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贯英 (平民教育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王明臣
王贯英
出生王明臣
(1901-06-20)1901年6月20日
 大清山东省济东泰武临道泰安府东平县桓村
逝世1998年12月15日(1998岁—12—15)(97岁)
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仁济医院
死因败血症引发心肺衰竭
墓地 台湾新北市金山区金宝山
国籍 大清(1901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98年)

王贯英(1901年6月20日—1998年12月15日),原名王明臣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桓村人,到台湾后长年在台北市拾荒以购书兴学,今有纪念图书馆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王贯英为山东东平县桓村人王步云与李氏的第三胎[1],1901年生[2][3],生日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1],民政登记为1906年4月1日[4],原名“王明臣”[1][5],乳名“锁住”[1]。王贯英上有二姊外,下有二弟王介其、三第王介臣、四弟王介右[5]

王贯英十岁受教于私塾教师田浩然[6],私塾位于桓村附近的侯庄[5]。年少时,王贯英曾因仰慕武训而去堂邑县柳林集看崇贤义塾[1]。后来,王贯英于单楼村创办单家国民学校[5]

约1930年,王贯英生女王庭兰[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王贯英至天津加入独立第十六旅,任机枪手。1933年,因在凌源县与日军作战升下士副班长。1934年秋,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训练,升上士。1937年,目睹七七事变[6]

王贯英是资深的国民党员[3]。抗战胜利后,王贯英以“山东义丐”之名反共宣传,编写《反共三字经》,并于1949年4月1日投稿广州《中央日报》,获部长程天放颁发奖金[6]

拾荒捐古籍

[编辑]

王贯英于1950年搭乘海鄂轮至台湾[7],从此以反共为誓而留起长须[6]。该年,王贯英携带扩音机、书籍自基隆开始环岛,在火车站进行反共宣传[8]。次年12月17日到1952年1月26日,王贯英从板桥镇开始,于台北县各乡镇宣传讲演,至内湖乡结束[9]。之后,他将各界捐赠购买一辆两轮手推车,装满大批反共抗俄书籍,继续在台湾各地宣传[10]

1956年,王贯英住在台北市馆前路、许昌街的违建,以收废纸为生,但该年9月30日遭到火灾[11]。战后初期,外省籍低层军人在台北南机场水源路一带堤防外搭违建而居[12]。王贯英便搬到该地的漳州街120巷50号[13],每日骑三轮车从中华路沿着武昌街等地靠捡拾破烂度日[14]

1955年,王贯英兴起动“捐书兴学”的心愿,在三轮车上写着“化缘积善,助学立人。请赐废物,功德无量”[6]。1961年,民间人士在云林县西螺镇筹设人文中学[15]。首次捐书的王贯英买300多册书捐给人文中学[6],书为价值新台币5万元的《通典》等[16]。同年,王贯英与陈五福等得到第四届好人代表[17]。12月13日在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接受表扬时,王贯英当场给总理事长谷正纲新台币200元,说要救助中国大陆同胞[18]

1964年,前台北市党部主任委员梁永章颁王贯英“高风亮节”的奖杯,及匾额“武训再生”[6]

1966年8月25日,王贯英发起组织“台北市废物兴学促进会”,设址于台北市济南路一段5号,期能筹设一所学校[19]。该年,薇薇夫人称赞王贯英这十几年来以拾荒的钱,买了不少书捐赠给学校图书馆[20]。1968年实施台湾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后,王贯英放弃建校,改以赠书为志向,如自费翻印《弟子规》赠送各机关学校及社会人士[13]。王贯英友人季耀回忆王贯英为捐书自奉甚俭,连食物发霉坏了还舍不得丢掉,便只好叫孙子以尊敬长辈名义定期送王贯英食物[4]

