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江国家公园

坐标23°03′47″N 120°03′18″E / 23.063°N 120.055°E / 23.063; 120.05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臺江國家公園
台江国家公园
Taijiang National Park
IUCN分类II(国家公园
台江国家公园七股夕照
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标志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台南市沿海地区、澎湖县望安乡东吉屿东方海域
坐标23°03′47″N 120°03′18″E / 23.063°N 120.055°E / 23.063; 120.055
面积39,310公顷(393平方千米)
陆域:4,905公顷(49.0平方千米)
海域:34,405公顷(344平方千米)
建立2009年10月15日
访客量505,569人次 (2017年)[1]
管理机构内政部国家公园署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
网站www.tjnp.gov.tw

台江国家公园,为中华民国第八座国家公园,也是台湾首座都市型国家公园,2009年12月28日成立。范围涵盖陆域与海域,陆域为七股区的青山渔港以南至国圣灯塔、国圣灯塔以南至曾文溪以北,以及安南区的城西滨海区域、鹿耳门溪的溪口至台17线、鹬鸻科保护区与四草湿地周边至盐水溪以北,海域则为上述陆域滨海至澎湖县东吉屿澎湖水道区域。

台江一名,源自历史上的台江内海,多已陆化为湿地或鱼塭

盐水溪口(四草湖)为国家级湿地,亦为台江内海遗迹

历史

[编辑]
盐水溪安平堤坊(图)为国家公园南界,溪中沙洲遍布红树林及鸟类,亦是山海圳绿道的一部分。

原名源自18世纪以前台湾西南之潟湖台江内海,唯潟湖18世纪中叶以后逐渐陆化,潟湖外侧的鲲鯓(即沙洲)亦与陆地连为一体,仅余四草湖、鲲鯓湖与若干湿地等遗迹,成为重要生物栖息区。另外,台江亦为历史上数起关键事件发生地;例如郑成功鹿耳门水道进入内海,出其不意攻击更早在此殖民的荷兰人,使台湾发展为汉人优势社会。

有别与其他国家公园由中央政府主导,台江国家公园系由地方政府(即台南市政府)率先发起。最初构想由台南市第14、15任省辖市市长许添财(2001-2010年)在竞选时提出之政见,当选后即积极推动,并获中央政府支持。在多次确认范围后除增加台湾海峡海域部分外,亦联合台南县政府(当时县、市尚未合并)将邻近之七股乡一并纳入并拟名台江黑水沟国家公园(“黑水沟”为台湾海峡之俗称)。2009年6月29日,内政部通过计划,为便于国际行销,确立以台江为名[2]。正巧同日,也是台南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审议通过,在当时被认为是台南的“双喜临门”[3];同年10月15日,台江国家公园正式成立[4][5],其管理处在新行政中心完工前暂设于安平港。2016年1月13日,位于安南区四草的新行政中心正式启用 。

另外在台江国家公园成立前,曾规划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1994年11月30日成立)、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等加以管理。后者组织今日尚存,但部分区域转交台江国家公园管理;而2014年6月台湾第9座国家公园澎湖南方四岛国家公园成立后,东吉屿与周边海域将划入该国家公园管理。

荷兰统治时期的台江

[编辑]

公元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决定将澎湖城破坏迁来台湾,在大员岛筑城,经过8年4个月,终于在1632年底,完成宽100呎,长140呎,并备有四个棱堡之城堡,作为贸易及行政中心,此城堡兴建初期称奥伦治(Orange),于1627年改称热兰遮城(Zeelandia),即今日的“安平古堡”。而在相对角的北线(汕)尾岛,因北可扼守鹿耳门水道,南可控制进入台江的南、北两水道,所以荷人选择在北线(汕)尾建立城寨,于1631年底兴建完成。其形式为三层楼的设防塔,下面两层宽6米,上层宽9米,上层楼架有6门大炮,墙壁厚2.5米。该城寨于1633年由新任长官汉斯·普特曼斯(Hans Putmans)命名为“海堡(Zeeburg)”。此海堡于1656年因受强烈台风侵袭而毁损,却未加以修建,让后来郑成功有机可乘。1661年郑成功大军就是从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登陆北线(汕)尾岛。

清朝领军时期的台江

[编辑]

