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世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高世读
高世读

高世读(1873年—1954年)字书田安徽省亳州城关曹巷口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1][2]

生平

[编辑]

高世读27岁中秀才,在柳湖书院任教2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北京,在毅军翼长姜桂题部担任幕僚。宣统二年(1910年),升为驻豫毅军随营学校总办。宣统三年(1911年),高世读应武卫右军翼长倪嗣冲的聘请,出任该军营务处职务。同年冬,高世读随倪嗣冲赴安徽省阜阳扩充兵力,高世读被任命为军械局总办。民国2年(1913年),高世读任第五路帮统,兼带第一营,驻扎安徽省寿县练兵。[1]

民国9年(1920年)8月,高世读在张文生部下任职。后来,马联甲任安徽督理,高世读被升为第四混成旅旅长。民国13年(1924年)10月,高世读被任命为安徽国民军司令。民国14年(1925年)1月,高世读任第四师师长兼皖北镇守使。[1]

1925年10月,自毅军叛出的孙殿英部占领亳州城,在城内大肆烧杀掠夺,奸淫妇女,血洗亳州,未及时逃出城的三万人中,死亡者达六分之一,亳州城大火燃烧24天,大观楼、荣记电灯厂等等建筑均被烧毁。此前,亳州城由华毓庵的第五旅驻防,但事先华毓庵早已与孙殿英部暗通;城防二团长张拱臣另有所图,遇孙殿英部不战,自北关让开道路,孙殿英部轻松进入亳州城。孙殿英部在亳州城内抢掠,张拱臣部官军则在北关抢掠。孙殿英部占领亳州城后,高世读奉皖军总司令陈调元的军令,率第四旅自寿县驰援亳州。陈调元经与孙传芳协商,借调江苏刘凤图的一个旅参加合围。华毓庵旅迫于军令,也自十河镇出兵,形成了对亳州的合围,将孙殿英部包围在亳州城内。[1][3]

1926年1月1日,孙殿英部龟缩在亳州城内,张拱臣的二团已在北关停止抢劫,回归华毓庵旅。华毓庵部围堵西门、南门,高世读率领的客军围堵东门、北门。华毓庵为自证清白,下令向城内胡乱开炮。孙殿英将高世读的长女高承玲绑在东门城楼上,要求高世读退兵。高世读未下令攻城,而是下令深挖城外壕沟,截断孙殿英外逃道路。但当天夜间,孙殿英佯攻东门、北门,华毓庵则在西门让路,孙殿英部携带抢劫来的财货,绑架的人质,经郑店子渡过涡河,赴山东投靠张宗昌[3]

同日,高世读率部进驻亳州城后,安抚城内难民,并很快了解了华毓庵、张拱臣等人勾结孙殿英的情况。高世读密电报告上级后,获便宜行事的指示。1926年1月5日,高世读入亳州城后的第四天,高世读以皖北镇守使的名义请华毓庵到姜公馆商议军务,席间高世读事先安排的伏兵四起,当场击毙华毓庵;随后,又令二团长张拱臣前来,张拱臣刚入亳州西门,便在大街上被击毙。高世读又派人给第五旅参谋长送信,内称第五旅有责,二团有罪,枪支全数上交,军队集合待命,始将第五旅旅长华毓庵放回。第五旅参谋长照办后,只带回了旅长华毓庵、团长张拱臣的尸体及39名被扣留的士兵。[3]

民国15年(1926年)春,高世读出任安徽省省长,任内创办安徽大学。民国16年(1927年)1月,高世读赴天津途中,在徐州遭到直鲁联军第十四军军长孙殿英绑架,孙殿英勒索高世读巨额赎金,后来经朋友作保,赴天津提款。高世读到天津后,便躲入租界,向报界曝光事件真相,终于脱离了孙殿英的魔爪。[1][3]

高世读下野后,再未出山,先后寓居北京天津,后来返回家乡亳州居住。回乡后不久,高世读即遭亳县县长熊公烈勒索,高世读借旧日下属之力,迫使熊公烈前倨后恭。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人的王揖唐想让高世读出山任职,高世读拒绝同王揖唐见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世读将土地文书主动上交亳县人民政府,自己率家属回家乡高瓦房村务农。[1][3]

1954年元月9日,高世读病逝,享年81岁。[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高世读,安徽文化网,2008-12-16. [201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高世读,中国亳州,2012-07-13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0-04.
  3. ^ 3.0 3.1 3.2 3.3 3.4 高世读:亳州籍的民国安徽省长,亳州晚报,2012年8月24日. [2013年6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