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田助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田助男(いだ すけお[来源请求],?—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士兵,日本共产党员反法西斯人士。其事迹主要来自李延禄的回忆文章,1965年曾刊载于《人民日报[1]。中共代表王明1935年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曾公开介绍[2]与之相似的人物事迹。

背景

[编辑]

据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回忆,抗日战争初期,其队伍曾在东满汪清县一带活动。1933年3月下旬,日军龟冈村一率领的部队围剿时,有许多日军士兵拾到和偷读东满特委制作的反战传单。[3][4]

事件

[编辑]

1933年3月30日,李延禄率领“抗日救国游击军”在汪清县马家大屯与龟冈村一指挥的数千日军展开战斗。战斗间歇,游击军战士到附近战场搜集弹药,并意外在一处隐蔽的松林中,发现一辆满载步枪子弹且汽车发动机被破坏的日本军车。在附近又发现一具日本士兵的尸体,附近有一张石头压住的纸条用日语写道:[3]

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

我看到你分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

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

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我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给贵军。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

日本共产党员 伊田助男

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日

[5]

游击军战士为此深受感动,并将伊田助男遗体与游击军烈士一起埋葬,3天后游击军战士与当地群众在坟前为其举行了追悼会[3][6][7]

当时的马家大屯小学(又称马家屯小学[8]、马村小学[9])为此更名伊田小学。[6]游击区也将此事上报上级,并使其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广为传播。[6][7]李延禄于1935年在莫斯科工作期间,将伊田助男事迹撰稿并被刊载于莫斯科出版的《救国时报》上。新中国成立后,多份刊物也刊登了伊田助男的事迹。[6]此事还曾收入小学教材。[10]

据李延禄的文章称,此事发生后日本特务机关对龟冈村一的旅团内部进行大搜捕,不久后该部队被调往延吉全部解散,官兵被送到各处“矫正思想”,龟冈村一被撤职。[7]并有称龟冈村一后因伤重身亡[5][9]

纪念

[编辑]

1982年12月由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撰的《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出版,其中用几句话记录了伊田助男的事迹,1986年6月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的中文译本。[11]

2005年8月,东北烈士纪念馆举办的《黑土英魂———东北抗日烈士事迹展》展览的“正义没有国界”单元中加入了伊田助男。[12]

2005年9月3日,中共汪清县关工委在县烈士陵园为伊田助男立起抗日烈士纪念碑。[13]

2009年7月1日,在退役军人、中共党员金春燮的奔波下,汪清县人民政府在伊田助男牺牲地重新设立的“伊田助男牺牲地遗址”纪念碑建成并对外开放[14][15][16][17][18][19][20]

文献中的差异

[编辑]

部分文献中记载,游击队是在3月30日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卡车、遗体和遗书。[6][5][7]

部分文献将龟冈村一记作鳖刚村一[13][7]

遗书内容落款有“共产党员”“日本共产党员”两个版本[5][7]

真实性

[编辑]

横川次郎的回忆录《我走过的崎岖小路》中,他表示,中国有一些人怀疑伊田助男是否确有其人,日本研究人员也曾调查,但没有在关东军辎重队士兵名单中找到伊田助男的名字。横川次郎认为,不论是否有其人,但此类事件历史上确有发生过。[2]

1999年《延边大学学报》一篇文章中称,延边博物馆曾组织大批人马用几个月时间普查小汪清根据地,核实了伊田助男自决地和遗书存放地,并采访多名亲历者,他们表示当年见过或听过此事。延边博物馆沈东剑二次采访李延禄时,李延禄称《过去的年代》是我的回忆录,里面的内容属事实。[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李延禄; 新华社. 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伊田助男. 人民日报. 1965-08-22: 第5版 专栏. 
  2. ^ 2.0 2.1 横川次郎. 我走过的崎岖小路 横川次郎回忆录.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1991-01: 97–98. ISBN 9787800051081. 
  3. ^ 3.0 3.1 3.2 牺牲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两名日本国际主义战士——伊田助男、福健一夫抗日事迹述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024-05-11]. 
  4. ^ 安徽省民政厅. 白山黑水吊忠魂——记童长荣烈士. 江淮英烈.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2-09: 39–43. 
  5. ^ 5.0 5.1 5.2 5.3 李延禄口述; 骆宾基整理. 在红旗下奋勇前进--东北抗联四. 过去的年代 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06: 183. 
  6. ^ 6.0 6.1 6.2 6.3 6.4 汪清县档案局 李全德. 纪念伊田助男--《兰台内外》1995年06期. 1995 [2024-05-11]. 
  7. ^ 7.0 7.1 7.2 7.3 7.4 7.5 聂荣臻; 陈毅等. 伊田助男 李延禄. 星火潦原第4集.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97-01: 371–375. ISBN 978-7-5065-3218-1. 
  8. ^ 日军弹药车旁的遗书 刘大为 ,傅 克 炎黄春秋. 2002(06)
  9. ^ 9.0 9.1 9.2 金基凤. 三十年代初延边地区抗日斗争与延边战场上的中日友谊.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 (3): 35–45 [2024-05-11]. ISSN 1009-3311. doi:10.16154/j.cnki.cn22-1025/c.1990.03.005. 
  10. ^ 盛季兰(安徽日报社主任编辑退休). 童长荣:远见卓识的抗日领导人. 枞阳在线.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11. ^ 段元培等译.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编. 日本共产党的六十年 1922-1982年.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06: 66–67 (中文(简体)). 
  12. ^ 再现抗日烽火 重温英烈事迹. 哈尔滨日报. 2005-08-14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13. ^ 13.0 13.1 "侵华日军"送10万发弹药助我军抗日 我军为其立碑. 新浪军事.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14. ^ 解放军报. 日本地下党潜伏关东军 送中国游击队十万多发子弹. 新华网. 2015-08-25 [2024-05-11]. 
  15. ^ 新华网. 丰碑永镌赤子心——记长期坚持为抗日英烈树碑立传的退役军人金春燮. 中国日报中文网.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16. ^ 中新社延边; 中新社记者 李彦国. 日本士兵战场留书自尽:赠抗日武装十万发子弹. 中国新闻网. 2015-08-23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17. ^ 汪清英烈网. 伊田助男牺牲地遗址. 抗日战争纪念网. 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2018-04-27 [2024-05-11]. [需要较佳来源]
  18. ^ [한중작가포럼/작가작품특집77]정봉숙의 르포《金达莱映红山岗》. 동북아신문. 2019-05-29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19. ^ 郑风淑. 金达莱映红山岗.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教育出版社. 2022-01: 53. ISBN 978-7-5545-6689-3. 
  20. ^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时代楷模 2016. 北京: 学习出版社. 2016-08: 173. ISBN 978-7-5147-0625-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