清道光3年(公元1823年)正月全台大地震,促使松散且容易受侵蚀,同年7月连续多日的狂风暴雨,将原本松散的土石大量冲刷而下,促使当年的沤汪溪(现曾文溪)改道,改道后土石流冲入台江,将台江填为陆地。 风雨过后,台江周边的盐水溪及曾文溪等近代河川仍不断大量地输,促使台江内海增加不少海埔新生地,吸引大量移民至此开垦,但因土地低湿且含盐分甚高,地力十分贫瘠不适宜农耕,加上无丰沛的水源可以灌溉,居民们为了维生仅可种植耐旱耐盐的作物。但由于台江内海波浪平稳,适合鱼类栖息,居民可从事捕鱼及捕捞鱼苗,并利用淤积所形成的湿地、沼泽洼地、浅海或溪墘等处,围筑鱼塭放养蚶蚵与适合圈养的鱼类。所以沿海的渔捞与围筑鱼塭养殖,成为当地居民长期以来因应环境所能从事的最佳经济活动。

现在的台江

[编辑]
空中所见的台江国家公园(四草附近)

日治末期及战后,鹿耳门溪淤塞,盐水溪上游两侧土地陆续被开发及开辟公路导致河道缩小,因而造成漂沙大减;而曾文溪上游相继建筑了乌山头水库、曾文水库、南化水库,将原本曾文溪上游会随着流水往下游移动的河沙沉淀在水库里,因此河川所能挟带入海的泥沙量明显减少。再加上近年于盐水溪出海口南侧鲲鯓湖建设了远洋渔港及多功能港口-安平商港,以及在盐水溪出海口北侧处埋设台南科技工业区废水排放管,造成“突堤效应”。

七股曾文溪溪口与顶头额汕之间于1960年代大多辟为鱼塭,而青鲲鯓与青山港汕之间的七股海埔地,1970年代也大规模开辟为盐田。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养殖业与盐业的人工成本提高,缺乏现代商业竞争力,迫使台盐1990年代拟出停止晒盐的计划,而鱼塭养殖业亦受到成本压力与环境影响,年轻的一辈认为养殖工作辛苦、冒险且收入不稳定,因而逐渐放弃从事养殖,以致多数鱼塭呈现弃养状态,沿海传统产业的没落却让自然环境得以休养生息,生物生态逐渐丰富多样化。此时,引进大炼钢厂的滨南工业区计划一度被讨论,但因对环境影响过大而中止。而台江孕育出两个国际级湿地─曾文溪口湿地与四草湿地,以及两个国家级湿地─七股盐田湿地与盐水溪口湿地。为保留如此珍贵的生态及文化资源,经地方环保团体许多年的争取,

内政部于2009年10月15日公告成立“台江国家公园”,并于12月28日正式揭牌。2023年10月2日,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自营建署正式改隶为国家公园署[6]

范围

[编辑]

台江国家公园面积计39,310公顷

台江国家公园在台湾的位置
东吉屿

东吉屿
鹿耳门
鹿耳门
东吉屿及鹿耳门位置图

陆地范围

[编辑]

计4,905公顷,四极点为:

  • 北:青山渔港南堤
  • 东:沿七股潟湖、青草仑堤防、曾文溪-盐水溪沿海防风林之公有地
  • 南:盐水溪南岸安平堤防
  • 西:各沿海沙洲;台湾本岛最西端位于此处[7]

海域范围

[编辑]

计34,405公顷,分为:

  • 沿国家公园海域等深线20米
  • 东吉屿(不含)至鹿耳门段海域,宽5公里、长54公里

地理

[编辑]
由红树林构成的绿色隧道是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特色景点
台江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停车场附近
傍晚的四草大桥、盐水溪出海口

地势

[编辑]

陆地区域原为内海,平均高程仅0.5米、无高山。

河川

[编辑]

主要河川有三条,皆为东西向、出海口有湿地:

另有清代南北向人工运河,为台湾首条运河:

  • 竹筏港 - 清道光年由三郊开辟,因宽度仅容竹筏通过得名,今多成排水路、另有观光化计划

湿地

[编辑]

200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评选75处国家级、国际级湿地,其中4处位于台江国家公园内。

盐沼湿地生态

[编辑]

早期台江内海范围内于日治时期开辟成晒盐的地方有四草安顺盐田及一部分的七股盐田。盐田与鱼塭都是基于经济产业的需求,透过人为的营造所形成的地形景观。盐田早期在盐工与盐场的管控之下,有规律的水位、盐度以及经整修过的土堤。鱼塭也是,当有养殖鱼类时,塭主也需整地、除草、控制水位及盐度。现今盐田废晒,部分鱼塭休养之后,这些海埔地便逐渐演变成了另一种湿地的样态,成为鸟类、鱼类的天堂乐园。

