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龙门石窟

坐标34°33′16″N 112°28′16″E / 34.55444°N 112.47111°E / 34.55444; 112.4711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龍門石窟

34°33′16″N 112°28′16″E / 34.55444°N 112.47111°E / 34.55444; 112.47111

龙门石窟
世界遗产
官方名称Longmen Grottoes(英文)
Grottes de Longmen(法文)
位置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标准文化:(i)(ii)(iii)
参考编码1003
登录年份2000年(第24届会议
面积331公顷
缓冲区1042公顷
龙门石窟在中国的位置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中国的位置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1],主要开凿于北魏北宋的四百余年间[2],至今仍存有窟(或称壁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3],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4]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5],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中国著名石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编辑]

开凿历史

[编辑]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499年,魏孝文帝去世,北魏宣武帝即位。景明初(500年)魏宣武帝诏令在龙门(故称伊阙)开凿石像[a]。此后在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代北宋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

盗凿破坏

[编辑]
龙门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龙门村龙门山
分类石窟寺
时代北魏
编号1-37
认定时间1961年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6]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b]

在略特的文章中提到,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研究员王振国介绍:

龙门石窟研究所甚至保留着当年岳彬与当时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普爱伦先生签订的秘密合同:

龙门石窟侧面

1950年,混迹北京琉璃厂的岳彬因犯盗卖国家文物罪被公审并枪决。然而,被美国人非法购去的中国文物却留在了美国。[7]

据中国官方记录,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龙门石窟因“破四旧”而遭到破坏,许多石像被打砸得面目全非[8][9][10]。197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时任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等人参观龙门石窟,当时外宾们并不知道佛像是近期破坏的,还以为是毁于战火,周恩来则对工作人员说到,“古人留下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啊。不然对不起先人,也对不起后人啊。”[8][9][10] 还有记录显示,文革期间石窟的许多小佛头像被砸毁[11];此外,万佛洞洞口外南壁上雕有一尊菩萨站像,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身材雕成的,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文革期间菩萨前额的一大块被人为打掉损坏[12],但也有认为“东方维纳斯”是卢舍那大佛,佛像的双臂在屡次战乱和文革中被毁[13]。也有记载,当地人在文革期间保护石窟,免受红卫兵的打砸抢[14][15],但是一些“保护性”破坏让也让石窟蒙受损失[c]

维护与修缮

[编辑]

2000年,龙门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前附近的环境也得到当局的整治,拆除了附近的人造景观。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于2007年3月28日结束了面部修缮工程,保护人员没有对大佛进行大的修复,只是对大佛表面除尘除污,封堵大佛自身和周边细缝。

2021年12月6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修。2022年7月21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危岩体加固和渗漏水治理工程竣工。[16]

石窟分布

[编辑]

龙门石窟中各个时期的窟龛造像交错分布。

西山部分

[编辑]

西山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以及建于唐代的潜溪寺看经寺万佛洞奉先寺大万伍佛洞。其中奉先寺卢舍那主佛高17.14米。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2011年10月
  • 宾阳洞区:宾阳洞是龙门石窟最古老的窟龛,这个洞窟历时24年才建成,现在还有初建时的旧址。这一区域还有初唐建造的潜溪寺,以及七星庙、广生洞。
  • 敬善寺区:位于宾阳洞南,是初唐的一个造像中心。
  • 摩崖三佛龛区:位于敬善寺南,以三佛龛为主,是武周时期的一个造像中心。包括明代的观澜亭旧址和一些唐代小型窟龛。
  • 万佛洞区:位于西山中部,是专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大中型洞窟多集中于此,从北往南依次为双窑、万佛洞、狮子洞、惠简洞、老龙洞等。
  • 莲花洞区:位于西山中部略偏南,这一区域主要是北魏后期的造像中心,大中型窟集中。从莲花洞往南依次为澌流溪、普泰洞(十四洞)、赵客师洞、破窑、魏字洞、唐字洞。
  • 奉先寺区:位于西山南部,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最大佛像卢舍那大佛就坐落于此,这一区域主要以初唐大像龛为主。凿建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到上元二年(675年)。[2]
  • 古阳洞区:位于西山南部,这一区域是北魏中期和后期的造像中心,古阳洞北是药方洞,南是火烧洞、皇甫公窟等。
  • 极南洞区:这一区域主要建造于初唐、武周到盛唐,由北往南依次为净土堂、八作司洞、龙华寺、极南洞。
    龙门石窟依伊水(伊河)而建

