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太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太阳》是刘慈欣的一篇短篇科幻小说,2002年1月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获得2002年中国科幻银河奖,并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剧情

[编辑]

水娃出生在中国西北部一个常年干旱的村庄,生活贫苦,没读过书。为改善生活,他开始到矿上工作,并在同村国强的劝说下萌生了去城市的念头,犹豫不决时,国强在矿下出了意外,临死前最后劝水娃一定要到城里去。

到了新城市,水娃干起了擦鞋,住十几人一间的宿舍,在那里他认识了庄宇。庄宇曾是一名大学教授,有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发明了一种新材料"纳米镜膜"——这种材料在未通电时质地柔软,但通入微弱电流后便会拥有很高的强度反光性。在申请专利后,他将所有资金都投入相关发明,最后却血本无归,落得这步田地。一天夜里,水娃和庄宇一起看新闻,正报道到"中国太阳"相关内容时,庄宇呆愣了一会,旋即决定前往北京,临行前叫上水娃一起,他们便踏上了夜里前往北京的火车。

来到北京后,两人分道扬镳。分别前,庄宇告诉水娃,以后水娃多看看新闻就会知道他在哪。机缘巧合下,水娃成了一名高空清洁工,并有了在北京买房的梦想。几年后的一天水娃在清理航天大楼的玻璃时,碰巧被楼内的庄宇看见,庄宇盛情邀请水娃到他的办公室里,两人聊起几年来的遭遇。水娃也接触到了"中国太阳"工程——这是一项改造生态的超大型工程,通过将一个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的反射镜发射到同步轨道,反射太阳光到地球改变大气环流,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一块地区的气候从而改善生态。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水娃也暴露了对天文学的一无所知,庄宇决定从零开始,教授水娃天文学,而水娃眼中的宇宙也大变样。

两个月后,水娃又被庄宇叫去。庄宇向水娃解释道,"中国太阳"在太空会受到太阳风的影响,反射率会下降,不用多久"中国太阳"就什么都干不了了,于是庄宇给了水娃一个新工作:飞向太空,擦"中国太阳"。但让一堆文盲清洁工担任这一要职也让项目的其他领导人有异议,庄宇便让他们也体验了一次高空清洁工作并说服了他们,同时也披露了他挑选水娃这样的文盲的原因:将太空镜面清洁工的文化程度标准压到最低,这样的先例一开,精英阶层的工作被压低到普通阶层,将省下大量资金。

水娃与其他几十位高空清洁工接受了训练并前往"中国太阳"开始工作,媒体为他们起名"镜面农夫",作为第一批太空产业工人,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几年后,水娃成家立业,经常在地面与太空间往返,平静地生活,直到遇到斯蒂芬·霍金。霍金前往太空是因为第一所太空疗养院的建成,他成为了第一位疗养者。霍金常在"中国太阳"表面散步,而太空行走经验最丰富的水娃陪同。两人从童年聊到科学,水娃的思想也悄然变化着。

20年过去了,随着技术进步,"中国太阳"退休了。在退休典礼上,水娃感叹这块大镜子——也是陪了他20年的第二故乡,就要消失了。但庄宇说它不会消失,而是借助光压成为一颗太阳卫星,许多年后,人们会乘坐行星际飞船找到它,将它变成一个博物馆。但水娃却开始质疑"未来人类真会有太空飞船吗?",并解释道:经济准则正在使地球越来越好,而太空探索是赔钱买卖,是经济犯罪。并提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胆想法:在"中国太阳"上安装一套生命低温冬眠系统和一套小规模的生态循环系统,将有人驾驶"中国太阳",以光压为动力,飞出太阳系,进行恒星际探索,永不返航。"飞出太阳系的中国太阳,将会使享乐中的人类重新仰望星空,唤回他们的宇宙远航之梦,重新燃起他们进行恒星际探险的愿望。"

最后,水娃与十几名志愿者踏上了飞向群星的旅途,谁也不知道他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有怎样的奇遇;而人类也将重新踏上探索星空的旅途。[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刘慈欣. 中国太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598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