河口沙洲潟湖生态

[编辑]

在台江国家公园最常见到的河口沿岸地形:

  • 海滩:因为波浪或沿岸流等搬运沙砾堆积在海滨,就形成了海滩。可分为沙滩、砾滩。
  • 沙洲:海中的沙砾,因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在滨海地区形成的堤状沙砾堆积地形,通称沙洲或障沙岛。沙洲完全不与海岸相连者,即为滨外沙洲或离岸沙洲。沙洲为地理学上的名词,当地人则称之为“汕”,如:新浮仑汕、顶头额汕。
  • 沙嘴:沙洲的一端与陆地连接,另一端伸向海洋,称为沙嘴,又称为“汕尾”。
  • 潟湖:滨外沙洲与陆地之间所围的水域。
  • 海埔地:即海埔新生地,系指在海岸地区经自然沉积或施工筑堤涸出之土地,广义而言,泛指临海地区浅滩处表露的新生土地。

红树林湿地生态

[编辑]
四草绿色隧道

曾文溪北岸的红树林,以七股溪与三股溪会合口有近10公顷海茄苳纯林的“海寮红树林保护区”最具代表性,不但林相优美,也是上千小白鹭、夜鹭及黄头鹭的群聚营巢所在。 曾文溪北岸以南有三处可欣赏红树林湿地 1.在竹筏港潮沟及蔡姑娘庙附近水道,组成树种为海茄苳及榄李。 2.在四草地区大众庙后面及东侧水道的红海榄(五梨跤)具茂密支持根及树冠层,庙旁水道的海茄苳根据年轮调查应有超过数十年的历史,形成独特风格的“绿色隧道”。庙的前潮池及周边水道有生长良好的榄李,六月开满白花有如六月雪,另有少数人工复育的水笔仔,在此处小小范围内可同时看到四种红树林植物。 3.在四草湖区域(盐水溪、嘉南大圳、运盐古运河,与竹筏港溪交会处)有原生较大面积的海茄苳、榄李与红海榄(五梨跤)的混合林。

沙洲

[编辑]
  • 青山港汕
  • 网仔寮汕
  • 顶头额汕(前三者围绕七股潟湖)
  • 新浮仑汕
  • 曾文溪口离岸沙洲
  • 台南城西滨海沙洲

古迹与史迹

[编辑]

分区

[编辑]
  • 生态保护区(4处)
    • (生一)七股海寮红树林保护区
    • (生二)黑面琵鹭保护区
    • (生三)高跷鸻保护区
    • (生四)北汕尾水鸟保护区
  • 史迹保存区(3处)
    • (史一)北竹筏港溪区
    • (史二)南竹筏港溪区
    • (史三)四草炮台区
  • 游憩区(2处)
    • (游一)六孔码头服务区
    • (游二)南湾码头服务区
  • 海域一般管制区(2处)
    • (海管一)
    • (海管二)
  • 特别景观区(6处)
    • (特一)七股潟湖外围青山港、网仔寮沙洲区
    • (特二)顶头额沙洲区
    • (特三)七股重要野鸟栖地区
    • (特四)城西湿地景观区
    • (特五)北汕尾湿地景观区
    • (特六)高跷鸻湿地景观区
  • 一般管制区(7处)
    • (管一)七股潟湖区
    • (管二)七股鱼塭区
    • (管三)城西保安林区
    • (管四)城西鱼塭区
    • (管五)鹿耳门溪沿岸区
    • (管六)盐田生态文化村
    • (管七)四草鱼塭区

台江生物

[编辑]
安平夜景

全身白色、喙末端呈宽扁状。黑面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种,总数量不超过3000只,台江地区是目前全世界黑面琵鹭数量最多的度冬栖息地。四草和七股顶山地区也都有稳定的度冬族群。春天北返前觅食频繁,有时会出现在路边水位适当的休耕鱼塭中。每年都有许多爱鸟人士来此参观。