东山部分

[编辑]

东山开凿石窟的时代大致从唐代武周时期至宋代,北魏时期的工匠不选择东山开凿是因为东山大多数地方的岩体层理较薄,并且有多条大断裂破碎带存在,因此东山部分较大石窟内的造像均是活动的。

  • 大万五佛洞区:这一区域建于武周和盛唐,大万五佛洞与南北二洞和成为“擂鼓台三洞”。
  • 万佛沟区:位于东山万佛沟北侧的看经寺是东山最大的洞窟。

艺术特点

[编辑]

龙门石窟规模相当宏大,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它以自身系统和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的艺术成分,但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之艺术,近继云冈石窟之风范,与魏晋和南朝时期先进深厚的汉族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融入体现了汉族的审美意识,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5]

全景图

世界遗产登录标准及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编辑]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因为满足世界文化遗产下列评定标准而登录:

  • (i) 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
  • (ii) 是对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的完美展现,在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iii)是对中国唐朝高度的文化水平和成熟的社会的展现。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注释

[编辑]
  1. ^ 《魏书 卷一百一十四 志第二十◎释老十》
  2. ^ 其中,宾阳洞孝文帝礼佛图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文昭皇太后礼佛图收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宾阳洞精美的菩萨头像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
  3. ^ 1950年代,用水泥修补敬善寺雕像。1970年代,为“保障外事接待安全”,将魏字洞外北侧的浮雕力士像作为险石橇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夜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亚太日报,2013年4月9日
  2. ^ 2.0 2.1 王其钧 主编.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75. ISBN 7-111-20095-0. 
  3. ^ 龙门石窟保管所 《龙门石窟》 1961年
  4. ^ 宫大中. 龙门石窟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ISBN 7-102-01825-8. 
  5. ^ 5.0 5.1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人民网. 2004年5月26日 [2010年1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22日). 
  6. ^ 参见罗振玉著《洹洛访古游记》、曾炳章编著《伊阙龙门山等处造像数目表》
  7. ^ 略特:盗掘与盗购--关于美国推迟对中国文物进口限制的禁令.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8. ^ 8.0 8.1 周恩来陪外宾参观龙门石窟 这件事让大家心酸【2】. 人民网. 《湘潮》(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中文). 面对历史巨匠的精美作品,作为今天的人们心情并不轻松,因为“文革”中这些文物再次遭到“破四旧”的洗劫,许多石像被打砸得面目全非,残缺不全。外宾们一边参观一边惋惜,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佛像是近期破坏的,还以为是毁于战火。对于佛像的遭遇,周恩来心知肚明,从进入展厅,脸上就没有了微笑,神情越来越凝重,他默默站立在这些宏伟的也是支离破碎的石像前。他对文物所的同志说,古人留下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精心保护啊!不然对不起先人,也对不起后人啊! 
  9. ^ 9.0 9.1 顾保孜. 周恩来欲购魏碑拓片,未能凑足500元依依不舍离去(摘自《周恩来最后600天》). 人民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中文). 
  10. ^ 10.0 10.1 顾保孜. 第一章 祸起萧墙(摘自《周恩来最后600天》). 共产党员网. 201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中文). 
  11. ^ 李松晨; 杜述胜. "文革"档案: 1966-1976.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9年: 第132页. ISBN 978-7-80092-823-9 (中文). 
  12. ^ 段建国. 再访龙门石窟.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201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中文). 
  13. ^ 欧阳佳. 创办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访“锦绣中华”创始人马志民总经理(1990年5月17日《深圳特区报》). 年代记忆. 中国图书. 2016-05-01. ISBN 978-7-5520-1110-4 (中文). 
  14. ^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 [原创]惊心动魄的时刻:1966.8.27保卫龙门石窟-聚焦河洛-洛阳社区-洛阳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该文是洛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承担的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03年资助项目(2003001)《洛阳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教训研究》的附录,由作者发布至洛阳社区 
  15. ^ 原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刘景龙逝世,曾保护修复卢舍那大佛. 澎湃新闻. 2020-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中文). 
  16. ^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修”竣工,卢舍那大佛再“开颜”!. [2022-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外部链接

[编辑]

Template:洛阳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