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反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論戰

反调(英语:polemic),又称论战,是一个具争议性的逻辑论证,其意图是建立一个具体了解的真理,及指出相反立场的谬误。论战大多见于很有争议性的话题,该论证的方法或实践称为反调。一个经常写作反调文章,或者说话唱反调的人,是一个辩论者或争论者[1]。原来的英语词是从希腊语: πολεμικός英语拼音: polemikos)衍生出来的,意思是“好战的,敌对的”[1][2],而这个词又来自希腊语: πόλεμος英语拼音: polemos),即“战争”[3]

概述

[编辑]

伴随着辩论,反调是争论的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虽然与辩论类似,但反调被局限在一个明确的争议性论题。不同于辩论,可让争议双方之间存在共同点,反调的目的,只是为了建立一个观点的真理,而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

反调通常涉及到宗教哲学政治,或科学的重要议题。以往,论战新闻常见于欧洲大陆;当时的诽谤法​​律,相对于现在,并没有想像中严格[4]

为了支持对17至19世纪论战的研究,一个英国的研究项目,于2002年将那个时代的论战小册子,放到互联网上,数目超过24,000项[5]

神学论战

[编辑]

神学论战是神学论证的分支,围绕着宗教事务,致力于历史或争议的行为[6]。但这应该从护教区分,后者是信仰的知识防御。 马丁·路德在1525年的著作《意志的束缚》,是神学论战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是写在回答一个反调的题目: 《意志的自由》,由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于1524年所著。

另一个例子,是两册1896年的著作《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分上、下卷),由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及作家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所著[7]。作者的科学观,大体是朴素的经验主义观点。科学基本上被看作是经验的归纳,被简单地当作对世界的正确表像,是与宗教教义反调的论题。科学知识被当作是真理或者至少是不断接近的真理,被认为只与客观的世界有关,与人类的文化,信念,甚至宗教无关。虽然此书未必能体现主流见解,但仍有其代表性,可以反映出近代西方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关系值得关注的反调思想[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Merriam-Webster, Springfield, MA, 2005), s.v. "polemi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American College Dictionary (Random House, New York)
  3. ^ πόλεμο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enry George Liddell,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n Perseus
  4. ^ polemic, or polemical literature, or polemics (rhetoric). britannica.com. [200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1). 
  5. ^ Pamphlet and polemic: Pamphlets as a guide to the controversies of the 17th-19th centuries. The Universities of Aberdeen, St Andrews and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Lampeter. [2014-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3). 
  6. ^ Nicole, Roger R. Polemic Theology: How to Deal with Those Who Differ from Us. The Founders Journal. Summer 1998, (33) [200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8). 
  7. ^ A History of the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in Christendom, Andrew Dickson White,retrieved on 2014-10-05.. [2014-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8. ^ 蔣勁松,遲到的邂逅:讀《基督教世界科學與神學論戰史》,檢索於 2014年10月5日。. [2014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书籍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