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苇鳽
外观
(重定向自黃頸黑鷺)
黑苇鳽 | |
---|---|
太平洋亚种(I. f. australis),摄于澳洲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
科: | 鹭科 Ardeidae |
属: | 苇𫛚属 Ixobrychus |
种: | 黑苇鳽 I. flavicollis
|
二名法 | |
Ixobrychus flavicollis | |
异名 | |
|
黑苇鳽(学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为鹭科苇鳽属的鸟类,又名:黄颈黑鹭,俗名黑鳽、乌鹭、高砂黒鹭、黑长脚鹭鸶。是一种旧世界起源的苇鳽,在热带亚洲繁殖,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到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主要是留鸟,但一些北方的个体会短途迁徙。
亚种
[编辑]- 黑苇鳽指名亚种(学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 flavicollis)。分布于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海南、云南、长江以南、贵州、偶见于甘肃、陕西、河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3]
- 黑苇鳽台湾亚种(学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 major)。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4]
描述
[编辑]这是一种相当大的物种,长度为58 cm(23英寸),是苇鳽属(Ixobrychus)中最大的苇鳽之一。与其他相关物种相比,它具有较长的颈部和黄色的长喙。成鸟的上体均为黑色,颈侧为黄色。下体呈白色,带有浓重的褐色条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为深褐色而非黑色。由于其隐蔽的生活方式和芦苇滩栖地,可能很难见到,但常能见到它们飞行,飞行时全黑的上半部,非常容易辨认。
分布
[编辑]分布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沿海地区,东亚的台湾和中国东南部,西太平洋沿岸的马来群岛、美拉尼西亚及澳洲北部至东南沿海地区。黑苇鳽一般生活于芦苇丛、沼泽、滩涂、红树林及林间溪流、在贵州分布于700-1000m以及营巢于芦苇丛中、树上或竹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2]
繁殖
[编辑]它们的繁殖栖地是芦苇滩。它们在灌木或有时在树上筑起由芦苇组成的平台巢。每次产卵三到五枚。
饮食
[编辑]保育状况
[编辑]澳大利亚
[编辑]黑苇鳽未列入澳大利亚1999年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中的受威胁物种名单。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
[编辑]- 根据维多利亚州的1988年植物和动物保护法,黑苇鳽被列为受威胁物种。[5] 根据该法案,目前尚未制定此物种的Action Statement恢复和未来管理计划。[6]
- 在2007年维多利亚州受威胁脊椎动物名单上,黑苇鳽被列为易危物种。[7]
图库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Ixobrychus flavic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无危级别的原因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黑苇鳽.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黑鳽指名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黑鳽台湾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Victori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July 18, 2005,.
- ^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Victori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September 11, 2006,.
- ^ Victorian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Advisory List of Threatened Vertebrate Fauna in Victoria - 2007. East Melbourne, Victoria: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2007: 15. ISBN 978-1-74208-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