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2月25日) |
魔术(英语:Magic),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通过特殊的手法及道具等,使观众觉得不可思议[1]。广义的定义为泛指各种以专业技巧或知识展示出让人觉得欢笑、不可思议的艺术的活动。魔术的技巧并不包含特异功能的成分。魔术亦可定义为“在满足物质不灭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条件之下,呈现出违反经验法则的表演”。
魔术不是只有障眼法,而是一项务求违反客观现象的表演艺术,必须有纯熟的手法和精制的道具,了解观众的心理还有良好的表演心态。一个成功的魔术能令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要靠很好的表演和新的创意。魔术并非一定需要特殊道具、助手、台前幕后的协助,有时候凭借手边的小东西也可以变出一个好魔术。
魔术师则是指从事魔术活动,并且不将魔术滥用者。魔术师在古代称为“眩者”、“幻人”等。
西方魔术历史
[编辑]起源
[编辑]正确的魔术起源时间无从考据,推测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了魔术。魔术的起源是宗教和信仰,所谓“魔术”一词源来自拉丁语magi,常被拜火教使用。在古代(特别是印度),人们相信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有精灵或神灵操纵,因此巫师或祭师利用人类迷信的心理,利用人们所不知道的原理制造神迹,让人们相信这些是由精灵或神灵所行出来的,借由魔术强化宗教的仪式,信众们更加确认他们的信仰。
历史上最早的魔术纪录是在埃及,大约是在公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1823年发现的《威斯卡手稿》,文献上记载了一位名叫德狄(Dedi of Dedsnefu)的魔术师,受召为法老王进行表演。他能将鹅的头砍下,而断了头的鹅依然能走动,最后再把头接回去恢复为原本的鹅。该纪录描述了这名魔术师对鹈鹕和公牛也进行了相同的戏法。古希腊的神殿也利用了魔术的原理。例如祭师打开神殿大门时,风箱会吹向地面,祭台上便出现了火焰。还有应用风管制造的会说话的神像。
而最早的戏法纪录则是“杯与球戏法”(Cups And Balls),这是目前人们所知最古老的戏法。在埃及的壁画中(Tomb of Baqt III at Beni Hassan B.C 2500)也有纪录。而真正其历史表演的纪录则可追溯到1世纪时。此戏法在中世纪时大受欢迎,被魔术师们广泛表演于市集中。当时的魔术师被称为杂耍者(Juggers)。这些四处旅行的表演者与乐师、诗人、特技表演者到村庄的空地上以简单的戏法娱乐村民。
中世纪
[编辑]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魔术师开始面临来自教堂的强烈反对。因为那时人们十分相信巫术与超自然现象,而教会相信超自然事件不是出于圣灵便是出于邪灵的信念,使得任何未被教堂所认可的魔法,就会被认为是黑魔法。只要一个人指证,魔术师就被会面临审判。许多魔术师都遭到指控,被指证他们与恶魔结盟。
尽管受到迫害,魔术师依然是个既危险,又受到欢迎的职业。一些魔术师受到大地主与贵族的青睐与保护。这时期四处游走表演的魔术师,只有有限的戏法可以进行表演。当时扑克牌还不普遍,需要大型道具的戏法又昂贵。所以魔术师要依赖灵巧的手法和说故事的技巧。用鸟类和动物表演的戏法相当受到欢迎。
近三百年前,宗教对于魔术的迫害逐渐加深,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期间,表演魔术的惩罚是死刑。到了16世纪末,对女巫的迫害到了大屠杀的地步。由于这些疯狂的行径,很多魔术师都受生命威胁,若不透露魔术的秘密,恐怕会被处死。因此促使了第一本英文魔术书籍的诞生,1584年的“巫术探索”(The Discovery Of Witchcraft)。该书作者雷吉诺·斯科特(Reginald Scot)的目的,是为了要拯救魔术师的性命,为了将魔术师的技巧与女巫的邪恶力量作为区分,在书中揭露了不少魔术秘密,以证明这些看似奇迹的神迹,事实上是由一些自然的技巧来达成,而非借助于邪恶的力量。而他的作品,的确令很多的魔术师脱离被烧死的命运。书中介绍许多秘密,部分至今仍有再使用。