王贯英并在文化图书公司设一账户,定期缴款,以长期买书送人[16]。对于为何捐书以《古今图书集成》、《十三经注疏》、《二十五史》、《古今图书集成》等非热门的书为主,他解释是这些才能代表中华文化[6]。如1973年12月31日,王贯英在中国国民党台北市党部,赠送《十三经注疏》、《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三字经精解》、《康熙字典》、《纲鉴易知录》、《龙文鞭影》、《小学集注》给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1]国立国父纪念馆孙逸仙图书馆也曾获赠他捐的《十三经注疏》、《二十五史》、《资治通鉴[22]

王贯英也为贫苦向学的学生以“忠孝奖学金”支持,至1979年已帮助将近200名学子[6]

王贯英工作返家后,晚上便在桌前吟诗练字[23]。由薛兴国张梦机挑选数十首王贯英的诗作,编辑成书《拾荒者手记》[6]。王贯英在该书也提及对家乡的怀念,提到是环境孕育出他的志向[5]

创立图书馆

[编辑]

蒋经国国防部长任内时曾亲自去看王贯英,但不巧未遇,后来差人送给他棉被[6]。蒋经国亲自下纸条指示台北市政府协助,让王贯英开设图书室[3][24]。设置在南机场国民住宅第三期[25],馆址是中华路二段301巷291号地下室[14][24]。1978年4月5日,先总统蒋公诞辰纪念日正式开幕时,藏书在12000册以上[26]。次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楚崧秋来访,并赠最新版的《中华民国史画》[27]

此图书馆的藏书大多数都是1970年代由王贯英拾荒检来的或近民众丢弃不要的书,时下的热门畅销书、现代知名书一概付之阙如[28]。王贯英其中一个心愿是等反攻大陆成功,就要把这些书带回山东老家[24]。为了维持图书室运作,王贯英必须拾荒,因此先由民防队长李宝禄充当义务管理员[6]。由于图书室紧邻著菜市场,且地下室经常会有脏水从地下冒出,环境恶臭且潮湿,附近民众望之却步[24]。台北市立图书馆在1982年受命支援王贯英[24],将80几坪的贯英图书馆列为民众阅览室[29]。因王贯英要在馆内放置大堆的旧品与废物,又要住在馆内,以至于馆内无供人阅览空间,使北市立图书馆面临经营不善的指责[30]

1983年4月10日,国宾大饭店,王贯英、杨煦、林有川、刘天生、赵林月娥、王添丁、陈廖素珠、高政贤、林慎静、陈俊贤,获颁第一届吴尊贤爱心奖,由严家淦颁授[31]

1989年来此协助的王桂香回忆到任后第二年,王贯英身体就已很衰弱,有肺炎、失智等症状,因此必须照顾他的生活起居[32]。王桂香是辅仁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1978年入北市图书馆作约雇人员[29]。她在这必须都戴着口罩才好工作[28]。1990年8月23日,王贯英被她发现昏倒在馆内,经送和平医院诊治其脑中有血块,被要求转送台大医院急诊室,25日出院[33]。之后,王桂香长年在此工作,放假时也会来馆内看望王贯英是否安好[29]

王贯英在1990年说一天可赚400元,即加上月收3600元的一级贫户补助,因此可以捐书[34]

养老院休养

[编辑]

1996年4月,王贯英日前因肺炎复发在书堆昏倒,被王桂香送入和平医院[35]教育部次长杨朝祥在4月25日前往探视时[35],被王贯英拉着手说“我的书怎么办?我的图书馆怎么办?”[36]。26日下午,市长陈水扁、市馆馆长谢金菊前往探视[24]。11月12日下午,国立国父纪念馆颁发八十五年度社会教育有功团体及个人奖时,总统李登辉特颁“勤俭兴学”横额,由教育部长吴京转颁[14]。之前李登辉任职台北市长时,王贯英就获颁荣誉市民[3]

