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号屠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第五屠场
五号屠场
第一版的封面
原名Slaughterhouse-Five
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
类型黑色幽默
科幻小说
哲学小说
战争小说
元小说
语言英文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Dell
出版时间1969年
出版地点 美国
媒介印刷(精装平装
页数186页(第一版,精装),215页(Laurel/Dell Books平装)
所获奖项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百佳科幻奇幻小说[*]20th Century's Greatest Hits: 100 English-Language Books of Fiction[*]
规范控制
ISBNISBN 0-385-31208-3(第一版,精装)

五号屠场》(英语:Slaughterhouse-Five; or, The Children's Crusade: A Duty-Dance With Death)是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作品,于1969年出版,也是他生涯的代表作之一。1945年,德累斯顿遭到大轰炸时,冯内古特本人正巧身在德国,他与其他战俘一起,在五号屠场地贮存兽肉的地窖里捱过了一夜,逃避了头顶上的一场狂轰滥炸。二次大战的亲身经历,衍生了这部史上以来最伟大的反战书之一[1],所以是根据他在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真实经历而成的作品[2]

故事简介

[编辑]

故事的主人翁毕勒是一个可以穿梭时空的人,他将这种能力称为时光旅行。因此故事并不是一条直线的开展,而是如电影手法中的蒙太奇一般,可以随意看到他的出生与死亡。第二章即如此叙述:“毕勒‧皮尔格林已经无视于时间的存在了[3]。”

在毕勒的时光旅行中,1945年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和被外星人绑架到特拉法马铎星球,是小说中最关键的安排。毕勒曾经试着写信给新闻报将特拉法马铎星球的事公诸于世:“当特拉法马铎上的人看到一具尸体的时候,他想到的只是这个人在此一特定时刻正处不良情况,但他在其他的许多时刻中却活得好好的。现在,当我自己听说某人死了,我只不过耸耸肩,学着特拉法马铎的人对死人的语气说:事情就是这样(So it goes)[4]。”

小说里将所有令人悲伤的死别,包括毕勒的战俘时期、德累斯顿大轰炸、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部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So it goes)”来诠释,并以黑色幽默来反击天地的不仁。

书中的战争描写,也引起了广大美国青年的回响,称其为最伟大的反战书。1969年此书出版的同时,正逢越战,亦有《五号屠场》促成了美国退出越战一说[5]

评价

[编辑]

《五号屠场》被广泛的视为是20世纪相当重要的经典作品,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选出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五号屠场》名列第18名。

改编作品

[编辑]

中译本

[编辑]
  • 洛夫译:《第五号屠宰场》(台北:星光出版社,1975;再版,台北:麦田出版,1993)
  • 陈枻樵译:《第五号屠宰场》(台北:麦田出版,2016)
  • 虞建华译:《五号屠场》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冯内古特著,洛夫译:《五号屠场》(台北:麦田出版,2007),封底叙述。
  2. ^ 冯内古特:“我目睹过德累斯顿的毁灭。我见过这座城市先前的模样,从空袭避难所出来以后,我又见识到了它被轰炸后的惨状,我的反应之一当然是笑。上帝知道,这是灵魂在寻找宽慰。”见冯内古特著,刘洪涛等译:《没有国家的人》(台北:麦田出版,2007),页14。
  3. ^ 冯内古特著,洛夫译:《五号屠场》,第二章,页54。
  4. ^ 冯内古特著,洛夫译:《五号屠场》第二章,页57-58。
  5. ^ 詹宏志:“如果说史托威女士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实质上促成了黑奴解放战争,我们就不妨说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实质上促成了美国人退出越战。”见詹宏志:〈从远方凝视战争--介绍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收录于冯内古特著,洛夫译:《五号屠场》,页1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