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六步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步格古希腊语ἑξάμετρον)是一种由六个音步组成的诗歌韵律行(英语中的“音步”指诗行中的主要重音节拍,而古希腊语拉丁语中的“音步”不强调重音,而是描述音节的不同组合方式)。这是古典希腊与拉丁文学的标准史诗格律,见于《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埃涅阿斯纪》等作品。其他体裁的应用还包括贺拉斯的讽刺诗、奥维德的《变形记》以及俄耳甫斯的赞歌。根据希腊神话,六步格由阿波罗之女、德尔斐首位皮媞亚女祭司斐摩诺厄所创。[1][2]

古典六步格

[编辑]

古典六步格的六个音步遵循以下规则:

一个音步可由两个长音节(– –)组成,称为长长格;或一个长音节加两个短音节(– υ υ),称为长短短格

前四个音步可任选上述两种形式。

第五音步几乎总是扬抑抑格,第六音节必须是长长格或长短格(共同形成阿多尼斯格)。例外情况多见于以多音节(尤其希腊语)专有名词结尾的诗行。

短音节(υ)指带短元音且结尾无辅音的音节,长音节(–)则包含长元音、结尾辅音(或长辅音),或兼具两者。单词间空格不计入音节划分,例如"cat"单独为长音节,但"cat attack"划分为短-短-长:"ca"、"ta"、"tack"(υ υ –)。

通过行间音步序列的变化及停顿(Caesura,诗行内部的逻辑停顿)的运用,可避免格律单调性。

应用

[编辑]

尽管规则看似简单,六步格在英语中应用困难,因英语属重音计时语言,会压缩重音节间的元音与辅音,而六步格依赖语音节奏的规律性。具备后者特性的语言(即非重音计时语言)包括古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和匈牙利语。

虽然古典六步格在英语中从未盛行(英语标准诗体为五步长短格),但六步长短格诗作在英语中并不罕见。16世纪有大量范例,17世纪亦有少量作品,最著名的是麦可·德雷顿用六步抑扬格双行体写成的《多利亚比恩》(1612年)。以下是德雷顿的范例(标记每行六音步):

Nor a/ny o/ther wold / like Cot/swold e/ver sped,
So rich / and fair / a vale / in for/tuning / to wed.

17世纪时,六步长短格(又称亚历山大格)被用作英雄双韵体的变体,也是考利德莱顿品达体颂歌及抒情诗节的许可格律之一。

19世纪,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阿瑟·休·克拉夫等人尝试将长短短六步格引入英语,但成效有限。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多用六音步抑扬格与跳跃节奏创作。20世纪,威廉·巴特勒·叶慈采用带强烈中间停顿的松散民谣式六音步行。六音步抑扬格偶有使用,而重音式六音步则常见于拉丁文翻译及诸多诗作。

18世纪晚期,克里斯蒂约纳斯·多内莱蒂斯将六步格改编适用于立陶宛语,其诗作《"Metai"(四季)》被视为立陶宛语中最成功的六步格文本。

匈牙利语的扬抑抑六步格诗歌参见扬抑抑六步格#匈牙利语应用

阿尔伯特·迈耶​(德语(1893–1962年)在将荷马《奥德赛》部分诗篇译为伯尔尼方言时,采用了自然化的六步格形式。[3]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保萨尼亚斯《希腊志》10.5.7
  2. ^ 老普林尼《博物志》7.57
  3. ^ 伯恩方言即核心方言. [2024-09-08]. 

参考文献

[编辑]
  •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等.《诺顿英国文学选集》D卷,第9版(诺顿出版社,2012年)。
  • 保萨尼亚斯.《希腊志》第四卷. W.H.S.琼斯与H.A.奥默罗德译(哈佛大学出版社,1918年)。
  • 老普林尼.《博物志》. 约翰·博斯托克与H.T.赖利译(伦敦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1855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