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雨林無尾熊屬
弗斯利雨林无尾熊
化石时期:早-中中新世
复原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类 Marsupi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科: 树袋熊科 Phascolarctidae
属: 雨林无尾熊属 Nimiokoala
Black and Archer, 1997
种:
弗斯利雨林无尾熊 N. greystanesi
二名法
Nimiokoala greystanesi
Black and Archer, 1997[1]

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学名Nimiokoala greystanesi)是一种已灭绝有袋类,与现存的无尾熊为近亲,生存于中新世早期至中期(2,300万至1,600万年前)的昆士兰州西北部地区[2],是目前雨林无尾熊属学名Nimiokoala)下已知的单型种,与小无尾熊属英语Litokoala姊妹群。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是树袋熊科中体型最小的物种[3]。在支序分类学分析上,雨林无尾熊属属于树袋熊科的基群。它们绝种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迁造成栖息地变得更为干旱所导致[4]。相较于现存的无尾熊,雨林无尾熊可能以更为多样的食物为食,但具体的食性偏好则仍未知[5]

语源学

[编辑]

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属名“Nimiokoala”由拉丁文Nimio(过多的)及Koala(无尾熊)组成,源自于其远较现存无尾熊复杂的臼齿型态。种小名“greystanesi”则是来自一间位于澳洲南威尔士的学校-格雷斯丹斯高中英语Greystanes High School[1]。中文名则是直接翻译自英文名“Riversleigh Rainforest Koala”。

研究历史

[编辑]

截至2013年于里弗斯利58个化石挖掘地中已发现了163具无尾熊的样本,其中55具属于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6],目前发现的化石部位包括部分颅骨下颚骨以及牙齿。依据所发现的化石,科学家得以建构出它们完整的齿式。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命名于1997年,编号QMF30482样本被作为正模标本,化石目前均保存于昆士兰博物馆英语Queensland Museum[5]

描述

[编辑]

由于缺乏颅后骨架化石的发现,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的体型系透过牙齿化石与现存物种比对大小后估算而成,体长约为25至30 cm(9.8至11.8英寸),体重约为3.5千克(7.7磅),体型约为现存无尾熊的三分之一,且约为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树袋熊科物种Phascolarctos yorkensis英语Phascolarctos yorkensis的十分之一。它们的口鼻部较现存的无尾熊突出[5],类似于袋貂[7][8]。牙齿属月齿型臼齿,具有数个牙尖及较锐利的切割面[3]。相较于其体型,它们的颅骨具有非常大的眼眶颞骨鼓室部英语Tympanic part of the temporal bone[2]

行为与环境学

[编辑]

中新世早期至中期,里弗斯利地区被常绿阔叶林所覆盖,而于森林边境、湖与溪流周遭则为喀斯特地形[5]。当气候逐渐变得干燥时,包含里弗斯利雨林无尾熊在内的小型无尾熊物种也随之绝种。

雨林无尾熊的小体型,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的食物,加上较大的眼睛,代表它们具有较好的夜间视力,综合这些特征显示它们是较现存无尾熊活跃的物种。它们的颞骨鼓室部英语Tympanic part of the temporal bone结构与现存无尾熊类似,这使得它们同样会对于较低频的声音敏感,可能与现存的无尾熊一样会透过低频的叫声来互相沟通及吸引异性[9]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