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院
外观
(重定向自集贤院)
集贤院,又名集贤书院、集贤殿书院,中国古代收藏典籍之所。
集贤院与汉、隋、唐诸朝以来的天禄阁、文德殿、文林馆、麟趾殿、观文殿等一脉相传。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四月,诏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1],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等十八人,集贤院成为唐朝最大的图书典藏机构,兼有修撰、侍读之功能[2]。
宋朝创立史馆、昭文馆、集贤书院,合称“三馆”,赐名崇文院。端拱元年(988年)建有秘阁,专收善本。元朝图籍归秘书监,虽仍有集贤院,秩从二品[3],但已不再是宫廷文人的活动中心。明清两朝则徒有集贤院之名,清朝中叶以后,米万锺寓所勺园旧址改为集贤院[4]。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前,集贤院一度是囚禁英法俘虏的地方,后与圆明园同毁于大火。
参考书目
[编辑]- 刘健明,〈论唐玄宗时期的集贤院〉,黄约瑟、刘健明合编《隋唐史论集》
注释
[编辑]- ^ 陈秉才. 集贤院.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2-01-20 [2022-05-27].
- ^ 《新唐书·百官志二》:“集贤殿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
- ^ 《元史·百官志三》“集贤院,秩从二品。掌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凡国子监、玄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隶焉。国初,集贤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分置两院,置大学士三员、学士一员、直学士二员、典簿一员、吏属士人。 ”
- ^ 《啸亭杂录》:“京师西北隅近海淀,有勺园,为明末米万锺所造,结构幽雅,今改集贤院,为六曹卿贰寓直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