多养殖食用,全年皆有,3~7月为产卵期。属于热带及亚热带水域鱼类,能适应各种不同盐度的栖息环境。以底藻和含有无脊椎动物之沉积物为食。

表面深褐色,后缘较淡。曾文溪口北岸附近族群数量最大,穴居于高潮线下方土质黏性大的泥滩地,为最耐干旱又最具攻击性的招潮蟹。

体色青绿色,背部散布细小白点,体延长而侧扁。皮肤为呼吸的辅助器官,所以只要保持身体的湿润即可长期离开水面。领域性、强杂食性。

全身黑白色,嘴尖细而上翘。出现于滨海湿地如盐田、草泽、湖泊或鱼塭。为非常罕见的冬候鸟,但台江地区有大量稳定度冬族群。成群出现,常有百只以上的大群聚集活动。

呈圆球形且淡蓝色,整体颜色艳丽。西部淡水以南至盐水溪口以北间广泛分布。嘉南大圳与盐水溪口汇合处的沙泥滩地易见,也是台湾本岛分布最南界。

脚细长且呈鲜红色之涉禽。出现于滨海湿地如水田、草泽、湖泊、鱼塭或河口等地。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出现,台江地区全年普遍易见,冬季时数量更多,且有大群聚集的现象,显见有冬候鸟族群。

头胸甲宽可达12公分,是台湾最大的陆蟹。主要分布于西南沿海高潮线以上的鱼塭土堤岸边、潮沟或红树林边缘、云嘉南台南沿海防风林下也有大量分布,台南台江国家公园辖区的防风林可能是最大栖地间与族群数量最大的区域。地方俗称有:咬苓狗、红憨狗、憨仔、红憨仔、海狗仔、雷公蟳、海狗仔(青鲲鯓地区)等。

北埔蝉,学名Taiwanosemia hoppoensis,属于台湾特有种,体长廿至卅四公分,雄蝉略大于雌蝉,属中型蝉,体色主要为黄褐色、橄榄绿及黑色。最特别的是,它只在夜晚鸣叫,眼睛为红色,台湾蝉类中,只有北埔蝉是复眼及单眼皆呈红色。

小型鱼类为拟鰕虎属,乃候鸟度冬时的重要食物来源,民国102年(公元2013年)于台江地区发现新种并命名为台江拟鰕虎。

景点

[编辑]

四草

[编辑]

在台江内海淤积而成的四草湖,形如鹿角,有着丰富的红树林生态,是台湾袖珍版的亚马逊河!

四草绿色隧道拥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所保护一大遍红树林,可以在四草大众庙后方搭船游览,由于这里集结五梨跤、水笔仔、榄李、海茄苳等树种,成为全台湾唯一可在同一处欣赏到有四种红树林的地方,故树种的多样是台湾之冠。

盐水溪口湿地

[编辑]

湿地位于盐水溪出海口,面积总计635公顷。在此可以看到濒临绝种东方白鹳、黑面琵鹭,还有珍贵稀有泽𫛭、鱼鹰、红隼、小燕鸥、画眉 应列入保育的红尾伯劳、禾叶芋兰也是这里丰富的生态资源之一!

海堡

[编辑]

清领时期鹿耳门为出入台湾的唯一正口,竹筏港溪遗址海堡为荷兰人据台时于北汕尾所建,与安平古堡遥遥相对,于西元 1656 年遭大水冲毁,在四草大众庙后方水道岸边还可以看到遗留下来的样子。

网仔寮沙洲

[编辑]

是一个临海沙洲,由台湾西部河川所冲积出来的砂土,经过台湾海峡海浪挟带这些砂土,长年累月地堆积而渐渐露出海面所造成狭长状沙洲。 在六孔、南湾、龙山、海寮都有娱乐渔筏船家有规划相关游程可以搭船到网仔寮沙洲一探究境。

黑面琵鹭生态保护区

[编辑]

黑面琵鹭是台江国家公园中相当重要的代表性动物。 保护区位于七股新旧海堤内之县有地,面积约300公顷,每年9月底,黑面琵鹭会从北方陆续来到过冬,多样性的河口生态体系,吸引大量的候鸟停栖觅食,隔年3月再陆续飞离溪口返回北方。

镇门宫(郑成功庙)

[编辑]

庙内供奉郑成功、妈祖、注生娘娘及土地公等。 门神画像绘者林中信认为荷兰人是被郑成功打败,所以理当由荷兰人来服侍郑成功,因此庙门上的门神像是西洋人面孔,而非一般常见的尉迟恭、秦叔宝。 这一对打赤脚的西洋门神,也成为镇门宫很与众不同的特色。

六孔码头游憩区

[编辑]

因有六个排水孔而得名,是搭乘娱乐渔筏游潟湖的简易码头,搭船除了游潟湖,沿途欣赏蚵棚、定置渔网、逛沙洲外,天气晴朗时还可欣赏到落日余晖之美,部分船家还会烤蚵仔、虱目鱼供游客品尝。

