows pvt firms to mine coal for commercial use. Business Standard India. Press Trust of India. 2018-02-20 [2018-02-20]. 
  20. ^ Archived copy (PDF). [2018-03-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3-05). 
  21.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Energy Statistics 2022 (PDF). Ministry of Statistics and Programme Implementation. [2022-04-07]. 
  22. ^ Metal Miner. The Importance of Coal to India's Economy. Oil Price.com. 2011-08-12 [202501-05-]. Coal accounts for about 67 percent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India. The energy derived from coal in India is about twice that of energy derived from oil, as oppose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ere energy derived from coal is about 30 percent lower than energy derived from oil. 
  23. ^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24. ^ Production and Supplies. Ministry of Coal, Government of India. [2025-01-06].  已忽略文本“ quote+The all India Production of coal during 2023-24 was 997.83 MT with a positive growth of 11.71%.” (帮助)
  25. ^ Dash, Jatindra. Five killed in eastern Indian coal mine collapse. Reuters. 2022-02-02 [2022-02-02] (英语). 
  26. ^ Hui, Mary. China's boycott of Australia has redirected global flows of coal. Quartz. 2021-08-26 [2021-09-21] (英语). 
  27. ^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3 [2014-06-18]. 
  28. ^ How to Retire Early: Making accelerated coal phaseout feasible and just (报告). Carbon Tracker. June 2020. 
  29. ^ An Endgame for New Coal Power Projects?. Sshankar IAS Partliment. [2025-01-05]. 
  30. ^ Economics of Coal and Gas Based Energy. Third Wave Solutions. 2012. 
  31. ^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workbook. [2014-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2). 
  32. ^ Air pollution claimed over 5 lakh lives in India, of which 97K died due to coal burning: Report. The Economic Times. 2019-11-14 [2020-06-18]. 
  33. ^ Hendryx, Michael; Zullig, Keith J.; Luo, Juhua. Impacts of Coal Use on Health.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2020, 41: 397–415. PMID 31913772. doi:10.1146/annurev-publhealth-040119-094104可免费查阅. 
  34. ^ Fed up with fly ash, India villagers fight back against power plants. Deutsch Welle. 2019-02-13 [2020-06-18] (英国英语). 
  35. ^ The World Counts. www.theworldcounts.com. [2024-05-19]. 
  36. ^ Hindustan Times, 2007-12-15[失效链接]
  37. ^ India Together: In the line of fire - 2006-11-13. archive.ph. 2013-04-15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5). 
  38. ^ Stracher, Glenn B. Coal fires burning around the world: Opportunity for innov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DF). GSA Today. 2007, 17 (11): 36. ISSN 1052-5173. doi:10.1130/GSAT01711GW.1可免费查阅 (英语). 
  39. ^ UN secretary general urges India to swiftly turn away from coal. the Guardian. 2020-08-28 [2020-08-28]. 
  40. ^ Coal Scam One Of India's Biggest Scams, Says CBI Seeking Maximum Punishment Convicts. NDTV. 2024-12-26 [2025-01-06]. CBI during arguments submitted that loss to the tune of Rupees 1.86 Lakh Crore to the Govt. Exchequer.(CAG Report) and due to this scam Supreme Court had to cancelled allocation of 214 Coal Blocks. 
  41. ^ Satyarth Dwivedi. Coal Scam: A Detailed Guide to One of the India’s Biggest Scams. Plutus Education. 2024-12-26 [2025-01-06]. 
  42. ^ Indu Bharti, "Usurpation of the State: Coal Mafia in Biha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 24, No. 42, pg. 2353. 21 October 1989.
  43. ^ S. Venugopala Rao, Crime in Our Society: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Vikas Publishing House, 1983, ISBN 0-7069-1209-8: "Using the vast money, muscle and caste power, trade union leaders have built up a Mafia-like empire which totally controls the life and economy of Dhanbad ... workers who constitute about 40 percent of Dhanbad districts population are mainly tribals, adivasis, Harijans and backward castes, while the trade union musclemen are mostly Rajputs of Bhojpur and Rohtas districts."
  44. ^ Ajeet N. Mathur, Asian Regional Team for Employment Promotion, World Employment Programm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nion Power: Micro-economic Dimension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India,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1991, ISBN 92-2-107494-3: "According to many workers, it is not possible for genuine trade unionism to flourish in Dhanbad because of illicit trading and profiteering in the garb of trade unionism and the protective umbrella such an institution holds out."
  45. ^ Coal theft and vote. Frontline Magazine. 2005-02-26 [200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8. 
  46. ^ D. K. Mittal, Coal Industry, Anmol Publications Private Limited, 1994, ISBN 81-7041-863-1. Snippet: "Default on quality, quantity and timely supply of coal have taken their toll on the Indian industry and come in their way in acquir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 coal ministry officials have themselves observed boulders and dust being loaded in wagons supposed to be carrying steam coal ... checking officials even found the dead body of a person."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