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𩽾𩾌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𩽾𩾌目

𩽾𩾌目
化石时期:始新世至现代
图片说明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亚纲: 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下纲: 真骨下纲 Teleostei
高群: 骨舌鱼高群 Osteoglossocephalai
总群: 鲱头鱼总群 Clupeocephala
群: 正真骨鱼群 Euteleosteomorpha
亚群: 新真骨鱼亚群 Neoteleostei
下群: 宽鳍下群 Eurypterygia
派: 栉鳞派 Ctenosquamata
亚派: 棘鳍亚派 Acanthomorphata
类: 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 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 真鲈形系 Eupercaria
目: 𩽾𩾌目 Lophiiformes
Garman, 1899
亚目[1][2]

𩽾𩾌鱼目[注 1]学名Lophiiformes)俗称𩽾𩾌安康鱼,又名琵琶鱼结巴鱼灯笼鱼,也被称作屁精{詹才武}。是硬骨鱼,于世界各大海洋均有分布,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特征

[编辑]

𩽾𩾌鱼体型大小差异很大,多为潜伏海底的肉食性鱼类。[3] 眼睛几乎无用武之地,不善游泳,多靠腹鳍爬行。口内有锐利而且朝内倾斜的长牙,基本上,被咬中的猎物绝不可能逃走;而且拥有弹性的胃,因此某些种类能吃下比自己大的鱼类。身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特别之处是雌鱼有一支由前背鳍演化而成的发光钓竿,钓竿顶端内上百万只的发光菌,状似小鱼,会发出亮光,吸引小生物成为它们的食物,其英文名Anglerfish也来自于此。[4] “𩽾𩾌”中文名可能来自日文音译。[3]

习性

[编辑]

生活于3至3600米深的水域。不是所有物种都是住在深海,也有生活在珊瑚礁的。生活在珊瑚礁的种类,因为体型与色彩(特别是雌性)、行为等特殊,一般都作为观赏鱼,例如下属的躄鱼科臂钩躄鱼科等。

由于𩽾𩾌鱼多处于深海,科学家至近年才对其生活习性有所研究。刚开始捕捉的时候,发现收集的所有的鱼只都是雌性,后来才知道,雄性𩽾𩾌鱼的消化组织在成年之后会失去功能,因而必须寄生在雌性𩽾𩾌鱼的下方。雌性𩽾𩾌鱼比雄性大数十倍至数百倍,雌性会放出特别的气味吸引在暗不见光深海的雄性,雄性会随气味找寻雌𩽾𩾌,并咬住雌𩽾𩾌的下方,两条鱼的组织血管会逐渐相通,体型娇小的公鱼就靠着母鱼的营养过活,而且公鱼的身体器官,除了精巢之外会逐渐消失,变成雌鱼身上的一个肉突。基本上公鱼可以视为雌鱼身上的生殖器,这也是公鱼唯一的作用,科学家认为这是深海个体间过于难以接触所导致。另外,一只雌𩽾𩾌鱼是可以让数只雄𩽾𩾌鱼寄生其上。

食用𩽾𩾌鱼

[编辑]

日本关东,𩽾𩾌鱼被喻为人间极品,有所谓“西有河豚、东有𩽾𩾌”之称。𩽾𩾌鱼肉质紧绵密如同龙虾般,结实不松散,纤维弹性十足,鲜美更胜一般鱼肉,胶原蛋白十分丰富,因此亦被称为“穷人的龙虾”,甚至专门有以𩽾𩾌鱼命名的𩽾𩾌鱼舞。部分的日本人喜爱吃𩽾𩾌鱼火锅,尤其是在冬天。除了火锅,还会以𩽾𩾌鱼肝做寿司,而且𩽾𩾌鱼肝更有“海底鹅肝”之称,据称有清热解毒的美肤功能,一般食用方法为或者是刺身。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等地𩽾𩾌鱼也被作为食用鱼类。

分类

[编辑]

内部分类

[编辑]

本目大致上有18个科,可归类为5个亚目[5][6][7][8]

种系发生学

[编辑]

本目已知是鲀形目姐妹群,在真鲈形系的演化位置如下[9]

真鲈形系

弱棘鱼科 Malacanthidae

丽花鮨科 Callanthiidae

笛鲷目 Lutjaniformes

盖刺鱼科 Pomacanthidae

谐鱼科 Emmelichthyidae

刺尾鲷目 Acanthuriformes

银鳞鲳科 Monodactylidae

石首鱼科 Sciaenidae

蝴蝶鱼目 Chaetodontiformes

鲀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𩽾𩾌目 Lophiiformes

菱鲷目 Caproiformes

大眼鲷目 Priacanthiformes

金钱鱼科 Scatophagidae

蓝子鱼科 Siganidae

鲷形目 Spariformes

松鲷目 Lobotiformes

白鲳目 Ephippiformes

狼鲈科 Moronidae

𬶮科 Sillaginidae

日鲈目 Centrarchiformes

拟金眼鲷目 Pempheriformes

鲈形目 Perciformes

隆头鱼目 Labriformes

拟鲉鲈科 Centrogenyidae

䲢形目 Uranoscopiformes

银鲈目 Gerreiformes

Eupercaria

注释

[编辑]
  1. ^ “𩽾𩾌”,拼音ān kāng注音ㄢˉㄎㄤˉ
  2. ^ 2.0 2.1 依ITIS数据库,四臂躄鱼科及𩾌躄鱼科被包含在躄鱼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琵琶鱼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etancur-R, R., E. Wiley, N. Bailly, M. Miya, G. Lecointre, and G. Ortí. 2014.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Version 3 (存档副本.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
  2. ^ Betancur-R., R., R.E. Broughton, E.O. Wiley, K. Carpenter, J.A. Lopez, C. Li, N.I. Holcroft, D. Arcila, M. Sanciangco, J. Cureton, F. Zhang, T. Buser, M. Campbell, T. Rowley, J.A. Ballesteros, G. Lu, T. Grande, G. Arratia & G. Ortí. 2013. The tree of life and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PLoS Currents Tree of Lif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3 Apr 18.
  3. ^ 3.0 3.1 李思忠《黄河鱼类志:黄河鱼类专著及鱼类学文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水产出版社,2015年,ISBN 9789578596771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年,ISBN 9787567015371
  4. ^ Anglerfish. BBC. [2017-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5.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06). Lophiiformes. FishBase. Version 2006-02.
  6. ^ Joseph S. Nelson. Fishes of the World. John Wiley & Sons. 1994-04-29. ISBN 978-0-471-54713-6. 
  7. ^ Theodore W. Pietsch (2009). Oceanic Anglerfishes: Extraordinary Diversity in the Deep Se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9. ISBN 978-0-520-25542-5. 
  8. ^ Lophiiformes. ITIS. [3 April 2006]. 
  9. ^ Betancur-R., R.; Wiley, E.O.; Arratia, G.; Acero, A.; Bailly, N.; Miya, M.; Lecointre, G. & Ortí, G.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7, 17 (162). OCLC 7079229862. PMC 5501477可免费查阅. PMID 28683774. S2CID 26509184可免费查阅. doi:10.1186/s12862-017-0958-3可免费查阅.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