在历史上,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魔术师的表演就会高堂满座。在18世纪,人们最常聚集的地方是每年的市集。各种马戏表演,特技表演都会来这。但是在这竞争中,唯一的明星就是魔术师。18世纪最伟大的魔术师,是埃赛克·福克斯。他在1720年代声名大噪,在各城镇的主要市集上,都能见到其踪影。埃赛克的经典魔术是蛋袋(Egg Bag),从空无一物的袋中,不断拿出鸡蛋与小物品。要观看福克斯表演需付一先令。他是这项技法的先师,因此成了高收入者,甚至还有死忠的支持者。在他于1731年逝世时,报纸报导了他留下了一万英镑的遗产,相当于今日的100万美元,由此可知他多受欢迎。
到了19世纪,随着剧院的兴起,魔术师找到了新的舞台。最早将魔术带进戏院,并在剧院打出名号的魔术师,被称为“北方的大巫师”(The Great Wizard of North)的苏格兰魔术师,约翰亨利安德森(John Henry Anderson 1814-1874)。他的创新表演风格,影响了后世众多的魔术师。魔术师将巧手结合灯光和舞台效果,展开了魔术的新纪元。有史以来魔术师登上了历史的巅峰,许多魔术为了因应戏院而诞生。十九世纪末是魔术表演的黄金时期,各地的魔术表演都是高堂满座。魔术师当时穿着正式的燕尾服,就像当时上戏院的观众们一样,这也是魔术师穿燕尾服表演的起源。有些魔术师甚至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魔术大师是脱逃大师哈利·胡迪尼(Harry Houdini 1874-1926),传奇魔术大师胡迪尼,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胡迪尼擅长于脱逃术表演,手铐、紧身衣、牛奶罐、中国水牢,和最著名的水底脱逃。胡迪尼同时也是揭发以魔术为方法欺骗大众的所谓特异功能人士的先驱者。直到今日人们依然记得他的事绩。
但是,1930年代电影工业的起飞,造成魔术表演市场的快速衰退。因为在电影中,任何魔法都可能发生。唯有真正的魔术大师,才能让观众着迷。
现今
[编辑]人们对魔术的需求又再度上升。随着赌城拉斯维加斯等娱乐城及电视的发展,造就了魔术巨星。魔术大师一般收费高昂,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支持者。现时,魔术依然能满足了人们对于惊奇和娱乐的需求。
中国古代的魔术
[编辑]魔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已有“鱼龙蔓延”、“东海黄公”等成型魔术[2]。
在中国,南宋时就已经有类似魔术的表演,称为“戏法”,现在的正式称谓为古彩戏法。古彩就是古代堂彩的简称。这种节目是过去达官显贵遇有婚、丧、嫁、聚之事时,表演者在厅堂表演的节目。[3]
中国古彩戏法自南宋以来杭州的瓦舍、街头以及喜庆堂会都有演出。变戏法都遵循传统,一直穿大褂表演,表演前必须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盖布里外让观众看过。道具如鱼缸、瓷碗、花瓶、火盆等。[4]
代表人物有清末民初时古彩戏法的表演者朱连魁(艺名林福或金陵福:Ching Ling Foo)。他最著名的表演就是古彩戏法的“大碗飞水”。
光绪年间,唐再丰编成《鹅幻汇编》一书,又称《戏法图说》或《中外戏法图说》收录当时许多中国魔术。
效果术语
[编辑]传统上,魔术的基本效果有下列几种:
- 出现(Production):变出多更多人或物,与“消失”相对。
- 消失(Vanish):使人或物消失,不被看见,与“出现”相对。
- 变同、共鸣(Sympathetic Reaction):两人或两物或以上作出同一结果。
- 反自然物理(Physical Abnormally):包括人离开影、无头美人、人首蜘蛛、拿开拇指等。
- 造成失败(Spectator Failure):魔术师用某力量令观众不能做某种事。
- 伤害无效(Invulnerability):包括食火、行茅火炭、行剑上、食玻璃、食刀片、针钉割舌等而不受伤害。
- 移位(Transposition):从一处消失而从别处出现。
- 控制力(Control):魔术师运用非物理性的力量支配生物或死物之动作,如响钟、自动伸手等。
- 自动(Animation):使无生命物体如同有生命般活动。
- 变化(Transformation):改变大小、形状、性质、颜色、记号等。
- 复原(Restoration):某物件之部分或全部破烂肢离还原。
- 穿透(Penetration):在不损毁硬物及防止其造成损毁的情况之下,使另一硬物通过之。
