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地球战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Battlefield Earth
地球战场
Battlefield Earth
作者L·罗恩·贺伯特
类型科幻
语言英语
故事时代背景3000年 编辑维基数据
故事背景地点地球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St. Martin's Press
出版时间1982年
出版地点美国
媒介印刷(精装书及平装书)
页数1050页 (平装书)
规范控制
ISBN1-59212-007-5
OCLC503165396

地球战场》(英语:Battlefield Earth: A Saga of the Year 3000)是美国科幻作家兼山达基教(也称:科学教)创办人L·罗恩·贺伯特出版于1982年的一部科幻小说。贺柏特本人亦曾为亲自这部小说创作了一张名为“Space Jazz英语Space Jazz”的专辑[1]这张专辑在1982年发行。[2]后来该小说被改编为电影,于2000年上映,电影在商业上失利及被批评为有史以来最差的电影英语List of films considered the worst之一。[3][4]

故事大纲

[编辑]

时间大约是公元3000年,地球上的人类已经濒临绝种。大约在一千年前,一个名为“塞库洛”(Psychlo,音近英文的前缀psycho-”心灵的)的外星种族入侵地球并消灭了大多数的人类。塞库洛是个科技远超越人类的种族,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控制了地球,并开始大肆开采地球的各种矿物。

在故事发生的年代,虽然各大上还是有人类的存在,却已经非常稀少了。乔尼‧古得博伊‧泰勒(Jonnie Goodboy Tyler)是那时仍然残存的一个部落的年轻人。他们住在落矶山脉一带,人数不过约三十人,几乎濒临灭亡。而特尔(Terl)是塞库洛在地球上的保安总长(chief of security),他在无人探测机一次侦察任务中发现了一条当初塞库洛人没发现的黄金矿脉。特尔希望秘密地开采这些黄金,然后离开这个离塞库洛帝国十分遥远的落后星球。但是,那个矿脉的所在地区充满了辐射,塞库洛人没办法在那种环境下工作(他们的呼吸气体受到辐射时会爆炸)。特尔知道在这个星球上有一种具有智慧的生物——人的存在。他抓到了来到丹佛的乔尼,并训练乔尼操作各种采矿机械。不久,特尔又带着乔尼到苏格兰捕捉了另外的83人。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是,乔尼利用特尔不懂英语这点,偷偷地与那些苏格兰人沟通,计划着驱逐那些魔鬼似的塞库洛人,使地球重新回到人的手中。

对特尔而言,这个计划大体是相当顺利的。他掌握了地球主管的贪污把柄,并利用这点安排自己数个月以后回到塞库洛星(塞库洛人的母星)。人类的采矿工作也持续进行。但同时,乔尼一行人也策划着革命,他们秘密的搜集了以前地球上留下来的武器,包括各种枪支和具有摧毁星球能力的核弹。这些枪支经过改进,在射击塞库洛人的时候能够引爆他们的呼吸气。他们也习得了塞库洛飞机的驾驶方法,这对发动革命相当有助益。

特尔为了带走黄金而谋害了数个塞库洛人。依据塞库洛人的规定,这些尸体应该要装在棺材里传送回母星。特尔借此把黄金铸成假棺盖,外表加以伪装,准备带回塞库洛。乔尼则秘密的在里面安放了核弹。到了那些棺材要送回去的日子,革命发动了。乔尼的伙伴们架著塞库洛飞机攻取地球上的塞库洛据点。棺材连同核弹被传送回塞库洛母星,摧毁了她。特尔负伤而被俘掳,地球上的塞库洛人不久也被击败。

然而,故事并未在此结束,地球仍然受到各种威胁。除了一个位在非洲的隐密塞库洛矿区以外,一群以托尔那普人(Tolnep)为首的外星人开始侵略地球。但乔尼最终成功抵御了外敌,并靠着塞库洛远距传物技术确立了宇宙的和平。

