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式掷弹筒
八九式掷弹筒 | |
---|---|
类型 | 榴弹发射器 |
原产地 | 大日本帝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29年至1945年 |
使用方 | 大日本帝国陆军 国民革命军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中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争 日苏战争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22年-1930年 |
生产日期 | 1929年-1945年 |
制造数量 | 120,000件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4.7千克 |
长度 | 61厘米 |
枪管长度 | 25.4厘米 |
操作人数 | 3 |
口径 | 50毫米 |
射速 | 25发/分钟 |
有效射程 | 260米(八九式掷榴弹) 70米(十年式手榴弹) |
最大射程 | 700米(八九式掷榴弹) 190米(十年式手榴弹) |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日本帝国陆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的榴弹发射器,美军对此装备有膝盖迫击炮的误称。
简介
[编辑]八九式掷弹筒由十年式掷弹筒改良而成,开发时间在1922年开始,但因关东大地震使得在1922年完成的设计图以及试制品遭到摧毁,因此开发时间延迟到1923年11月才在密参第262号兵器研究方针命令下在日本陆军技术本部进行装备审查,1925年技术本部的测试完成,1926至1930年间在陆军步兵学校进行测试,并强化了炮身支柱与膛线修正,修正版本于昭和四年(1929年)开始试产,设计于昭和五年4月大致定型,实际量产自1932年至1945年,总共生产了约12万具。与十年式掷弹筒的差异点在于八九式掷弹筒车上了膛线并且可以使用专对应的八九式掷榴弹,在射程以及命中稳定度上有所提升;此装备为日本陆军步兵支援用兵器,广泛配发在各部队中,一个小队有2门掷弹筒编制。
美军取得此装备后以为发射方式是将锄梭抵住大腿射击,因此有膝盖迫击炮的误解;据说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瓜达康纳尔岛掳获此装备试射时士兵的大腿骨被发射时产生后座力打碎。[1]
运用以及评价
[编辑]八九式掷弹筒的使用范围介于手榴弹与迫击炮的火力空白地带,射击范围为120米至800米间。编装上采3人火力伍编制,虽然教范最低操作人数只需要2人(1人装填、1人调节气体量与开火,必要时也可以1人完成全部操作),但会有1位弹药兵携带弹药同行,携带弹药是收纳在专用布制弹袋中,弹袋为4发一组挂在腰部,最多可挂4组弹袋(前、后、左、右侧各一组),加上一般士兵配赋的2发手榴弹,掷弹筒兵可携带8-18发弹药(重量6.4-14.4千克)。由于重量轻而且弹药也便于携带,操作与携带需求人力简便,需要时也可将普通手榴弹加装发射机构即可使用的功能,在战术弹性上有很高的评价。类似掷弹筒的装备不只有日本使用,英国陆军步兵也配备单兵操作的2寸迫击炮,但相比起需要额外携带专用弹药的迫击炮,掷弹筒仍有它的优势在。
但是对士兵而言,掷弹筒是“增编”的武装,它们随身还是得携带一般作战需要的步枪和子弹,额外增加的装备以及弹药的重量过于沉重,加上要在腰部挂着一堆不怎么安全的掷榴弹到处跑,一旦被枪弹命中诱爆必死无疑;加上八九式掷弹筒没有瞄准镜或是角度器,仅能凭经验射击,要直接命中敌军需要充分训练,不然就要运气极佳;因此日军评价“使用掷弹筒要非常精巧的手艺”。其他的毛病还有前期掷榴弹仅有碰撞引信,在丛林中射击还会因为自然干扰而提前引爆,加上制造工艺技术不佳,因此掷弹筒会因为承受不了发射压力而破裂,或是因为不发弹留在桶内没有注意到将掷弹再次掷榴弹而造成的膛炸在战争中层出不穷,因此使用此装备的步兵对同僚而言并不受欢迎。另一方面盟军对于这种掷弹筒的威胁有着足够深刻的认识,他们一听到“朋”的一声就立刻卧倒,哪怕这东西有时远在两百码外[2]。
虽然在日军内部评价不高,但是对盟军而言是威胁性极大的装备。二战美军的单兵曲射火器射程最长者为M7枪榴弹发射器,最长射程为150米,面对熟练使用掷弹筒的日军步兵,一般掩体无法有效防御曲射攻击的掷弹筒,同时掷弹筒的射程又让美军无法有效反制,在近战距离敌军造成不小的威胁。
由于面对日军掷弹筒的经验,以步兵为战斗主力,且缺乏火炮的中华民国很快地即以敌为师,仿制出八九式掷弹筒并在晋系军阀大量装备,随后由八九式掷弹筒改良制造出更为简便的二七式掷弹筒。[3]
使用弹种
[编辑]除了专用榴弹,八九式掷弹筒可与日军服役的各型号手榴弹匹配使用,但是威力上还是专用榴弹效果最强(十年式手榴弹与九九式手榴弹的三倍威力、九一式手榴弹与九七式手榴弹的两倍威力)
- 十年式手榴弹:可加装发射机构使用,射程190米
- 八九式掷榴弹:793克重,有效伤害直径10米,采用碰撞引信弹种,射程670米,后期改良版本加装尾翼(有翼弹),射程延长到800米。
- 九一式掷榴弹:530克重,采用7秒定时引信弹种
- 九四式练习弹:
- 烟雾弹:900克重,内装110克六氯乙烷/氧化锌混合剂。
- 燃烧弹:570克重,内装320克燃烧物质。
- 照明弹:
参见
[编辑]参考书籍及联结
[编辑]- ^ Norris, John (2002). Infantry Mortars of World War II. Osprey, p. 47. ISBN 1841764140
- ^ George, John B. (LTC). Shots Fired In Anger. NRA Press. 1981: 343. ISBN 0-935998-42-X.
- ^ G-Max 二七式擲彈筒. 火器堂. 2012-09-14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5).
- Leo J. Daugherty III, Fighting Techniques of a Japanese Infantryman 1941-1945, ISBN 1-86227-162-3
- Gordon L Rottman, Japanese Infantryman 1937-45 Sword of the empire, ISBN 1-84176-818-9
- US Army field manual TM-E 30-480 at hyperwar
- Taki (Type 8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S. WWII Intel Report on Japanese Smoke Grenad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二七式掷弹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