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二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第二外语

第二语言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语言以及通用语。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英语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可能是由于第一语言不再具有优势(社会变迁、政治目的等),或是可以籍学习增强个人在现今国际化职场上的竞争优势。例如,加拿大普查即定义第一语言为“幼时初学之语言且持续使用”,人类最早学习的语言有可能丢失,是为一种语言替换,这种情形可能发生在孩童随着家庭徙居(因移民或国际认养)而进入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

简介

[编辑]

虽然人们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的动机是不同的,但是一般来说是为了与更多的人沟通。出于这个原因,选择作为第二语言的,必然是在该地区或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语言。许多非英语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汉语各地方言的不同,但是语法差异不大,所以人们会选择把特定的汉语方言作为共通语(例如普通话),即中国人的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

[编辑]

不同于在幼儿期自然获得的母语,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这样的情况:学习周期很长,尤其是起步较迟的时候。在少数情况下,第二语言的使用水准在语法和词汇上能进步到与母语的使用水准相同。

第二语言与外语

[编辑]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区别,往往取决于教育。虽然二者都不是母语,但是前者指在学习阶段拥有语境的语言,后者通常指在学习阶段缺乏语境的语言。在有些地方,例如印度(母语通常是印地语)和巴基斯坦(母语通常是乌尔都语),人们把英语视为第二语言,而非外语。当地年轻人都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这被视为当地的标准语或通用语。此外,南亚地区的法院和政府,也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在中国,虽然英语变得更通用了,例如景点、媒体、机场都有使用英语的情况,但是中国并没有全面普及英文语境,所以英语依然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正如在埃及,英语也是一门外语。

语义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 – 不同类型的意义

[编辑]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意义的学习是最重要任务。它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心,而不是那些不同的声音或者优雅的句子结构。以下列出不同类型的意义和简单的介绍: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意意义,语用意义。

词汇意义:储存在心理词汇库

语法意义:用于句法意义

语意意义:指的是词汇意义

语用意义:决定于语言环境,上下文和关于整体世界的常识和知识

各地情形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中国大陆通行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在闽语区、粤语区、客语区、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新生代则改用普通话为第一语言,辅以英文教育。

一般官话区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文为第二语言,也有些地区在幼儿园便已开始教授。在考试中,也有英语这一项。

在老一辈的人中,以俄语为第二语言的情况也有不少,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的中苏关系蜜月期所致。

香港

[编辑]

香港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粤语,第二语言是英语普通话

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士,主要是在香港居住的外国人及少数族裔。

台湾

[编辑]

台湾通行现代标准汉语中华民国国语)。台湾外省人闽南人客家人台湾原住民族多有不同于官话的母语,对于大部分战后时期出生的台湾人来说,国语是他们进入学校或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时使用自己的母语。对他们来说国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只在工作及接待外人时才使用,而闽南语客语、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是他们的母语。此外,受到日治时期国语运动的影响,现今仍有少数高龄人口以日语作为第二语言。

年轻一代的台湾人口中,因为大多数是在国语环境下成长,因此国语变成他们的第一语言即母语,而原本是母语的台湾话客家话、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等,就变成第二语言或者不再使用。

台湾人的第一外语以英语为多。而因为台湾与日本的经贸关系相当密切、及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等亚洲地区的盛行,使许多台湾人会学习日语作为第二外语。

美国

[编辑]

美国不少州份以西班牙语为第二语言,其中海外属地波多黎各将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

路易斯安那州缅因州有较高比例的人口以法语做为第二语言。前者是因该地区曾受法国统治和阿卡迪亚人移民到当地的影响,后者则邻近说法语的加拿大魁北克省

参见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Slabakova, R. Semantic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 30: 231–24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