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埃米尔·齐奥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齐奥朗
埃米尔·齐奥朗
Emil Cioran
齐奥朗在罗马尼亚,约1947年
出生Emil Mihai Cioran
(1911-04-08)1911年4月8日
 奥匈帝国赖西纳尔(今罗马尼亚勒希纳里乡
逝世1995年6月20日(1995岁—06—20)(84岁)
 法国巴黎
母校
伴侣Simone Boué
奖项
  • 卡罗尔二世国王基金会青年作家奖
  • 里瓦罗尔奖
  • 罗吉耶·纳米耶奖(拒绝)
  • 保罗·莫朗文学奖(拒绝)
地区
学派
主要领域
美学反出生主义伦理学圣徒传记文学批评音乐虚无主义诗歌宗教自杀
签名

埃米尔·米哈伊·齐奥朗罗马尼亚语Emil Mihai Cioran发音:[eˈmil tʃoˈran] 发音:[emil sjɔʁɑ̃];1911年4月8日—1995年6月20日),罗马尼亚旅法哲人,二十世纪怀疑论悲观主义重要思想家,有罗马尼亚语及法语创作格言、断章体哲学著述传世,以文辞精雅新奇、思想深邃激烈见称。

生平

[编辑]
罗马尼亚小山村中齐奥朗故居

E.M.齐奥朗属天才早熟型、诗人气质哲学家。入读布加勒斯特大学期间,博览群书,尤其深受叔本华尼采舍斯托夫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影响。二十一岁完成第一部哲学断章集《在绝望之巅》(1934)以后,连续数年以罗马尼亚文撰著多部作品,文风犀利、思想独特,令人侧目。在一度留德之后,三十年代后期游学法国,并继续母语创作。后因欧洲时政变化,滞留巴黎,遂选择定居于此 。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反省自己早年亲纳粹唯生命论思想,后决意与自己的过去决裂,放弃母语,转以法文从事思考写作。一九四七年完成的第一部法文作品《解体概要》,几经修改,于一九四九年发表,旋即获颁奖助外国作家法文创作的里瓦罗尔(RIVAROL)奖。此为E.M.齐奥朗一生唯一一次接受文学奖。

此后四十年间,齐奥朗创作多部法语哲学作品。尽管在相当时期里,齐奥朗的巴黎生活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也只维持在小众范围传播,却一直深受论者好评,不乏热切拥趸。六、七十年代中,德、英、日、西语译本渐多,在彼时方兴未艾的叛逆思潮中,影响深广。而八十年代以来,其人其书经苏珊·桑塔格等人介绍,则渐为大众熟知。

齐奥朗一九九五年于巴黎辞世。

风格与评论

[编辑]
齐奥朗之墓

齐奥朗的作品围绕对存在之虚妄与困顿的反思展开,充满悲观主义、怀疑主义,甚至是虚无主义论调;对人世磨难与苦痛,有极为敏锐深刻的观察体认,因而呈现为一种极端的清醒,以致几近凶狠的态度;而同时,其文笔旨趣之新颖考究,遣词造句之暴戾刻毒,则构成了他特殊的行文与运思风格,备受推崇。如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诗人圣琼·佩斯便认为齐奥朗:“是梵乐希之后,最伟大的法文作家之一,足令法文增辉。”

齐奥朗在多年后为《解体概要》撰写的一篇介绍文章里,曾这样坦白说:“我跟那些神秘论者混再久也无济于事,在内心深处,我从来便是站在魔鬼一边的:可因为无法跟它的威力媲美,于是我至少尽力通过自己的无礼、尖酸、专横与任性来使自己无愧于它。”而旅居美国的罗马尼亚知名作家诺尔曼·马尼亚,曾如此描述他:“他是一位杰出的反叛者,也是一位独具怀疑精神的厌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在人类存在的虚无当中惊醒过来。”

作品

[编辑]

罗马尼亚文

[编辑]
  • 在绝望之巅
  • 《欺瞒之书》
  • 《罗马尼亚的变革》
  • 《眼泪与圣徒》
  • 《思想的黄昏》
  • 《败者的祈祷》

法文写作

[编辑]
  • 《解体概要》
  • 《苦涩三段论》
  • 《存在之诱惑》
  • 《历史与乌托邦》
  • 《坠入时间》
  • 《恶质造物主》
  • 《诞生之不便》
  • 《撕裂》
  • 《赞赏练习》
  • 《供词与诅咒》
  • 《齐奥朗作品集》
  • 《笔记1957-1972》

延伸阅读

[编辑]
  • Ornea, Z. Anii treizeci. Extrema dreaptă românească. Bucharest: Fundației Culturale Române. 1995. ISBN 973-9155-43-X. OCLC 33346781. 
  • Wampole, Christy. (2012) "Cioran's Providential Bicycle." Revista Transilvania, January, pp. 51–5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