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
外观

(重定向自農貿市場)


农贸市场,又称农贸自由市场、菜市场、街市、菜市、菜场或农墟,是指在城乡设立的可以进行自由买卖农产品的市场,是一种传统市场。农贸市场在亚洲地区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市场。
中国大陆
[编辑]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使用了大量的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只允许农民保留少许自留地生产的作物,阻止了农贸市场的发展。但是农贸自由市场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又逐渐复生。
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和城市恢复了曾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农贸自由市场。饱受短缺经济困扰和国营菜店冷落的老百姓,以一种欣喜的心情接受农贸自由市场的到来。在农贸自由市场上,可以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允许顾客自己挑选偏好的农产品,可以议价;在摊贩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价格可以随行就市。随着农贸自由市场在全国的发展,很快就把国营的蔬菜店和副食店挤垮了。农贸市场的大幅扩展也催生了一系列躁动的社会心态,1988年12月首播的相声《特大新闻》即通过“天安门广场要改农贸市场”的戏谑性说辞反映了这一趋势。[1]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梁左《笑忘书》:窥探自由创作根基 寻求文化复兴景况. 腾讯文化. 2013-10-18 [2015-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