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仙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3月11日) |
保家仙 | |||||||||
简化字 | 保家仙 | ||||||||
---|---|---|---|---|---|---|---|---|---|
|
保家仙是满洲地区民间信仰当中的神灵,相传是由相应的动物于深山之中修炼而成,被供奉在家中以求平安。在信徒看来,保家仙与人之间具有互动性,通过信徒的供奉虔诚程度来决定其保佑的效果和力度。若因供奉不虔诚而遭遇保家仙‘打灾’,则需要寻求出马仙的帮助,通过‘看事’来化解:由出马仙在附身后与保家仙沟通,平息灾难。保家仙是东北亚萨满教“万物有灵”信仰的遗存[1][2]。
名称和含义
[编辑]保家仙主要由四个大仙组成,包括狐仙、黄仙、常仙(蛇)和蟒仙,后两位大仙有时统称为柳仙。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神仙,一般有白仙(刺猬)、虎仙、狼仙、兔仙和龟仙等。
供奉保家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的佛堂、祖先堂旁边供奉;另一种供奉方法是在院中角落盖“仙家楼”,供奉保家仙牌位。在满洲南部和东部的村庄,各村皆有公建的仙堂,以便村民祭祀,也有人会在田间地头、河边、山上等地修建仙堂。
随着清军入关,保家仙信仰也随之传播到临近的山东省和河北省等地,被当地人称为“五显财神”或“小财神”。 在河北的部分地区,每个新生儿都被分配了他自己的本神(守护神)化身,通常是男孩配女仙,女孩配男仙。他们长大成人并结婚后,会把本神放在一起供奉。 [2]
狐仙
[编辑]狐仙/胡仙是保家仙当中最重要的一位,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众多。 [2]日本汉学家永尾龙造观察到狐仙“极受欢迎,满洲和华北的几乎所有每个家庭都有供奉”[3]。亨利·多雷(Henry Dore)记载了苏皖北部民众对狐仙的崇拜。泷泽俊亮对满洲国的神社和寺庙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其中有很多庙宇都供奉有狐仙。 [2]
狐仙与其他大仙一样,有男有女,男女狐仙一同供奉时,一般会称为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此外最常见的是狐仙娘娘,其动物形态为九尾狐。形象源于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九尾狐传到满洲跟华北后在地化。类似的例子还有韩国九尾狐神话故事跟日本神道教的稻荷大神[注 1],既是狐狸的神,又是所有狐狸精的头领。 [2]相传,狐仙娘娘是昆仑山守护神西王母的亲戚。 [2] [4]
黄仙
[编辑]黄仙,民间相传黄仙和精神疾病和癔症等有关。在山东民间通常解读为是黄帝和道教中黄大仙的化身。 [5]
蛇仙(柳仙)
[编辑]蛇仙又名柳仙,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分为常仙和蟒仙,一般管武力。白娘子即是蛇修炼而成。一般认为蛇仙是龙王的化身,代表传宗接代,属阳。此外,蛇仙还与伏羲和女娲(人头蛇身的天皇和地皇)有关,他们代表了共同创造天地万物的两种相反力量。
白仙
[编辑]白仙是刺猬修炼而成,主管预防和治疗疾病。
常被满洲民众供奉的白仙名为白老太太。
其他
[编辑]此外,辽宁部分地区还供奉黑仙、龟仙等。黑仙一般指代乌鸦和黑熊等动物,其中,黑妈妈又称黑老太太,是黑熊[来源请求]修炼而成,其道场在辽宁本溪铁刹山。龟仙则可保佑出海平安,多由东港一带的渔民供奉。
在河北等地,人们还供奉灰仙。一般是老鼠成仙,通常被人供奉为财神和仓神。灰仙并非是东北本土的信仰,不过随着闯关东移民潮的影响,也传播到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也有部分人将狼仙称为灰仙。
另见
[编辑]注
[编辑]- ^ 但稻荷神本身不是狐狸
参考
[编辑]引文
[编辑]- ^ 海宁. 我国东北地区狐仙信仰的调查研究——兼与日本狐崇拜比较. 世界宗教文化. 2019.
- ^ 2.0 2.1 2.2 2.3 2.4 2.5 Kang (2006).
- ^ Li Wei-tsu, On the cult of the four sacred animals. https://asianethnology.org/downloads/ae/pdf/a45.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trassberg, Richard E. A Chinese Bestiary: Strange Creatures from the Guideways Through Mountains and Sea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ISBN 0520218442.
- ^ Wang Xue.
来源
[编辑]- Deng, Claire Qiuju. Action-Taking Gods: Animal Spirit Shamanism in Liaoning, China (学位论文). McGil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2014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 Kang, Xiaofei. The Cult of the Fox: Power, Gender, and Popular Religion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22-03-11]. ISBN 0231508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