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竹江天后宫

坐标26°46′39.18″N 119°57′27.68″E / 26.7775500°N 119.9576889°E / 26.7775500; 119.957688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竹江后湾天后宫
竹江天后宫
竹江后湾天后宫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
坐标26°46′39.18″N 119°57′27.68″E / 26.7775500°N 119.9576889°E / 26.7775500; 119.9576889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明、清
编号6-50
认定时间2005年5月11日

竹江天后宫,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的竹江岛上,是当地信众为供奉妈祖而建立的庙宇,岛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分别名为前澳天后宫和后湾(后澳)天后宫,始建年代都在宋元时期。其中,位于岛西侧的前澳天后宫是2005年5月11日公布的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

前澳天后宫

[编辑]
正在修缮的前澳天后宫,摄于2023年8月。

历史

[编辑]

前澳天后宫,原名顺济庙,是闽东沿海历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之一。该建筑最早建造于南宋宝庆年间(一说庆元年间),是由来到岛上定居的张姓人士所兴建的一座小妈祖庙,俗称“小宫”,元明时期,因渔业丰收,岛民兴建“顺济庙”供奉妈祖。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岛上信众在顺济庙北面重建新天后宫,形成今日建筑之格局。1986年,前澳天后宫被列为霞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前澳天后宫以“竹江天后宫”的名义入选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年代为明、清[2][3]。2020年,天后宫发生火灾,但未造成过大的损失。[4]

建筑

[编辑]

前澳天后宫于康熙年间重建后,总面积727.4平方米,包括521.3平方米的大宫和206.08平方米的小宫,大宫前后两进格局,小宫与大宫紧邻衔接,均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自西向东依次为照墙和左右两侧的通道,正门门楣悬挂五龙缠绕神牌,中间镶嵌“天后宫”牌匾,檐下则饰以五层斗拱,檐口翘角。门额上书写有“河清”“海晏”两词,左右边门的门额上的“东辕门”“西辕门”则由清朝书法家张心玄手书。[3]

宫内亦存有戏台、木香炉、神牌等清代造物。戏台左右有回廊,并竖有一副楹联,台前则有众厅、神厅和神龛,顶上则为七层斗拱装嵌的圆形藻井,环楼上为长23米的腰壁,上有精美的浮雕。神厅左右两侧原各有4幅1870年绘制的工笔画,现仅存4幅,神龛中立有和常人比例相同的妈祖神像[5]。木香炉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制造,长38厘米、宽12厘米、高22厘米,四角呈圭脚形。神牌共大小两座,建造于乾隆年间,大神牌为高浮雕楠木所雕刻,高80厘米,宽34厘米,曾于1994年被借到台湾作为妈祖文物藏品展出;小神牌高25厘米,宽12厘米,造型与大神牌相似。[3]

后湾天后宫

[编辑]

后湾天后宫,又名后澳天后宫,始建年代已无考,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均有重修,1966年毁于“九三台风”,1994年由台湾人郑淑佑提倡重建,形成今日格局[6]。整体建筑坐南朝北,内有照墙、戏台、中厅和妈祖殿。近年来,后湾天后宫是当地“走水”习俗的重要场所,也常常接待来自马祖台湾岛的相关宗教人士。[7]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05〕164号). 2005-05-11 [2012-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2. ^ 陈永庚.; 霞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文物胜景.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910–919.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3. ^ 3.0 3.1 3.2 政协福建省霞浦县委员会. 霞浦文物(《霞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霞浦县: 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 2010: 20–23. 
  4. ^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霞浦县竹江天后宫火灾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报告的批复.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20-09-10 [2023-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5. ^ 萧然. 清幽竹江. 宁德网. 2016-01-17 [2023-12-28]. 
  6. ^ 霞浦县竹江后澳天后宫. 2012-05-29 [2023-12-29]. 
  7. ^ 袁菲; 葛亮. 福建霞浦竹江渔村. 城市规划. 2019, (04). ISSN 100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