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
雅乐是儒家六艺之一[1],雅乐作为“正乐”需雅化或改造各地俗乐,去繁声存骨干以易统一风格来用作周朝宗庙祭献和朝廷的使用。[2]
相对于雅乐的正,郑国音乐的“郑声”具有负面价值意义,朱熹认识到《诗经》有“雅郑邪正”之别[2]。
近代亚洲各国积极从事雅乐复兴,包括日本、琉球、韩国、越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由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09年开始现代雅乐复兴计划[3]。中华民国1966年起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采用明制来复原明朝孔庙雅乐,而台湾雅乐在清治时代及日治时代则以清制孔庙雅乐为主[4][5]。在乐器复原的过程中,台南孔子庙的雅乐十三音、河北的南音会和琉球御座乐都有相似之处[6]。
各地雅乐
[编辑]此节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1年12月3日) |
此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1年12月3日) |
儒家经学和二十四史《礼乐志》是研究雅乐的基础。雅乐一直是汉文化圈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请求]
中国雅乐
[编辑]周代雅乐
[编辑]周代雅乐建立与商、周王朝更替与商、周文化差异相关,相对于雅桨的“郑卫之音”可视为后世“俗乐”代名词,亦是后世戏曲源头之一[7]。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文化大革命期间,象征着封建迷信的雅乐遭到批判,中止了相关音乐的发展[8]。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09年开始现代雅乐复兴计划[3]。中国音乐学院则在2011年成立“雅乐研究中心”,由客座主任周纯一和副主任杨春薇负责,同时举办“雅乐国际学术研讨会”,[9]其雅乐团曾多次演出。[10][11][12]
自先秦至宋元,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演奏乐器包括:镈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篪、排箫、埙、箫、笛、琴、瑟、笙、搏拊、柷、敔、麾等,全部乐器使用材料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13]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天坛公园便开始着手发掘、整理、研究皇家祭祀礼乐--中和韶乐,即明代年间整理的前朝雅乐合集。关于明清帝王祭天乐舞的古籍、资料,特别是曲谱,明代文献资料记载甚少,而清代乾隆时期则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比如《律吕正义后编》等。此外,《律吕正义后编》记载的乐谱分为不同门别类,类似于交响乐里的分谱,比如,笙、笛、箫、埙使用“工尺谱”,而琴瑟用“减字谱”,钟、磬则使用“律吕谱”。把这些分谱汇编到一起,就有了总谱,便可复原古代宫廷雅乐。另外,舞蹈也有舞谱,今人"按图索骥"就能了解清代的祭祀舞蹈。
2006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一,一支由神乐署队年轻讲解员组成的表演队,开始正式向游人展示中和韶乐,上午3场,下午3场。千年雅乐,沉寂百余年之后,在明清时期专门用来排演中和韶乐的凝禧殿再度鸣响。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时,天坛公园神乐署的成员应法国丽芙城堡的邀请,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一周。其间,天坛神乐署雅乐团演出了四场“天坛神乐之旅--中国宫廷音乐会”,曲目均依据史料记载恢复而成。这是被历代尊崇为"华夏正声"的中国雅乐首次走出国门。[14]
中和韶乐作为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被誉为“华夏正声”,多年来,天坛公园一直坚持研究探索,希望研究出更多新的“老曲目”,让观众更加了解天坛神乐署的历史文化和中国数千年的礼乐文化,更好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15]
中华民国
[编辑]1966年中华民国由官方发起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包括对孔庙雅乐的制作与研究,采用古制并禁止琵琶、胡琴参与祭乐[5]。
