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风雨故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风雨故园
风雨故园
Citizen Hong Kong
The Old Old House
基本资料
导演杨紫烨
主演Edward Chan
Edwin Chan
Qi Ke Jia
Louise Wong
Ed Wu
制片商K. Bik Films
片长90 分钟
产地香港
美国
语言英语
官方网站《风雨故园》介绍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美国
  • 1999年3月18日 (1999-03-18)
预算HK $425,000

《风雨故园》(英语:Citizen Hong Kong)是香港居美导演杨紫烨首部纪录片,由五名背景各异的平凡人拍摄生活点滴,剪辑成90分钟的影片,折射香港人处于政权交替之际的矛盾心情。影片在全美247间公共电视台播放,先后参加欧美多项影展,并被美国多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定为教科书和亚裔研究教材。[1]

拍摄背景

[编辑]

《风雨故园》拍摄于香港主权移交前夕。1994年,杨紫烨与丈夫开始筹备一套反映香港年轻人心态的纪录片,以3年时间筹措资金,1996年开拍。

杨的家人战时从广州走难来港,战后适逢香港工业起飞,家人开设塑胶工厂,住在太子道一带的大宅,入读天主教英文学校,六七暴动时举家震动,将兄长放洋美国,最后举家移民,她在美国成长,多年后回流香港。影片中,杨紫烨以自身的故事,交代香港的历史主轴,并在每段叙述中加入五位香港人的故事,反映香港时代的变迁。

五个故事

[编辑]

影片中的五名香港人,有人到了中年、自感一事无成;有医生本来替人医病,却发现像辅导员;有新移民正适应香港急速和昂贵的生活,自觉饱受歧视;有澳洲港人回港寻根;也有聋哑人士希望透过画剧,为自己发出声音。[2]

土生港人

[编辑]

33岁的Ed Wu是土生土长香港人,在一家唱片铺工作。狭小的房间摆满漫画模型电视剧精品,说话时总是中英夹杂,形容自己“是Hongkongese,不是Chinese,不是British,不是English”。他自觉人到中年,没有大学学历,对前路感到茫然,正考虑是否应放弃工作,到英国修读艺术,日后成为动画师,但家人担心艺术太过冷门,没有出路,没有对他的志向给予支持。与家人的关系,就是这么近,又那么远。Ed Wu说,总希望父亲能看到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动画师,但父亲已离世。

医生

[编辑]

Ed Wu的哥哥是另一位典型人物。他刚刚从英国修读医科回港,在伊利沙伯医院找到一份医生长工,以为工作会稳定下来,但每天要为600位病人诊症,而且病人的问题往往不是疾病本身。有一位病人本来已可以出院休养,但家人坚持不肯接他回家,经过一番扰嚷,他无奈地让病人继续留院。

新移民

[编辑]

Qi Ke-Jia的故事跟前两人不同。她来自南昌市,是每天过千名从大陆来港的移民之一。在南昌,一家人住在有三间房的楼房,在香港却要与母亲挤在一间小房间内,父亲亦未得到签证而要留在大陆,来港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独力维持。十多岁的Qi Ke-Jia只好普通话、到超市做收银员,在餐厅做侍应,以求帮补生计。虽然生活是苦,但她母亲说:“我们想有什么,只是希望女儿的生活更好。”

拍摄影片时,她正在福建中学就读中五,等待中学会考放榜的日子,结果成绩是3A、2B、1D,中文一科拿了D级。她像不少新移民的经历一样,感觉自己中文拿D是受人歧视。她说:“全香港很多人拿D, 我都不会拿D。是我太失策了,(作文时)把新移民的东西都写进来,他们一见你是新移民,感觉就不好。”

家人为她受歧视感到气愤,但她的中文老师说,当年会考题目是“校工”(学校杂工),她误以为是“学生辅导员”之意,而且对作文时间掌握不足,才令成绩大跌。

澳洲港人

[编辑]

新移民冲冲来港,Louise的家20年前却决定离开香港,举家定居澳洲。她父母总是嫌香港压力太大,考试繁重,生怕会影响子女发展,Louise一直在澳洲长大、满口英语、对中文不甚了了,但毕业后,她还是决定回到香港寻根,每天在香港电台英文频道报道新闻,了解香港人想什么。

聋哑兄弟

[编辑]

Edward和 Edwin两兄弟与母亲住在香港公屋,虽然生活不富裕,家人关系总是融洽,但他们兄弟都是先天哑,有时在街上用手语沟通时,不但招来奇异目光,有些人还误会他们存有敌意,向他们挥拳动粗。没有声带发出声音,他们正採排一套叫Crazy City的默剧,希望表达内心的世界。

参考

[编辑]
  1. ^ '《華聲報》:《颍州的孩子》中国纪录片入围奥斯卡.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根據影片內容整理. [200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