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韦伯恩
外观
(重定向自韦伯恩)
安东·韦伯恩 Anton Webern | |
---|---|
出生 | 奥匈帝国维也纳 | 1883年12月3日
逝世 | 1945年9月15日 奥地利米特西尔 | (61岁)
国籍 | 奥地利 |
知名作品 | 管弦乐《帕萨卡利亚》,交响曲,协奏曲,钢琴《变奏曲》,数十首艺术歌曲 |
所属时期/乐派 | 20世纪第二维也纳乐派 |
擅长类型 | 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 |
师从 |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德语: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德语发音:[ˈantoːn ˈveːbɐn] (ⓘ);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又译韦伯恩,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编辑]韦伯恩1883年出生于维也纳,1902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学,1904年-1908年师从于勋伯格,与勋伯格、贝尔格组成第二维也纳乐派(或称新维也纳乐派),1920年起定居维也纳,从事指挥和教学。纳粹占领奥地利期间,因受纳粹迫害(希特勒明令禁止演出第二维也纳乐派的音乐),不得不过隐居生活。1945年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宵禁、灯火管制时于户外吸烟,被一美军士兵误杀(该士兵在战后因懊悔而酗酒,于1955年身亡)。
创作上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风格受古斯塔夫·马勒等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主要作品帕萨卡里亚舞曲(Op.1)。
- 第二阶段,自由无调性音乐:在其老师勋伯格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无调式音乐,作品的规模越来越小,在配器上简洁的不能再简洁,同时韦伯恩的创作开始使用音色序列法,即音色组合在不停地变换中,一个音色组合一般只持续1、2秒。主要作品交响曲(Op.21)。
- 第三阶段,十二音音乐:这一时期韦伯恩除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外,还进行了点描主义音乐的尝试,钢琴变奏曲(Op.27)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韦伯恩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超过了勋伯格和贝尔格。他曾醉心于神秘主义的数字冥想和形式主义的音响排列探索;他的许多尝试被后来的作曲家进一步发展,音色序列法被法国作曲家兼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发展为序列主义音乐;点描主义音乐首次将无声视为一种音响与有声取得相同的地位,极大的启发了约翰·凯奇、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等作曲家。
外部链接
[编辑]- 《大英百科全书》中的条目:安东·韦伯恩(英文)
- Anton Webern: Biography & list of works (in English and Fren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ton Webern Works Discography, recordings 1939–2010, compiled by Miriam Quick (February 2010). Excel file.
- Anton Weber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ography and works on the UE website (publisher)
- Anton Webern Gesamtausgab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plete Edition)
- The Complete Works of Anton v. Webern compiled by Bill Hammel
- Das Synthese-Denken bei Anton Webern dissertation by Karlheinz Essl with English abstract (1988)
- www.antonwebern.com opus list, short biography, music and photo download
- 安东·韦伯恩的免费乐谱,由国际乐谱典藏计划提供
- 公有领域声乐档案馆上安东·韦伯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