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澣
外观
(重定向自鄭浣)
郑澣[1](776年—839年),本名郑涵,因避唐文宗讳,故改之,荥阳人,唐代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宰相郑馀庆之子。平时以俭素自居,贞元十年进士(794年),长庆年间累迁中书舍人。文宗时拜刑部尚书。充官山南西道节度使。大和四年(830年)朝廷用为户部尚书,不及就任而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宣[2]。
子孙
[编辑]注释
[编辑]- ^ 《日知录》将郑澣错写成郑瀚
- ^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八》:余庆子瀚。翰本名涵,以文宗藩邸时名同,改名瀚。贞元十年举进士。以父谪官,累年不任。自秘书省校书郎迁洛阳尉,充集贤院修撰。改长安尉、集贤校理。转太常寺主簿,职仍故。迁太常博士,改右补阙。献疏切直,人为危之。及余庆入朝,宪宗谓余庆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可更相贺。"遂迁起居舍人,改考功员外郎。刺史有驱迫人吏上言政绩,请刊石纪政者,瀚探得其情,条责廉使,巧迹遂露,人服其敏识。时余庆为仆射,请改省郎。乃换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丁母忧,除丧,拜考功郎中。复丁内艰,终制,退居汜上。长庆中,征为司封郎中、史馆修撰,累迁中书舍人。 文宗登极,擢为翰林侍讲学士。上命撰《经史要录》二十卷。书成,上喜其精博,因摘所上书语类。上亲自发问,瀚应对无滞,锡以金紫。太和二年,迁礼部侍郎。典贡举二年,选拔造秀,时号得人。转兵部侍郎,改吏部,出为河南尹,皆著能名。入为左丞,旋拜刑部尚书,兼判左丞事。出为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检校户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余庆之镇兴元,创立儒宫,开设学馆,至瀚之来,复继前美。开成四年闰正月,以户部尚书征。诏下之日,卒于兴元,年六十四,赠右仆射,谥曰宣。有文集、制诰共三十卷,行于世。浣四子:允谟、茂谌、处诲、从谠。
参考书目
[编辑]- 《太平广记》卷 165〈廉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