塞库洛人

[编辑]

[5]

塞库洛来自十六个宇宙的其中一个,他们是人形的外星人,高约九英尺,重达1000英磅,长满毛发。他们科技先进,尤其以远距传物技术著称。靠这技术,他们可以向各地快速的输送军队和武器,并几乎征服了十六个宇宙,从各个星球开采矿藏。他们不以细胞为基础的组成单位,而是病毒。因为脑内植入的某种物体,他们变得相当残忍。而且,如果他们被逼着要泄漏塞库洛帝国的重要机密时,这植入物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杀人冲动,导致自杀

地球对塞库洛人而言相当偏远,而他们也几乎没有注意过这样一颗星球。地球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塞库洛人捕捉到地球向外太空派出的太空探测器(航海家号)。根据小说里的描述,这探测器上绘有地球的位置和人的样子(航海家金唱片),塞库洛人借此发现并入侵了地球。

出版历史

[编辑]

《地球战场》一开始命名为“人类,濒临绝种的物种”,[6]在1982年由 St. Martin's Press 发行,不过之后的再版是由 Church of Scientology 出版公司旗下的 Bridge Publications 和 Galaxy Press 发行。本书以廉价小说英语pulp fiction时代的风格写成(贺伯特在那个时候开始写作他的生涯),而且相当地长篇巨著(英语版的精装本超过750页,平装本超过1000页)。这是贺伯特在1940年代的廉价小说时代以后第一本公开的科幻小说,本书被誉为贺伯特在一大段休耕期以后“重返”科幻界的作品。

原版精装本的封面上有幅乔尼的像,不过不太符合书中对乔尼的描述。后来发行的平装书修正了封面,最明显的修改是乔尼有了胡子。

《地球战场》在2000年以新封面再度发行,这是为了配合电影版的上映。这个新版也以有声书电子书的形式发行。

根据 Nielsen BookScan,《地球战场》在2001到2005年间售出了29000本。[7]

评价

[编辑]

本书在文学界和读者群间获得不同的评价。例如,《经济学人》认为本书是“一本笨拙的长篇巨著,写得糟透了。”[8]科幻杂志《Analog》的汤玛斯‧伊斯顿(Thomas Easton)评道“这是一本愿望成真的幻想作品,由肤浅的虚假角色构成。”[9]其他评论家抨击本书马虎的写法,例如“以核子武器对邪恶的塞库洛星球进行的难以言喻的笨拙攻击最后让它成了颗放射性的太阳。”[10]笨拙杂志》挖苦地称赞贺伯特“对邪恶冲动绝妙的了解,尤其是迂回的行为。这对剧情很有帮助,而且他很了解他自己的缺点而不去写关于爱情、慷慨和同情的东西。”[11][12]

《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描述本书是一本“还可以的、节奏快的、时常令人惊艳的科幻冒险故事。”[13]在2007年的福克斯新闻频道,前美国总统候选人以及前麻州州长米特·罗姆尼说这本书是他最喜欢的小说。[14]奇幻作家尼尔·盖曼写道:“因为这书实在是很划算的关系,我得推荐L·罗恩·贺伯特巨著的《地球战场》——超过1000页的刺激、泄密、险毒的外星人和高尚的人类。人类是濒临绝种的物种吗?英俊勇敢的乔尼会从九呎高的塞库洛人手中夺回地球吗?一本向廉价小说致敬的作品,我无法放下手中的这本书。而且它只卖2.95英镑。”[15]

Frederik Pohl承认:“虽然《地球战场》很厚,我还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我被这本书吸引住了。”[16]Kevin J. Anderson说道:“《地球战场》就像是一场12小时的《法柜奇兵》马拉松,绝不停下脚步而且节奏很快。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最棒的冒险。”[17]出版者周刊》写道:“这本书里什么都有:悬疑、感染力、政治、战争、幽默、外交和银河间的经济活动……”[16]科幻小说作家范·沃格特说:“美妙的冒险……绝棒的角色……一本杰作”,[18]但他之后承认他其实没有读这本书,因为太厚了。[19]

