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传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传记
文学
散文 - 韵文 - 骈文
- - - 歌词
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 戏剧 - 传记
儿童文学 - 文学流派
西方文学理论 - 文学史
地域文学
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古埃及文学
爱尔兰文学意大利文学西班牙文学
中国文学香港文学台湾文学
美国文学 - 英国文学
德国文学法国文学
朝鲜文学韩国文学
印度文学伊朗文学
日本文学越南文学
非洲文学俄国文学
作家
小说家随笔家
剧作家评论家
诗人词人
作曲家填词人
散文家 - 网络作家
分类
文学 - 各国文学
文学类型 - 文学体裁
作家 - 登场人物
文学流派

传记(英语:biography),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早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传记并非只是书,也有可能是电影。此外,传记与小说的分别是相当不同的,虽然许多传记具有小说的形式,但提到传记时,还是以“非小说”为定义。传记即记载一个人的人生,即记载曾经发生在那人生上的事。可以是自传,亦可以用第三者角度去写。无论如何,传记所记载的,都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虚构。

传记所记载的并非仅是个人传记,有时是一个重要团体的纪录,如中国十七史百将传,传记有相当多种的书写角度,通常依该人物的特性而不同,如政治人物的传记,会着墨在于他所参与的重要政治事件和历史事件,而演员的传记就往往加强描写经历与罗曼史,至于科学家的传记,就着重在他的教育背景,科学成就上面。传记之中,也包含了自传。狭义的自传是由本人写作而成,然而今日许多知名人物的自传都由传记作家代笔,并非他们亲笔写就而成。

目的

[编辑]

传记是某人物人生的真实故事,解释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诠释人物的经历和遭遇,甚至生命的意义。

“传记”在印欧语系中的拼写

[编辑]

“传记”一词在印欧语系语言中的写法都很像,因为它们都是源于希腊文βιος 生命”和“γραφή 书写”,再将这两字罗马化(变成“bios”和“graphia”)。两字合起来就解作“记录(某人的)一生”。以下列举“传记”在18种文字的写法: {{column|4|

Husband via game group is based just outside city limits currently near its borders with other countries

传记分类

[编辑]

传记文体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不过通过写作途径可作出以下分类(只列出部分):

以写作途径为分类

[编辑]
  • 自传体传记:这是某一个人物自己记载自己生活经历的文章。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1]。作者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故事,强调对人、地、事、物的感情、看法;直接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2]。如《马克·吐温自传》、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张爱玲的《小团圆》等。
  • 回忆体传记: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被立传者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部属,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被立传者的生平与事迹。
  • 采访体传记:这类传记的撰写人,一般与被立传者原来并无交往,或者是与被立传者相隔几代的后人,他们主要靠采访被立传者的亲友,搜集被立传者的各类资料,然后经过作者取舍、创造,形成传记。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魏巍的《邓中夏传》等。
  • 笔记体传记:辑合轶事,再加以选择、剪裁。编者会有意记录史传和碑志容易忽略的方面,以呈现被立传人的更为完整的形象。如朱熹所编《八朝名臣言行录》[3]
  • 融合类传记:如瑞典电影明星英格丽·褒曼和美国作家阿伦·吉伯斯合著的《英格丽·褒曼传》是自传体和采访体融合在一起的一本传记书籍。
  • 其他类传记:在传统的散文体传记外,还有一些特殊体例的传记。比如《被隐喻的四月——徐志摩诗传》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体类传记。

以写作目的做分类

[编辑]
  • 评传:主要是作者分析对象,语调比较疏离,甚至带有质疑;其写作理性方面重于感性方面。评传的创作重点不是在于筑构栩栩如生的人物,而是通过写出人物经历来评论人物[2]
  • 学术传记:主要是直接收集、呈现事实,语调通常疏离,但公正;学术传记的戏剧性不强烈,非针对外行读者[2]
  • 一般传记:主要是对对象人生的重建,作者提供历史舞台,让人物故事展开,重新组建人物的人生经历。一般传记需要心理剖析,也需要高度良好判断。这种传记既不可过度评论,以致枯燥,亦不能流于任意、武断、情绪化;其要求感性、理性并重[2]

传记要素

[编辑]

传记要素包括了:人物塑造、细节、条理、视点、语调[2]

  • 人物塑造:运用小说手法塑造人物,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人物性格、情感、行为、样貌等元素。
    • 直接塑造:作者直接写出人物的样貌、行为、思想等。
    • 间接塑造:作者写其他人对传主的态度、反应;写被立传主的言行,但不加评论。间接塑造目的是为让读者自己判断。
  • 细节:传记细节是为了提供更多资讯。细节来源可以为:书信、访问、被立传主的写作、日记。要注意的是,细节不是一切,挑选、编排、检视材料,和个人意见同样重要。
  • 条理:多数传记作家依时序,编年写传例如,人物自出生到死亡,按顺叙写。但,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加上插叙,作回顾、补充、分析;传记开端也可以作插叙、甚至倒叙,选择戏剧性的一点作始。
  • 视点:几乎所有传记均以第三人称写作;而自传以第一人称写作,叙事人就是传中人。自传中,读者只能知道作者记得、所感、承认、愿意交代的事。
  • 语调:需要注意的是,传记的语调须保持统一,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保持一致。

古代传记

[编辑]

中国

[编辑]

中国古时的“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而编辑的史书体裁。创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本纪[注 1]记述帝王事迹,兼以排比大事;列传[注 2]记录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及四方诸夷。为历代修撰正史所采用。

中国古代的传记主要为史传,可分为:本纪(专门纪录皇帝、帝王的事迹)、世家(主要叙述诸侯或特殊人物的事迹)、列传(用于记录一般人臣或庶民事迹;也有时会用于记录少数民族或其他国家的事迹)。传统的传记记述一般不会记载生者。

西方

[编辑]

西方最早的传记多为宗教性质,如《圣经》中很多章节都是传记的形式,《使徒行传》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注释

[编辑]
  1. ^ 为何叫 “本纪”及“本纪”两字的由来, 纷说不一, 参看《史记》三家注:“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 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
  2. ^ 根据《史记》三家注, “列传”是记古时为官或行义者生平事迹的文体:“索隐列传者,谓叙列入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正义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林幸谦. 第一節 傳記文體與窘笑/震動的爭議性自我. 身體與符號建構: 重讀中國現代女性文. 中华书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15-03-12 [2018-11-04]. ISBN 97898883108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杨宏通. 傳記寫作. 香港城市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3. ^ 朱刚. 人物軼事與「筆記體傳記」 (PDF). 清华学报. June, 2018, 新48卷 (第2期): 第225~242页 [2018-11-04]. doi:10.6503/THJCS.201806_48(2).0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04) (中文(台湾)). 

来源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传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