官方动员创制出来的现代仿古新制礼乐,于台北孔庙试行后,逐渐往台湾各地孔庙的祭孔推行,唯台南孔庙仍承清朝之制,未使用台北的近于明制,形成台湾祀孔礼乐文化圈“南清、北明”之特色[5]。
朝鲜雅乐
[编辑]朝鲜雅乐最初于1116年经由中国宋朝皇帝宋徽宗赠与的乐器以及中国雅乐乐谱引入高丽王朝,一度十分流行,起初有不少于456种不同曲调。在1430年朝鲜王朝初期,基于旧曲调的重整,它再度复兴。现时主要于祭孔和宗庙祭礼中演奏。
日本雅乐
[编辑]日本雅乐(日语:雅楽/ががく Gagaku)经由丝路从中国、朝鲜、印度及越南传入。大宝元年(701年)设立雅乐寮,作为培养雅乐人才的基地。雅乐是中文“雅曲正舞”、“雅正之乐”的意思。如同朝鲜一样,它根据儒教的礼乐思想编制而成,在中国为祭祀宗庙之乐。但是日本的雅乐却与中国的雅乐有所不同。日本中央政府(天皇所拥有)的雅乐在应仁(応仁)之乱中曾面临失传危机,但是奈良的南都乐府及大阪的四天王寺所属雅乐乐师因与首都的京都有段距离的关系免于断绝的危机,现在的日本雅乐多是江户时代由德川幕府复原再兴之作。[16][17]
仁明天皇时,日本人将雅乐重新编入左(唐乐、林邑乐及部分由印度传入的乐)、右(高丽乐等由朝鲜传入的乐)两部。演奏雅乐者多为皇室近侍队。
琉球雅乐
[编辑]琉球王国时代,曾有中国曲风于其宫廷风行,专为琉球国王、中国册封使、幕府将军和萨摩藩主等所演奏,叫做“御座乐”(うざがく),其中“御”是尊敬语,因为坐着演奏称为御座乐[18]。琉球雅乐是琉球宫廷音乐的一类,分为御座乐和路次乐。[来源请求]
越南雅乐
[编辑]越南雅乐(越南语:Nhã nhạc),是越南宫廷所奏的雅乐,又名林邑乐。其中阮朝的雅乐已经以顺化宫廷雅乐之名列入2003年第二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里。
台湾雅乐
[编辑]台湾方面,溯承北宋的宫廷雅乐“大晟乐”与府城的“雅乐十三音”。宋徽宗将此套宫廷雅乐乐谱赠予高丽王朝。南华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与全台各地的释奠司礼团体等,为目前雅乐主要传承单位。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的南华雅乐团所演奏的雅乐以“大晟乐”为基础。加上系主任周纯一与中国古乐专家的搜集、考证,从上古的巫傩乐舞到明万历的十番锣鼓,都已经考证得十分纯熟。甚至其中以编钟演奏的“歌钟鸣舞”。
目前台南孔子庙每年的释奠典礼便是采取“雅乐十三音”与“大成乐章”演奏。[来源请求]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黄炳寅,1982,《中国音乐与文学史话集》“既谓雅歌自有雅乐,这些音乐在早年乃是六艺基本课之一,士大夫书香子弟龆龄学乐诵诗,习以为常,所以研究庙乐郊祀,民歌整理过程时每见历代帝王什九深谙这些学问。孔子兴礼乐在乐器方面极为讲究,钟鼓丝弦金石与跑竹管革之区别甚至用尊卑观念加以认定。”
- ^ 2.0 2.1 李时铭. 「鄭聲淫」在經學上的糾葛及其音樂問題 (PDF). 逢甲人文社会学报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01年5月, 2: 第 39-71 页 [2016-06-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0).
“郑声”是相对于雅乐的一个具有负面价值意义的概念。....我们由此可以见出他主要的改变在于认识到诗有“雅郑邪正”之别,这当是由于“郑声淫”一语所引发。....因此雅乐与俗乐实在是有着一种相互沿变的关系,也就是血缘关系。各地流传的民间歌谣,其曲调各具风格,或则欢忭轻灵,或则咽音苦噫,情态各殊,不宜荐见宗庙,施于朝廷。无论是采诗或献诗,为了要用之宗庙祭献、朝廷燕享,必须经过改造,亦即“正乐”,《诗经》所采集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汉江流域,这些地区的音乐,大抵以五声音阶为主,或杂以二变,而五声通常构成了旋律的骨干音,在雅化的过程中,去其繁声,保留骨干音,节奏上使其啴缓工整平易,如此就很容易得到风格的统一。
- ^ 3.0 3.1 杭州師範大學雅樂復興之研究. [2016-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4.0 4.1 王樱芬. 聽見殖民地 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08: 264. ISBN 978-986-01-3283-0.
- ^ 5.0 5.1 5.2 台灣史料研究 (PDF). 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2008 [2016-06-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0) (中文(台湾)).