王贯英于1997年6月17日被市府送入爱爱养老院后,王贯英图书馆也在次日关闭[2]。王桂香被调至市立图书馆城中分馆[37]。25日晚,李登辉偕同夫人去爱爱院探视时,王贯英把总统赠的10万元部分又捐给爱爱院[38]。王贯英在养老院需每月耗费25000元,全由市府社会局负担[4]

王贯英被送入养老院之初,因想念他的图书馆,连哭了好几日[2]。季耀发起替王贯英立传,邀段彩华汇整[39]。7月22日下午,馆长谢金菊与姜穆、段彩华、司马中原等人会议上一致认为,到王贯英出生地作田野调查有其必要[40]。段彩华受十大杰出青年文教基金会赞助,1998年7月得到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帮忙而走访桓村[5]。段彩华将王贯英比喻为子路颜回、武训的综合体:服役时像子路,读孔孟圣书像颜回,兴学效仿武训[41]

爱爱院秘书朱流江朱流江回忆王贯英住爱爱院期间,李登辉和连战曾先后前往探视慰问[4]。1998年8月19日,王贯英见到段彩华带回的家乡照片,及得知弟弟们皆已去世、嫁到平阴镇李山头村的女儿尚在人世、及二弟王介其有儿子王庭训等消息,悲喜交集[1]

年迈去世

[编辑]

王贯英在1998年12月11日身体不适而去和平医院就诊,再于14日入仁济医院,15日0时55分便因败血症并发心肺衰竭病逝[4]。经中正区公所工作人员及忠勤里长方荷生等人紧急整理后,王贯英图书馆在次日开放作为临时灵堂时,市长陈水扁、市长当选人马英九、教育部长林清江、总统府秘书长黄昆辉文建会主委林澄枝、考试委员张鼎锺陆续前往上香悼祭[42]

金宝山董事长曹日章和王贯英都是1994年全国好人好事代表,曹日章主动和教育部联系,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相关协助,只酌收丧葬仪式、墓地等项象征性的费用新台币3元[43]。12月24日,讨论之后决定分别由教育部、台北市政府、王贯英遗产各负担1元,创下政府支出单笔费用最低的一次[44]

1999年1月14日,获褒扬令[45]。由连战出任治丧会荣誉主任委员、行政院长萧万长任荣誉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林清江任主任委员,蒋仲苓黄主文、马英九、陈水扁、程建人、林澄枝、韦伯韬陈健治詹春柏、巴信诚担任副主任委员[44]。19日,台北市第一殡仪馆景行厅告别式上,孙运璿、山东同乡会得到王贯英奖学金的学子等到场外,与王贯英相交五十年、已九十六岁的宋念慈在孙子陪伴下自树林镇前来,跪在灵前话别[46]。国民党追颁华夏一等奖章,并给予覆盖国旗和党旗[46]

纪念

[编辑]

市立图书馆馆曾要计划改善王贯英图书馆,但需耗资4、500万元,受限于财源,只有放弃[28]。1999年1月19日,市立图书馆馆长曾淑贤表示,市府已决定将市立图书馆古亭分馆更名为王贯英纪念图书馆,并设一专室来陈列王贯英部分藏书和相关文物[41]。12月20日,台北市长马英九及文建会主委林澄枝主持更名揭幕时,教育部长杨朝祥发言说:“仿佛那熟悉的脚踏车声再度啪踏响起,穿过大街小巷...”[36]

文建会为王贯英先生辟建纪念园,设于王贯英纪念图书馆外右侧[36]。上面刻着“日拉三轮车,一天两往还,拣来废弃物,送到垃圾店。余钱购经史,赠给图书馆,培养清寒士,为国育俊彦”[7]