此外,本书亦入选读者票选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获得第3名。

山达基教会的角色

[编辑]

《地球战场》发行后不久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同时也登上《洛杉矶时报》、《时代》杂志、合众国际社美联社、B. Dalton书店和Waldenbooks书店等统计的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据贺伯特的文学代理商Author Services Inc.称,到1983年6月,该书已售出15万册,收入达150万美元[20]

不久之后出现报道,山达基教会先前为此发起了一场购书活动,以确保这本书能够出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根据报道,教会代表向出版商承诺,教会子公司将购买一定数量的书籍[21][22]。作者兼记者拉塞尔·米勒引用了五万本精装本这一数字[23]

据报道,山达基当地教会和山达基人也被敦促购买这本书。包括Waldenbooks在内的连锁书店引用了山达基教徒反复走进商店并一次性购买一大堆书的例子。几家书店均报告说,他们发现当书到达时,甚至在从运输箱中打开包装之前,上面就已经贴有了商店自己的价格标签,这表明这些书籍曾被回收[24][25]。据米勒称,美国各地的山达基教徒都被指示出去每人至少购买两到三本[26]。 当时在山达基教会档案室工作的格里·阿姆斯壮(Gerry Armstrong)表示,“一位名叫埃莉·博尔格(Ellie Bolger)的富有的山达基教徒显然向该组织支付了巨额资金,然后他们将这些钱支付给了工作人员去B. Dalton或其他地方买这本书”。 《纽约时报》报道称,“两个山达基教会组织直接从出版商处以折扣价购买了总计30,000份《战场地球》,显然是为了出售或赠送给现有或潜在的山达基成员”。书商告诉该报,他们看到了非比寻常的购买模式,其中有人一次性购买多达800册。有人提议称,“教会成员可能在尝试为自己重金购买出一本畅销书的位次,以获得其后更多的平装书或电影销售业绩,因为这两者往往取决于一本书精装本是否首先能够成为畅销书”[27]。 报告发布的两个月后,Author Services Inc. 宣布已将《地球战地》的电影改编版权出售给洛杉矶的一家制作公司[28],尽管这部电影又花了16年的时间制作。

改编电影

[编辑]

自从本书出版以后,山达基人兼科幻迷约翰·特拉沃尔塔就想要贺伯特的这本巨著被搬上大萤幕,拍成上下两集电影,而由他自己扮演乔尼和担任制片。电影原本计划要在1983年上映,但由于高升的成本和难以找到愿意拍的电影公司,这份计划被取消了。最终,在2000年 Franchise Pictures 公司拍摄了同名电影,由罗杰‧克里斯汀(Roger Christian)担任导演约翰·特拉沃尔塔饰特尔(他觉得自己太老,不能演主角了),巴里·佩珀(Barry Pepper)饰乔尼,科华士·韦德加饰科尔(Ker)。

这部电影几乎一面倒地收到负面评价,票房也颇差。由于口耳相传的评论和网络上的口碑都不好,电影很快就下片了。电影的每个面向几乎都受了批评,特拉沃尔塔过度夸张的演出、过度运用斜视镜头、陈腐的对话、以及一些剧情的不连贯都被批评。续集虽然计划要在2002年上映,却从没有开拍。Franchise公司不久就被控告,然后在被踢爆浮报预算以后就破产了。

