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红尾歌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紅尾歌鴝
红尾歌鸲
摄于 考艾国家公园, 朴冲, 泰国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鹟科 Muscicapidae
属: 鸲鸟属 Larvivora
种:
红尾歌鸲 L. sibilans
二名法
Larvivora sibilans
异名
  • Erythacus sibilans
    Luscinia sibilans

红尾歌鸲学名Larvivora sibilans)为鹟科鸲鸟属鸟类,俗名红腿欧鸲。是一种小型雀形目鸟类。其繁殖范围从西伯利亚南部和鄂霍次克海延伸到华南及东南亚。

分类

[编辑]

红尾歌鸲过去曾被归类于鸲属Luscinia。2010年发表的一项大型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发现Luscinia并非单系群,因此该属被拆分,红尾歌鸲与其他物种被移至重新使用的鸲鸟属Larvivora)。[3][4] 红尾歌鸲在基因上最接近棕头歌鸲Larvivora ruficeps)。这两个物种与日本歌鸲Larvivora akahige)及琉球歌鸲Larvivora komadori)组成一个姐妹群[5]

属名Larvivora来自新拉丁语larva(毛毛虫)和-vorus(食用),意指食毛毛虫,而sibilans拉丁语中“鸣声”的意思。[6]

形态

[编辑]

红尾歌鸲的大小与欧亚鸲相似,体长约14 cm(5.5英寸)。其上半身呈灰褐色,下半身从灰色到白色,喉部和胸部有显著的斑点。它的臀部和尾巴呈亮红褐色,两侧呈黄褐色,眼周有白色环,脸颊有明显的黄褐色条纹。下喙稍微上翘,喙为棕黑色,双腿为粉灰色。雌鸟外观与雄鸟相似,但颜色稍淡。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羽毛带有赭色。[7]

分布与栖地

[编辑]

分布于西伯利亚、日本、朝鲜、老挝以及中国大陆内蒙古、东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西藏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多栖息于林木稀疏而林下灌木密集的地方以及主要在地上和接近地面的灌木或树桩上活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澳门。[2]

红尾歌鸲是一种迁徙性食虫鸟类,繁殖于亚洲东北部的泰加林,南至蒙古,冬季则迁徙至东南亚和华南。它们是欧洲的罕见迷鸟,首次于2004年10月在苏格兰费尔岛被记录,之后于2006年1月在波兰、2011年和2013年在英格兰诺福克,以及2012年在丹麦再度被观察到。[8]

它们的栖地主要为针叶林及落叶林,尤其是云杉冷杉混生柳树赤杨桦木白杨树的湿润林地。它们通常生活于低地,但有时可在海拔达1200米的高地出现。冬季则栖息于森林、零星树木区、灌木丛、公园和花园中。[7]

行为

[编辑]

红尾歌鸲行为隐蔽,常藏于树枝间,且静止不动。它们是食虫性鸟类,主要以蚂蚁、甲虫、蜘蛛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经常以特有的方式拨动尾巴。

繁殖期在6月至7月,巢呈杯状,常筑于树洞或树桩上,接近地面,材料主要为枯叶、草和苔藓。通常每窝有5至6枚蛋,颜色为浅蓝色或带有蓝灰色斑点。雏鸟在8月底左右离巢,迁徙于11月到达香港附近,冬季在泰国、老挝和越南过冬。[7]

状态

[编辑]

红尾歌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且范围内数量似乎相当普遍,种群稳定。[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Larvivora sibilan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709688A94219394 [13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709688A94219394.en可免费查阅.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红尾歌鸲.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Sangster, G.; Alström, P.; Forsmark, E.; Olsson, U.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Old World chats and flycatchers reveals extensive paraphyly at family, subfamily and genus level (Aves: Muscicapid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0, 57 (1): 380–392. PMID 20656044. doi:10.1016/j.ympev.2010.07.008. 
  4. ^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编). Chats, Old World flycatchers. World Bird List Version 6.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2016 [20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5. ^ Zhao, M.; Alström, P.; Hu, R.; Zhao, C.; Hao, Y.; Lei, F.; Qu, 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song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ndangered Rufous-headed Robin Larvivora ruficeps. Ibis. 2017, 159: 204–216. doi:10.1111/ibi.12426. 
  6.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Christopher Helm. 2010: 219, 355. ISBN 978-1-4081-2501-4. 
  7. ^ 7.0 7.1 7.2 Hoyo, Josep del; Elliott, Andrew; Sargatal, Jordi; Christie, David A (编). Rufous-tailed Robin.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Lynx Edicions. [5 March 2014].  需付费查阅
  8. ^ Rufous-tailed Robin (Luscinia sibilans). BirdGuides. [5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5 March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