2004年,王贯英纪念图书馆要为儿童室书架募款,举办起“寻找社区新武训”活动时,一位住附近、住家简陋的老妇人李高根,就捐出1万元[47]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段彩华. 少年王貫英(明臣)的故事. 联合报. 1999-01-19~20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戴安玮. 王貫英進養老院 哭了好幾天. 联合晚报. 1997-06-25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叶惠钦. 為國育俊彥 王貫英興學大夢戛止 現代武訓 廢紙一元兩元的賣 新書一萬兩萬的買 固本強國 一簞食一瓢飲 一手創辦圖書館. 联合晚报. 1998-12-15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马骥杰. 現代武訓走了 王貫英遺愛社會. 中央日报. 1998-12-16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9-06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段彩华. 為拾荒老人 王貫英寫傳. 联合报. 1999-01-18 (中文(台湾)).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王琦榕. 現代武訓——王貫英. 光华画报. 1979-05 (中文(台湾)). 
  7. ^ 7.0 7.1 石文南. 貫英圖書館 紀念現代武訓 平民教育家王貫英行乞興學 87年逝世後由政府處理後事 市圖古亭分館更名 以紀念他的義風義行. 中国时报. 2012-10-16 (中文(台湾)). 
  8. ^ 王貫英抵彰 宣傳反共抗俄. 台湾民声日报. 1951-01-05 (中文(台湾)). 
  9. ^ 義民王貫英 巡迴北縣宣傳反共 今在板橋明往樹林. 联合报. 1951-12-17 (中文(台湾)). 
  10. ^ 義丐王貫英 再度抵基宣傳反共. 联合报. 1952-03-17 (中文(台湾)). 
  11. ^ 北市館前路昨大火 附近違章建築盡付一炬 紙業公司大樓慘遭波及 損失約千萬火因偵查中. 联合报. 1956-10-01 (中文(台湾)). 
  12. ^ 萧博文、黄文博、林佩怡、黄哲斌. 《民國99台灣久久》起厝一百年 抽籤的記憶 鄉愁聚散離合地 國宅故事多. 中国时报. 2010-04-14 (中文(台湾)). 
  13. ^ 13.0 13.1 杨芳芷. 垃圾堆裏的 精神食糧 翻印「弟子規」感動服刑人. 经济日报. 1969-02-03 (中文(台湾)). 
  14. ^ 14.0 14.1 14.2 张志清. 「現代武訓」王貫英拾荒興學創設圖書館 總統頒贈「勤儉興學」橫額. 中国时报. 1996-11-13 (中文(台湾)). 
  15. ^ 人文中學報名昨截止. 台湾民声日报. 1961-09-10 (中文(台湾)). 
  16. ^ 16.0 16.1 拾荒老翁王貫英 宣揚我中華文化 捐款萬餘元購買經史 贈送美國聖約翰大學. 联合报. 1973-12-10 (中文(台湾)). 
  17. ^ 全國選出六九位 下月十二受表揚. 联合报. 1961-11-29 (中文(台湾)). 
  18. ^ 拾荒為生拯溺為懷 王貫英損款 助大陸難胞 致書救總願每年捐贈. 1961-12-14 (中文(台湾)). 
  19. ^ 拾荒者興學 捐圖書多套 王貫英 組興學會. 联合报. 1966-08-26 (中文(台湾)). 
  20. ^ 乐茞军. 薇薇夫人專欄 廢物不廢. 联合报. 1966-09-02 (中文(台湾)). 
  21. ^ 拾荒老翁宣揚文化 古籍一批贈送聖大. 联合报. 1974-01-01 (中文(台湾)). 
  22. ^ 國父紀念館今表揚 王貫英老先生 拾荒捐書義行. 联合报. 1975-11-10 (中文(台湾)). 
