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简称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等军事学府,南京军事学院1950年10月30日在南京创建,曾是解放军最好的高等军事学府,其前身是华东军政大学华北军政大学。首任院长为刘伯承,后兼政委。南京军事学院建在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国防部旧址上(今南京市黄埔路二号大院内,属南京军区办公区)。1985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历史

[编辑]

南京军事学院1950年11月由刘伯承任院长,1951年2月兼政委。1951年1月8日正式开学上课,首期招收学员758名。根据学员的情况和朝鲜战争临战需要,设置了基本系、高级速成系、函授系、情报系、政治系等,后来陆续创立了很多系,空军系、海军系、装甲系、战役系。一些苏联军事顾问和不少原中华民国国军中的军人也承担着翻译、教学工作。[1]

根据1954年1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精神,1954年4月增设战役系,学习政治、战略、战役、我军战史和苏军战史,学制三年;从全军选调52名高级干部入学,允许带家属,住在宁海路,每家一幢房子。战役系主要培养军职以上高级指挥员。杨得志兼任系主任,孙继先任副主任。1954年8月开学,下设四个班,第一班班长陈锡联、副班长李作鹏。理论课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毛泽东军事理论。专业课为军、集团军、方面军的战役指挥、苏军十大战例。第一年为预科,总训练时间1200小时,其中1000小时用于补习文化;文化课开设四门:语文、数学(代数学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理化常识、地理。1955年9月1日转入正科学习,学员重新划分为4个学习组。第二年安排训练日240天1800多课时。政治课2门:“中国共产党历史”12课时,“军队政治工作”24课时。军事课14门1700多课时,包括集团军与方面军“进攻与防御战役法”中心课程开设“军队侦察”、“外国军队研究”、“装甲坦克兵”、“炮兵”、“航空兵”、“海军”等课程。1955年11月29日授衔时,战役系的所有52名学员都被授予将军,其中包括杨得志陈锡联李天佑韩先楚刘震5名上将周志坚李作鹏吴克华秦基伟张震黄新廷等22名中将刘贤权等25人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7月毕业,10月由军委分配工作,大多数担任了各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职务。

1957至1959年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南京军事学院的部分系为基础,分别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和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学院1958年彭德怀毛泽东林彪支持下,发动针对刘伯承、粟裕萧克李达等人的反教条斗争,片面夸大军事学院在学习苏军经验和理论过程中的某些缺点,以所谓“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罪名对坚持军队正规化、现代化教育训练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迫害和打击。刘伯承被免去院长职务,粟裕同志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萧克和李达两位上将被赶出军队。由廖汉生将接任院长。这个任命非常离谱,廖汉生是政工干部出身,却来当负责训练指挥员的军事学院院长,这明显是对刘伯承、粟裕、萧克等同志的政治不信任。由于水平所限,同时夹杂不健康的思想,这次斗争使解放军正规化训练和院校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

[编辑]

文革开始时,院长是张震中将,政委是王平上将,已经从培养军级军官变为培养中级指挥官的军事学院。文革初期,南京军事学院没有像社会上那样轰轰烈烈。直到1966年8月16日以前,只是在干部和学员中进行正面教育,学习毛的批示和中央文件。南京军事学院领导对写大字报“既不反对,也不提倡”,坐等上面的决定,所以学院内没有发生过激的行动,大字报也不多。8月16日,军委下发《军委常委扩大会议纪要》,要求军队院校也开展“四大”,破“四旧”。在执行《纪要》时,南京军事学院党委对张贴大字报做了一些限制性规定。例如,规定大字报只能到指定地点张贴,23级以上干部才能观看,而且还要凭证件;特别强调写大字报要注意保密,内外有别,不准上街等等。在地方造反派到学院“煽风点火”时,学院广大群众不为所动,还是拥护院党委的领导。南京军事学院也没有整肃所谓的“重点斗争对象”。《五.一六通知》下发后,总政要求:“各大单位党委要着重搞好宣传、文化、报刊、院校、出版、科研部门的文化革命。对这些部门要在普遍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属人员包括这些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内进行摸底排队,从思想上、组织上进行整顿。对那些混进军队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及其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作品和言论,必须彻底批判。”但是南京军事学院的党委认为刚刚搞完整风,已经走过“清政治”这一步,再搞“摸底排队”有困难。因此没有在南京军事学院搞“摸底排队”,也没有把学院党委委员和学院领导作为重点审查对象。学院的领导层认为,对学院领导“摸底排队”是上边的事情。部系领导和其他干部中的问题已经在整风中解决了,没有必要再翻老账。当时的教学准备工作仍在正常进行。

