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屈大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邵龙
屈大均
晚年屈大均像,《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
晚年屈大均像,《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
吴周广西按察司副司
籍贯广东番禺县沙亭村(今广州市番禺区
族裔汉族
字号字翁山、泠君、介子、一灵,号一灵道人、华夫、罗浮山人、罗浮布衣、菜圃、莱圃、屈沱、非池、骚余、骚余、南海遗民
室名死庵、祖香园、骚圣堂、忠养堂、道援堂、二史草堂、四百三十二峰草堂
出生崇祯三年(1630年)
广东南海县西场[1]广州市荔湾区
逝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广东番禺县沙亭村(今广州市番禺区思贤村)
墓葬屈大均墓
配偶王华姜、陈崋姜
亲属屈起鹏(曾叔祖)
屈宜遇(父)
王壮猷(岳父)
屈明洪(子)
屈自睽(孙)
出身
  • 顺治二年南海县学诸生
著作
  • 《翁山诗外》
  • 《翁山文外》
  • 《翁山易外》
  • 《广东新语》
  • 《四朝成仁录》

屈大均(1630年—1696年),介子翁山莱圃广东番禺人,祖籍荆湖北路秭归(今湖北[2]。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生平

[编辑]

生于南海西场(今广州市荔湾区),父屈宜遇入赘邵家。初名邵龙,又名邵隆骚余非池。十岁时随父亲回归番禺老家,恢复屈姓,更名大均

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补南海生员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陷广州,四年(1647年)屈大均参加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等起兵抵抗,同年失败,陈邦彦被执,磔以死,大均收陈等人之骨骸。后受父命,至肇庆,向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因父殁急归。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再围广州,为躲避追捕,屈大均在番禺圆岗乡金瓯山(又名雷峰山)海云寺(今已废)剃发出家,法名今种,字一灵庵号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朝之意。

顺治九年(1652年)以后,屈大均以化缘为名开始云游四海,奔走吴越幽燕齐鲁荆楚大地,北游关中山西,入会稽,至南京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寻得崇祯死所哭拜,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交往。又东出山海关,留意山川险阻,暗图复业。他在辽东凭吊袁崇焕督师故垒,写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关内后,积极游走于齐鲁吴越之间,在会稽与魏耕祁班孙等秘密联络郑成功,后张煌言与郑成功合兵率军沿长江而上,攻克芜湖徽州府宁国府,攻下三十余州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事败,郑成功还至厦门,张煌言败走浙东天台。顺治十七年(1660年)秋,屈大均访南京,与朱彝尊同游山阴,参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康熙元年(1662年)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遣戌宁古塔,大均避居桐庐。康熙四年春天,屈大均从岭南北上金陵,秋天在南京,游吴门时结识杜恒灿,是年冬天,二人相携前往陕西, 岁末至潼关。[3]康熙五年三月,与王弘撰相邀登华山。[4]下山后,王弘撰之兄长王弘嘉赠屈大均书法“古丈夫洞草堂”六字。[5]康熙五年(1666年)和李因笃结交,同游西安,六月自富平至代州(今山西代县),寄居清雁平兵备道副将陈上年家中。后来在代州见了顾炎武,并到太原访傅青主。在李因笃等人的撮合之下,是年秋天,屈大均在山西续娶明朝将领王壮猷之女王华姜。康熙五年秋天,屈大均至代州西八里柏林寺瞻拜唐晋王祠,晋王即李克用李存勗父子。康熙六年八月,屈大均自代州东门经易州、涿州入北京。[6]康熙七年八月,携家自代州出发,次年八月抵达番禺故里。康熙九年,移家东莞,是年正月,王华姜病逝。[7]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昆明起兵,屈大均赴广西,向吴三桂上书谈论兵事,被委任广西按察司副使,监督孙延龄军。不久知吴只想划江称王,遂托病辞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塽降清,屈大均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病逝,年六十七。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大家”,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屈大均的著作被清廷列为禁书,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乾隆上谕谓屈氏著作“篇篇皆诋毁圣朝语”,为“违碍”“悖逆”文字,严旨索求查禁,屈氏子孙遂抱版自首),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其余著作可知尚有三十余种。张德瀛评:“屈翁山词,有《九歌》、《九辩》遗旨,故以骚屑名篇。”[8]

墓葬

[编辑]

屈大均死后,其家人惧怕遭清政府查缉,不敢为他立墓碑,长时间不向外人透漏其墓地。雍正七年(1730年),屈大均之子屈明洪自首,广东巡抚傅泰追查屈大均著作,发现“多有悖逆之词”于是上报刑部,刑部拟掘屈大均墓戮尸枭首,雍正帝开谕免除戮尸。1928年乡里民找到屈大均墓地,捐资重建了墓穴。

屈大均墓地今在离莘汀村两三公里的新造镇思贤村,整个屈大均墓成一个“凸”字形,正中约一米高的青石碑上刻着“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墓表竖立在坟后右侧,碑文为书法家吴道撰书。其父屈宜遇、其母黄太君墓在屈大均墓左右上方,其子、媳之墓在左下方。1985年广州市政府拨款修葺墓区,墓右建“思贤亭”一座,屈大均墓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陆贾初至南越,筑城于番禺西浒以待佗,名曰陆贾城。其遗基在郊西十里,地名西场,一曰西候津亭。出城凡度石长桥一、短桥二,乃至。予之生实在其地。”
  2. ^ 屈大均故居:乡野小村里走出岭南名士--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3. ^ 屈大均〈宗周游记〉:“至潼关,关北俯洪河,南倚秦山,一线天险,为全陕咽喉。城有楼,曰怀远,兵备使者居之。藩屏三省,关当河山要害,千仞孤悬,贾生所称‘践华为城,因河为津’者。”(《翁山文外》,卷一,页8)
  4. ^ 〈宗周游记〉:“初八,至山史独鹤亭。亭在华北,与三峰相向,岳影满窗,阴翠寒人,可爱也。山史命其子伯佐导上太华,而送予至醉谿。”
  5. ^ 〈宗周游记〉:“四月朔下山,返山史砥斋……玉质善大书,以予爱华中古丈夫洞,因书‘古丈夫洞草堂’六字见赠……伯佐赠予诗云:……山史则为序送予。”
  6. ^ 屈大均,〈自代东入京记〉,《翁山文外》,卷一,页 17。
  7. ^ 〈华姜衣笄冢志铭〉:“姜之游魂……吾知姜必将驾紫烟,乘飙轮,而西止于太华,以明星、玉女为师,以金仙公主、毛女为友……大均谨开遗箧,得珠笄一,红绣縠襦二,明镜一,鳯凰钗二,遣使持往华阴,属友人王伯佐为石函一具,瘗之于明星、玉女之峰。”
  8. ^ 张德瀛《词征》卷六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
  • 《屈大均年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编,邬庆时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初版,ISBN 7218051715
  • 《广州历史·古代部分》,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第四版,ISBN 7540606258
岭南三家
屈大均 · 陈恭尹 · 梁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