  23. ^ 王貫英詩作率真質樸 聯經公司決出版. 王贯英诗作率真质朴 联经公司决出版. 1978-06-01 (中文(台湾)).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林淑玲. 孤獨老人王貫英病榻上仍不願「與書分離」 陳水扁昨親往和平醫院探視 市府欲安排王先生住進養老院 老先生卻怎麼也不願離開他的「貫英圖書館」. 中国时报. 1996-04-27 (中文(台湾)). 
  25. ^ 拾荒興學老人王貫英病逝. 民生报. 1998-12-16 (中文(台湾)). 
  26. ^ 拾荒老者做善事 王貫英白手創建圖書館. 民生报. 1978-04-03 (中文(台湾)). 
  27. ^ 響應王貫英義舉 楚崧秋贈書. 民生报. 1978-04-07 (中文(台湾)). 
  28. ^ 28.0 28.1 28.2 林淑玲. 整修貫英圖書館相關單位傷腦筋預估經費需四、五百萬元 把對老先生的尊重和圖書館分開考量為宜. 中国时报. 1996-04-30 (中文(台湾)). 
  29. ^ 29.0 29.1 29.2 徐开尘. 王貫英拾荒興學 王桂香‘整荒’理書 不計專業出身背景 照料老人照料圖書館 甘之若飴了七年. 民生报. 1996-05-18 (中文(台湾)). 
  30. ^ 牛庆福. 貫英圖書館 成了市圖包袱. 联合报. 1993-06-02 (中文(台湾)). 
  31. ^ 吳尊賢愛心獎得獎人 獲嚴前總統贈獎表揚. 民生报. 1983-04-11 (中文(台湾)). 
  32. ^ 牛庆福. 王桂香 助人最樂 照顧拾荒老人七年如一日. 联合报. 1996-05-21 (中文(台湾)). 
  33. ^ 徐开尘. 拾荒勸讀老人 王貫英病倒 (中文(台湾)). 
  34. ^ 徐开尘. 現代顏回 王貫英 拾荒勤學 不改其志. 民生报. 1990-09-08 (中文(台湾)). 
  35. ^ 35.0 35.1 许宝仁. 拾荒老人 王貫英病倒 仍然不忘捐書. 民生报. 1996-04-26 (中文(台湾)). 
  36. ^ 36.0 36.1 36.2 蔡惠萍. 王貫英紀念圖書館啟用. 联合报. 1999-12-21 (中文(台湾)). 
  37. ^ 洪茗馨. 王桂香十年來任勞任怨服務王貫英. 中国时报. 1998-12-16 (中文(台湾)). 
  38. ^ 陈盈珊. 總統探視現代武訓王貫英 讚揚他對社會貢獻. 中国时报. 1997-06-26 (中文(台湾)). 
  39. ^ 王貫英傳記 徵求編寫人. 1997-07-22. 联合报 (中文(台湾)). 
  40. ^ 赖素铃. 小人物大作為 老作家 新作為 王貫英 存典範 徵資料 作傳記 段彩華 代執筆. 民生报. 1997-07-23 (中文(台湾)). 
  41. ^ 41.0 41.1 陈荣裕. 作家完成王貫英傳記小說 市圖貫英館籌備中. 中国时报. 1999-01-20 (中文(台湾)). 
  42. ^ 洪茗馨. 馬英九陳水扁赴王貫英圖書館上香致意. 中国时报. 1998-12-17 (中文(台湾)). 
  43. ^ 张志清. 王貫英將長眠金寶山墓園 園方僅象徵性收取三元費用. 中国时报. 1998-12-23 (中文(台湾)). 
  44. ^ 44.0 44.1 张志清. 王貫英身後三元費用由三個單位支付. 中国时报. 1998-12-25 (中文(台湾)). 
  45. ^ 何振忠. 生活筆記 李總統明令褒揚王貫英. 联合报. 1999-01-15 (中文(台湾)). 
  46. ^ 46.0 46.1 张梦瑞. 話別王貫英 老友說行誼 拾荒興學燈枯油盡 總統頒匾額並褒揚. 民生报. 1999-01-20 (中文(台湾)). 
  47. ^ 陈俍任. 新武訓 阿嬤慨捐萬元 王貫英圖書館募款 李高根拿出零用錢. 联合报. 2004-10-1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