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袋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袋熊科

袋熊科
化石时期:渐新世晚期或中新世早期至今[1][2]24–0 Ma
塔斯马尼亚袋熊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类 Marsupi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亚目: 袋熊亚目 Vombatiformes
下目: 袋熊下目 Vombatomorphia
总科: 袋熊总科 Vombatoidea
科: 袋熊科 Vombatidae
Burnett, 1829

袋熊,即袋熊科(英语:Wombat,学名:Phascolomidae),是澳洲有袋类动物。它们的脚短及肌肉发达,身长约有1米,尾巴亦很短。它们生活于澳洲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森林、山地及石楠地

塔斯马尼亚当地袋熊的方形粪便
收藏于昆士兰博物馆的袋熊标本

特征

[编辑]

袋熊会以其类似啮齿目动物的牙齿及强壮的爪来挖巢穴。虽然它们主要是黎明、黄昏和夜间活动的,但仍会在凉爽或阴暗的白天出来摄食。它们并非容易看见的动物,但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留下的证据。

袋熊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莎草科香草、树皮及树根为食物。它们的门齿有点像啮齿目的,可以用来咬粗糙的树,或挖洞穴。就像其他的草食性动物一样,它们的门齿与颊齿之间有很大的纵裂。另外,它们的粪便是方形的 ,但生物学家还不是很清楚方形的排泄物的形成原因,一般推测是跟领地有关。

袋熊的毛皮颜色各有不同,一般由沙色至褐色,或灰色至黑色不等。所有其下的物种都约只有1米长,重20-35公斤。

野生袋熊寿命15年,圈养可达20年。

繁殖

[编辑]

雌性袋熊经过26-28日的妊娠期后,会在春天会产下一头幼袋熊。它们有良好发育的育幼袋,可保护幼袋熊6-7个月。袋熊在出生后15个月会断奶,在18个月会达至性成熟。[3]

另外,袋熊是有袋动物中少数袋子开口朝后的,可避免在挖地洞时泥土跑进袋中影响小袋熊。

生态及行为

[编辑]

袋熊的新陈代谢非常的慢,差不多要用14天的时间来完成消化,这有助于生活在干燥的环境。[3]它们一般行动得很慢,但当遇上危害时,逃走速度可以达40km/h,并维持达90秒。袋熊会保护由其巢穴为中心的疆界,对入侵者存有攻击性。塔斯马尼亚袋熊的疆界达23公顷,而毛鼻袋熊属的则不多于4公顷。[3]

澳洲野犬袋獾会猎食袋熊。当受到攻击时,袋熊会发挥巨大的抵抗力。例如当它受到地底下的掠食者攻击时,它会破坏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它主要的防御是靠身体后部以软骨组成的结构。连同不怎么长的尾巴,可以避免在逃走入隧道时被掠食者攻击尾部。

独特的是,自然界中澳洲袋熊是目前已知唯一会排出立方体排遗的动物。[4]

演化

[编辑]

袋熊是属于双门齿目。它们的祖先于5500-2600万年前开始演化。在进入冰河时期前共有11个物种生成,当中几类的体型像犀牛(如双门齿兽),是有袋类中最大的。最早的澳洲原住民到达时正值双门齿兽最为普遍的时期,这类动物的灭绝可能是被猎杀、失去栖息地等原因所造成。

物种

[编辑]

袋熊现存的只有三个物种[5]

与人类的关系

[编辑]

被饲养的袋熊可以很温驯。很多澳洲的公园、动物园及其他旅游设施都有袋熊展览。

但是由于袋熊外型可爱,人们容易缺乏足够警戒心,袋熊可能在愤怒或闹情绪时带有攻击性。袋熊的体重可以将一般体型的成人撞倒,利齿及爪可以造成损伤。袋熊一咬可以咬破裤子、厚羊毛袜及胶靴,并造成2厘米深的伤口。过去曾为世界最老的袋熊为澳洲巴拉瑞特野生动物园英语Ballarat Wildlife Park的派翠克(Patrick)。[6][7]2017年派翠克在巴拉瑞特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陪伴下辞世,享年31岁,相当于人类的130岁。[8]

2022年1月31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目前世界上最老的袋熊[9]为日本大阪府池田市立五月山动物园的ワイン(译为红酒,Wine)。ワイン于1989年在澳洲出生。1989年11月1日,其母亲遭路杀,在母亲育儿袋内仅11个月大的ワイン幸运的被澳洲野生动物保护组织Trowana Wildlife Sancutary救出。1990年5月,为了纪念池田市与澳洲朗塞斯顿市成为姐妹市25周年,澳洲朗塞斯顿市赠送ワイン和其他澳洲特有动物给池田市。2020年3月1日,五月山动物园成立Wombat-TV提供袋熊的24小时直播,民众也可以在Youtube频道上看到ワイン和其他袋熊可爱的生活样貌。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Brewer, P.; Archer, M.; Hand, S. Additional specimens of the oldest wombat Rhizophascolonus crowcrofti (Vombatidae; Marsupialia) from the Wipajiri Formation, South Australia: an intermediate morpholog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8, 28 (4): 1144-1148 [2021-01-09]. ISSN 0272-4634. doi:10.1671/0272-4634-28.4.11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2. ^ Kear, B. P.; Aplin, K. P.; Westerman, M. Bandicoot fossils and DNA elucidate lineage antiquity amongst xeric-adapted Australasian marsupial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1): 37537 [2021-01-09]. ISSN 2045-2322. doi:10.1038/srep375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3. ^ 3.0 3.1 3.2 McIlroy, John. Macdonald, D. , 编. The Encyclopedia of Mammals. New York: Facts on File. 1984: 876-877. ISBN 0-87196-871-1. 
  4. ^ 存档副本.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5. ^ Groves, C.P. Wilson, D.E. & Reeder, D.M. , 编.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43–44. ISBN 978-0-8018-8221-0. LCCN 2005001870. OCLC 62265494. OL 3392515M.  NLC 001238428.
  6. ^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有育幼袋外型像熊 澳洲派翠克是世界最老的“袋熊”"[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宠物动物新闻,2013年08月20日 10:41.
  7. ^ Heather Lighton,"World's oldest wombat"[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TRAY/Three Thousand,retrieved Aug 20, 2013.
  8. ^ Sue Peacock. Fans mourn death of Patrick, the world's oldest captive wombat. ABC Ballarat.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9. ^ Guinness World Records Limited 2022, "Oldest wombat in captivity ever"[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