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无过错责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严格责任
大陆法系民法
总则
主体
自然人 · 法人
-法人类型-

社团 · 财团
行政法人 · 合伙企业 · 有限责任公司

客体
-物-

不动产 · 动产

-准物权-

渔业权
矿业权
(探矿权 · 采矿权)
水权

-无体财产权-

知识产权
著作权 · 专利权 · 商标权

行为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代理 · 无效 · 撤销

事实行为

占有
无因管理 · 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

人格
法律能力

权利能力 · 行为能力

监护
-人格法益-

生命 · 身体 · 健康
名誉 · 自由 · 信用 · 隐私 · 贞操

家庭
结婚 · 离婚
血亲 · 收养
扶养
继承 · 遗嘱 · 应继分 · 特留分
物权
所有权 · 限制物权

登记 · 交付

-所有权-

占有 · 使用 · 处分 · 收益

用益物权 · 役权

地上权
农育权 · 永佃权 · 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 宅基地使用权
典权
限制的人役权德语beschränkte persönliche Dienstbarkeit · 居住权
不动产役权

担保物权

质权 · 抵押权 · 留置权

占有
债权
-债之发生-

契约
无因管理 · 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

-债之消灭-

清偿 · 提存
抵消 · 免除 · 混同

-侵权-

过错责任 · 过错推定责任
无过错责任

实定法
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中华民国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无过错责任(英语:strict liability、liability without fault;德语:Gefährdungshaftung,字面乃“危险责任”之义)又称严格责任,指在损害发生的情况下,即使不存在过失,也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民法上,该原则与过错责任的概念相对立。

必要性

[编辑]

近代民法典为了保障个人活动的自由,原则上采用过错责任。但是,铁路汽车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矿业、电气产业、石油化工等拥有危险设备或者排放有害物质的大企业的出现,产生了大量的受害者群体;同时,由于企业使用高度复杂的技术进行生产,所以要认定企业的过错存在技术上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持过错责任原则,事实上就是放弃了对受害者的救济。因此,超越过错责任、承认无过错责任的立法逐渐增加。[1]

论据

[编辑]

作为无过错责任论的根据,学者主张报偿责任危险责任的说法:前者指在获取利益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损害的人,必须从其利益中取出部分用以赔偿损失的观点;后者是指,制造某种危险的人必须赔偿由此带来的损失。但是,普遍认为,上述任何一种说法都不能全面说明使用无过错责任的所有情况。

适用领域

[编辑]

特别法领域中,如雇佣者的事故补偿责任、矿难赔偿责任、核事故责任等方面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另外,机动车驾驶责任虽然接近无过错责任,但实质上属于一种中间责任。此外,在公害方面,无过错责任主义的适用尚在探讨过程之中。

注释

[编辑]
  1. ^ Joel Samaha (briefed by). Garnett v. Stat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June 9, 2001 [September 14,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参见

[编辑]

外部连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