参考资料

[编辑]
  1. ^ Garchik, Leah. Leah Garchik (Daily Datebook). 旧金山纪事报 (The Chronicle Publishing Co.). 2006-03-17: E16. 
  2. ^ 美国版权局(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 Type of Work: Visual Material, Registration Number / Date: VA0000332218 / 1988-12-05, Application Title: Space jazz album cover., Title: Space jazz : the soundtrack of the book Battlefield Earth., Description: commercial print : record jacket., Copyright Claimant: Norman F. Starkey, as executor of the Estate of L. Ron Hubbard, Date of Creation: 1972, Date of Publication: 1982-12-23, Authorship on Application: Church of Scientology of California, employer for hire.
  3. ^ Campbell, Duncan. Cult classic. Guardian Unlimited (London: Guardian Newspapers Limited). 2000-05-31 [200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7).  "... Battlefield Earth has opened to spectacularly bad notices, many of which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film is the worst of the year, the decade, the millennium or whatever exotic time-frame the alien Psychlos recognise ..."
  4. ^ Farache, Emily. Travolta Sets Sights on "Battlefield Earth 2". E!Online. 2000-10-18 [200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12-11). 
  5. ^ 参考自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Parish, James Robert. Fiasco: A History of Hollywood's Iconic Flops. Wiley. 2007: 275. ISBN 0470098295. 
  7. ^ Maul, Kimberly.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 Ron Hubbard Is the Most Translated Author. The Book Standard. 2005-11-09 [200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4). Battlefield Earth, his 1980 science fiction novel, has sold 29,000 units since 2001 
  8. ^ L. Ron Hubbard's science fiction - Relic of the golden age. The Economist. 4 July 1984. 
  9. ^ Easton, Thomas. The Reference Library. Analog. February 1983. [..] we might as well switch to mainlining tetraethyl lead. It would be more fun, and the mind-rot would be no worse. 
  10. ^ Disch, Thomas M. On S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5: 115. 
  11. ^ Langford, David. Brain Death. White Dwarf (54). June 1984. 
  12. ^ 也在Langford, David. The Complete Critical Assembly. Cosmos Books. 2002: 356–57. ISBN 1587153300. 
  13. ^ 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 March 1983 (vol. 64; pp. 32-37)
  14. ^ Rutenberg, Jim. Romney Favors Hubbard Novel. The Caucus (New York Times). 2007-04-30 [201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6). 
  15. ^ Gaiman, Neil. Battlefield Earth by L. Ron Hubbard. Image magazine. August 1985, (29). 
  16. ^ 16.0 16.1 posted on www.bn.com, http://search.barnesandnoble.com/booksearch/isbnInquiry.asp?z=y&EAN=9781592120079&itm=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Kevin J Anderson. [2010-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7). 
  18. ^ Critical Acclaim. Galaxy Press. [200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7). 
  19. ^ Miller, Russell. 22. Missing, Presumed Dead. Bare-faced Messiah, The True Story of L. Ron Hubbard First American Edi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 Co. 1987: 368 [2010-09-27]. ISBN 0-8050-065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2). 
  20. ^ ASI press release, June 14, 1983
  21. ^ McIntyre, Mike. Hubbard Hot-Author Status Called Illusion. San Diego Union. 1990-04-15: 1 [2006-07-29]. 
  22. ^ Sappell, Joel; Welkos, Robert W. Costly Strategy Continues to Turn Out Bestsellers. Los Angeles Times. 1990-06-28: A1:1 [200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6).  Additional convenience link at [1].
  23. ^ Russell Miller, Bare-Faced Messiah, p.367. (Michael Joseph, 1987)
  24. ^ McIntyre, Mike. Hubbard Hot-Author Status Called Illusion. San Diego Union. 1990-04-15: 1 [2006-07-29]. 
  25. ^ Sappell, Joel; Welkos, Robert W. Costly Strategy Continues to Turn Out Bestsellers. Los Angeles Times. 1990-06-28: A1:1 [2006-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6).  Additional convenience link at [2].
  26. ^ Russell Miller, Bare-Faced Messiah, p.367. (Michael Joseph, 1987)
  27. ^ McDowell, Edwin. Hubbard may be centre of a blitz. The New York Times. 1983-08-06: E17. 
  28. ^ Author Services Inc. Press Release. Business Wire. 1984-04-1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