- 辨示(Identification):如认出观众之牌桌(多用于牌类、亦用于颜色,魔术师或观众可认出)。
- 读心术(Thought Reading):魔术师能知道观众所想,观众亦可将所想写下以作对照。
- 思想转移(Thought Transferring):使某甲能知道某乙所想之事物。
- 预言(Prediction):先记下某事物之发生,如头条新闻等。
- 反地心引力(Anti-Gravity):人或物之动作反地心引力。
- 感官易位(Extra-Sensory Perception):如用手指头来看东西,用鼻嗅颜色,用手指感觉牌点等。
- 特技(Acrobatics):用真技术或道具帮助,做出特别效果。
魔术的技巧和手法
[编辑]花招
[编辑]花招是指魔术表演者或玩纸牌老手利用一系列的方式偷偷的处理物体,来达到看似不可思议的效果,常用的物体包括卡片、纸牌及硬币等。[5]
魔术师的誓词
[编辑]魔术师的誓词(Magician's Oath)的版本有很多,长短不一,而内容主要都包含“保守魔术秘密”、“至力发展魔术”及“表演前必先熟练”三个基本原则。以下是其中一个较为常用的版本:
“作为魔术师,我愿以信誉为誓,一切行为以保持魔术长期发展为依归故,
我定必坚守魔术奥秘,尤其对不谙魔术及尚未起誓的人;
于人前表演前,我必熟习技法到至极,对自己及观众负责任,
并把自己的力量用于行善,贡献人类。
此誓。”
萨斯顿三原则
[编辑]全世界魔术师所公认并且共同遵守的就是所谓的“萨斯顿三原则”(Thurston's 3 rules in magic)。无论是职业或是业余魔术师,都必须要遵守。
- 魔术表演之前绝对不透漏接下来的表演内容。
- 不在同一时间、地点对相同的观众变同样的魔术2次以上。
- 魔术表演过后,绝不向观众透露魔术的秘密。
霍华·萨斯顿是20世纪初一位著名的美国魔术师。他本人并没有说过这三项原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才将这全世界魔术师所遵守的原则冠上他的名字。
魔术滥用
[编辑]由于魔术手法能制造错觉、假像和心理暗示,有些懂得魔术手法的人,会以此从事诈欺等不法活动图利:
- 偷窃:利用魔术手法来行窃(Pick-pocket)。
- 诈财:透过心理暗示来达成诈财的目的。
- 作弊(千术):利用魔术手法在赌场作弊。
- 特异功能:利用魔术方法制造效果,并宣称自己使用特异功能。
- 伪气功:利用魔术方法制造效果,并宣称自己是使用气功。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Henning Nelms. Magic and Showmanship: A Handbook for Conjurers, page 1 (Mineola, NY: Dover Publications, Inc, 2000).
- ^ 《陕西通志》记载:“杂戏起于秦汉,有鱼龙蔓延,高纽凤凰,像人、怪兽之戏。”张衡《西京赋》记载:“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薛综注:“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蛇龙蔓延也。”张铣注:“言作大兽,名为蔓延之戏。”《西京赋》又云:“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西京杂记》卷三:“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说古昔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昔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 ^ 中国古彩戏法的奥妙. yolanda-yangl. [200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0) (中文(简体)).
- ^ 中国古彩戏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中文(简体)).
- ^ Sleight of hand. Academic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s.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英语).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