曾文溪口湿地

[编辑]

位于台湾西南部的曾文溪口,为国际级湿地,面积总计3,218公顷。由于上游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成为一个各级生物群聚的栖息地,每年10月起,吸引黑面琵鹭自韩国等地飞来过冬。 此外更有许多濒临绝种(东方白鹳、诺氏鹬、游隼及草鸮)、稀有珍贵(小燕鸥、凤头燕鸥、唐白鹭、黑鹳、白琵鹭)的生态物种。

海寮红树林区

[编辑]

位于七股溪出海口附近,以海茄冬为主所组成的红树林。 而七股居民大多从事养殖渔业,使得此区域吸引了许多主食为鱼类的白鹭鸶前来栖息。市政府因此于此区设立三层楼高的赏鹭鸶亭,赏鹭鸶亭右方有红树林解说站,针对台湾红树林树种及滨海植物提供有详细的资讯及说明。

南湾码头游憩区

[编辑]

位在七股潟湖区的最西边,在此码头可搭乘竹筏游览潟湖。

安顺盐场

[编辑]

是日治时期(1919年)由“台湾制盐会社”所开发的盐场,是台湾第一个制盐工业基地,附近五分车铁道通往永康,运盐运河通往平洋行,安顺盐场1994年正式停产。

公元1840年(清道光2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为防英军攻打台湾,清廷指派担任台湾兵备道姚莹所辟建。其建成时的规模为炮墩十座,安炮七位,墩外挖掘壕沟,沟内钉竹签二万只,形成固若金汤的防御,俗称“镇海城”。

面积约1,350公顷,是目前台湾最大的潟湖,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再加上人工养殖的鱼塭,提供了黑面琵鹭等过境鸟类的食物来源,是它们的最佳栖息地....。

鹿耳门溪

[编辑]

从台湾至澎湖东吉屿海域之历史航道,包括:大航海移垦时期闽台对渡的代表性航道、郑成功登台航道、清朝台湾移垦时期的代表性航道、黑水沟移民拓垦航道等,代表不同时期台海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沉船文化遗产。

台江学园

[编辑]
台江学园

台江学园包含国家公园管理处、警察队、环境教育教室、游客中心和卖店,兴建工程于2013年11月24日举行动土典礼,2014年9月27日举行上梁典礼。行政中心暨游客中心由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兴建基地在渔塭区面积5.6公顷,设计融入高脚屋和浮动屋的概念,为全台第一座在鱼塭上的高脚屋构造游客中心[8][9][10]。2016年1月13日行政中心启用[11],游客中心于2019年3月30日完工启用[12]

其他

[编辑]
  • 台江国家公园在划定范围时,由于顾虑既有水产养殖业,部分区域未能划入。例如一般管制区原拟设“大潮沟西侧鱼塭”、“大潮沟”两区,但民众反对而取消[13]。管理单位内政部营建署则表示将来会陆续将私有地划入、范围会逐渐扩大[14]
  • 高雄市茄萣区永安区之民众要求当地之湿地亦列入台江国家公园[15]

图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統計資料. 台湾国家公园.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2. ^ 臺灣國家公園. 台湾国家公园.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3. ^ 县长苏焕智出席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揭牌暨处长布达典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年12月31日,台南县政府
  4. ^ 第8座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正式成立],經濟日報 (台灣). [2009-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5). 
  5. ^ 台湾第8座国家公园──“台江”正式成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国家公园,内政部营建署
  6. ^ 陈治交.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揭牌. 中华新闻云 (台南: 中华日报). 2023-10-02 [2023-10-03] (中文(台湾)). 
  7. ^ http://news.e2.com.tw/utf-8/2009-3/346918.htm. [200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8. ^ 台江游客中心动土 4庙护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
  9. ^ 钻石级绿建筑“台江国家公园行政暨游客中心”动土开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国家公园网
  10. ^ 台江游客中心 高脚屋上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时电子报
  11. ^ 蚵壳漂流木装饰 台江公园行政中心启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
  12. ^ 水上高脚屋拍质感美照 台江国家公园游客中心正式开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
  13. ^ 大潮沟以西私有地不愿纳入台江公园[永久失效链接],自由时报
  14. ^ 第8座国家公园 台江国家公园明揭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时电子报
  15. ^ 溼地救人!建請將茄萣(竹滬)、永安濕地納入台江國家公園計畫 民間發起連署行動. met-e3fb54.kktix.cc. [2020-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扩展阅读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