1968 年 1 月报载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决策邀请中央研究院、中华国乐会及孔庙管理委员会集中研究祭孔礼乐。文化界人士表示:因孔子哲学思想影响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与民族性,且祭孔又是传统国家大典之一,我们应尽力设法采用古制,在音乐方面禁止琵琶、胡琴参与祭乐,服装、乐器及礼仪方面亦应追求复古。在闳扬中华文化的今天,首应注意我传统可发挥、保留及介绍的文化,对于祭孔一事切勿草草应“对于孔庙雅乐,祀孔庙乐器,舞蹈、付。89 同年 2 月 22 日蒋中正总统手谕:服装之制作与研究,应加以注意,以恢复我国古有礼乐之基础。” 90 时任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蒋复璁在〈对外文化宣传意见〉中亦建议“研究改进孔庙祭孔雅乐”。 91同年由教育部文化局、内政部、台湾省政府民政厅、教育厅、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教育局和奉祀官孔德成及庄本立、辜伟甫等人士组成“祀孔礼乐工作委员会”,由蒋复璁担任主任委员。第一年改进的项目以乐舞为主。参与人士之一的庄本立 1969 年增聘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宇清为服装研究小组召集人、历史学者方豪为仪节研究小组召集人。1970 年增设祀孔祭器研究小组,由孔德成任召集人、祀孔乐舞研究小组由庄本立兼召集人,再由孔德成担任总召集人,细分为祀孔礼仪、服装、祭器和乐舞四部分继续加以研究。整个祀孔礼乐改进,历时三年并在北市大龙峒孔子庙举行共计三次习仪... 1970 年告成。... 显见其与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风潮中打倒孔家店、毁坏孔门文物等对比过后在政治宣传上的意义。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一官方动员为背景而被创制出来的新制礼乐,在台北孔庙试行之后,也逐渐往各地孔庙的祭孔推行,唯台南孔庙因有专属的民间乐团“以成书院”,故规制仍承清朝之制,而未使用台北的近于明制,形成台湾祀孔礼乐文化圈“南清、北明”之特色。 98 出身中国的学者封从德曾指出:“台湾孔庙的释奠礼,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官方祀孔仪式。”,他针对台北与台南的祀孔典礼进行比较时指出:前者与后者是分别代表着现代与传统、官方与民间两种不同的倾向。
- ^ 陈焜晋 ,世纪文化工程 琉球宫廷音乐(御座乐)乐器的复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郑卫之音”与商周政治文化演革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DF). [2016-06-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5).
- ^ 舞台艺朮. 中囯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3: 66 (中文(中国大陆)).
朝鲜族传统音乐与其他民族的传统音乐一样没能躲过"文化大革命"的厄运,传统音乐活动被当作封建迷信被勒令停止,民间艺人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到农村接受教育改造, 所收集 ... 而其他的仪式乐、歌乐以及雅乐所占的比例不仅很小,在民间也很难见到。
- ^ 雅乐团. 中囯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2021-06-30].
- ^ 第五届中国传统音乐节闭幕 重建雅乐接续传统. 搜狐娱乐.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中国古代雅乐“六小舞”首次复原 在孔子故里曲阜全球首演. 中国新闻网. [2021-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5).
- ^ 杨春薇. 〈中國音樂學院雅樂團的實踐與反思〉. 《乐器》. 2016, (8): 41-43 [2021-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 ^ 中和韶乐.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 ^ 黄若蒙. 中和韶乐. 北京广播网.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6).
- ^ 北京天坛重启中和韶乐线下展示. 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 ^ 吉川英史,1984,音楽之友社《邦楽百科辞典:雅楽から民谣まで》“现行のものは、宽永三(一さ六)年に将军徳川家光が上洛してニ条城で管弦の会を催したさいに、古谱をもとに《伊势の海》を复元、そののち逐次复元(再兴という)されていったものである。现在、宫内庁楽部の撰定曲として、いVうみころもがえあなとう《伊势の海》。”
- ^ 1985《平凡社大百科事典》"その后,逐次,复元再兴し,明治期の宫内庁楽部の选定曲(正式のレバ-トリ- )としては以下の6曲を数え,现在に至った。《伊势海》《更衣おウぐ》《安名尊れ》《バ山城び》《美浓山》《席田》の6曲であり,ほかに,大正期になつてから复元か" ^みられた《西寺お》."
- ^ 存档副本. [2016-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外部链接
[编辑]- 日本雅乐名曲《越天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韩国雅乐名曲《寿齐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雅乐名曲《释奠大成乐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