运动开始后,军委和总部并没有明确学院是否停止招生。在招生问题上,军委和总部曾变化多次。开始时决定9月份按时招生,接着说推迟到10月份,随后又说解除招生任务。没过几天,又通知十一国庆节后接收学员,而且多达3,000多名,所以南京军事学院从未放松教学准备。10月7日,总部最后下令,停止招生。直到此时,学院还在边搞运动边准备招生,局面没有失控。10月4日,军委通知召开全军院校长和政委紧急会议。中央文革认为,有些领导机关和院校领导过分强调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压制民主,把运动搞得冷冷清清。于是中央文革以军委和总政的名义,发出《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规定“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必须把那些束缚群众运动的框框统统取消,和地方院校一样完全按照《十六条》的规定办。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文件明确指出:由院校党委领导运动的规定,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应当宣布撤销”,并要求“由革命学生和教职员工选举成立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作为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10月10日上午,南京军事学院党委召开全体会议,传达军委和总政的紧急指示精神。当日下午,学院党委召开各单位代表协商会。张震院长和王平政委宣布中断院党委对文革的领导。宣布后,他们当即退出会场,从此学院各级党委陷于瘫痪,基层党组织也停止了活动。后来中央将这一《紧急指示》转发全党,在更大范围内出现一场“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当学院党委中断对运动的领导后,由学院的政治部出面与群众协商,由各单位选举代表成立“军事学院文化革命筹备委员会”(简称“院文筹”)。有一些人不赞成“院文筹”,起来造反,冲击“院文筹”,把“院文筹”的主要负责人抓到北京批斗。地方和军内其他单位的造反派也开始到军事学院串联,贴大字报,开展辩论,搞联合行动。张震院长被迫到学院各单位接受群众的批评教育。从11月5日起,张震向全院同志先后作三次检查,着重检查对文革在思想上理解不深和行动上跟得不紧的问题。

12月8日晚,南京军区召开作战会议。据称地方造反派准备利用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机会,搞一次“新一二.九运动”,地方造反派可能会冲击军事机关,会议要求各单位做好自卫准备。南京军事学院领导连夜召集各部系领导开会,研究防范措施。决定增派一定数量人员把守营门,加强警戒,同时决定把学院军械库的枪支发给部分干部,用以自卫,但是没有配发子弹。这一作法触怒了造反派。清华大学造反派领袖蒯大富此时正在南京,他两次跑到军事学院发表演说,对发枪加强警戒一事提出质疑。12月25日晚上,学院领导突然接到全军文化革命小组的电话,说军事学院加强警戒搞戒严,是妨碍群众运动的行为,因而是完全错误的。过了两天,北京又转来蒯大富的告状信,要张震院长说明情况。事情变得复杂了。南京军事学院逐步形成对立的两大派组织,开始了严重的派性争斗。 一派是“红司”,保张震;另一派是“革联”,反对张震,属造反派。该派与地方上的江苏“好派”一个观点。据一些知情者说,造反派“革联”的成员大多爱提意见,有点不规矩,或者说“带刺有棱角”。“革联”的领导人是张泽上校,任航空兵教研室主任,张与蒯大富较熟悉。张泽带头贴大字报,因为是少数派受到围攻。

1967年2月8日,张震在北京开完会乘飞机返宁。飞机刚刚落地,军事学院“革联”的造反派们就冲上来,把他强行带走进行批斗。他们扒掉张震的领章和帽徽,将张关押近一个月。张震有一阵子被斗得很厉害,只好躲在学院的汽车连里,因为汽车连是保张震的。王平的处境比张震院长更为不利。9月16日,中央军委电告军事学院,说王平“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是“彭黄反党集团漏网分子和假党员”,决定对他停职反省。倒霉的王平成了两派群众组织批斗的对象,没有人愿意保护他,成为不幸的“弃儿”。当时南京军事学院的派性,与单位部门有一定的关系。

南京军事学院真正的大乱,是1968年无锡的“主力军”(属于“好派”)被对立派打出无锡后进驻学院开始的。无锡“主力军”为了打回无锡,需要武装自己。“革联”与他们同属一派,暗中为他们抢枪提供方便,学院的武器库被抢空。1968年8月,军委办事组决定:对南京军事学院实行军事管制。南京军区派出60军的官兵,与此前地方派来的工宣队共同掌管南京军事学院。12月26日,南京军事学院成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2月,军委办事组决定撤销南京军事学院。当时学院有句话,叫做“活宝没人要,死宝有人抢”。“活宝”是指南京军事学院精心培育起来的一支优秀的教研队伍和干部队伍。南京军事学院撤销后,他们大多没有得到公正对待,未被正常使用。一部分人员被安排去地方支左,一部分人员转业复员,只有少部分人员去北京,组建解放军军事政治大学。“死宝”是指学院大量的物资和装备。学院撤销后,教研人员呕心沥血编 写的教材和资料散失殆尽,全院教职员工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购置的教学设备和器材遭到严重破坏。有的人为了占有樟木箱,竟把里面的档案和资料成捆地丢弃。

文革结束后,南京军事学院的造反派受到审查。

衍生院校

[编辑]

军事学院战役系随后调往北京西郊红山口与原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院校部机关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后来历经历次党内政治斗争磨难,曾一度被撤销,后来复建为解放军军政大学、军事学院、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政学府。

留在南京的军事学院的部分人员和系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合并,继续沿用军事学院番号,担负中级指挥干部培训,廖汉生中将调走后,由张震中将接任院长。

军事学院于1969年奉命停办,文化大革命后期又组建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延续至今演变为今天位于南京市浦口区龙盘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南京校区,系人民解放军陆军负责中级指挥员培训的主要院校。

军事学院海军系早在1960年就分建为海军学院,第一任院长为方强中将,延续至今成为位于南京市半山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最高军事学府。

军事学院空军系于1958年单独分建成为空军学院。第一任院长为刘震上将,延续至今成为位于北京市颐和园昆明湖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最高军事学府。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他畢業於黃埔三期,理論知識排第一,雖被俘虜,卻被聘請為教員. 互动头条.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