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楚共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熊審
楚共王
前590年-前560年
政权 楚国
君主 楚共王
历时 31年
楚共王在位年在《春秋》经时代的位置

楚共王(前600年—前560年),或作楚恭王,出土楚国文献写作龚王[1]芈姓氏,名春秋时代楚国国君。楚庄王之子,而后参与了鄢陵之战

生平

[编辑]
  • 即位时年幼,由重臣令尹(相当于丞相子重专政。
  • 楚共王六年(前585年)发生“子仪之乱”,大夫析公逃到晋国,成为谋士,这是“楚才晋用”的典故。
  •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6月,在鄢陵地区(今河南鄢陵西南),晋楚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鄢陵之战,楚共王中箭,眼睛负伤,公子茂成了俘虏,军帅子反自杀。

前560年,楚共王生了病,告诉大夫们说:“我没有德行,年幼的时候就做了一国之君。生下来十年先君楚庄王就去世了,没有来得及学习师傅和保傅的教训而承受了继承王位这许多福禄,因此缺乏德行而丧失了先君的霸业,在鄢陵之战损失了军队,让国家蒙受耻辱,使大夫们担心,这都是我的罪行,都够严重的了。如果由于大夫们的福气,我得以保全首领而善终,在这些祭祀安葬的事情上,得以在祢庙中追随先君,只能请求给予‘灵’或者‘厉’的恶谥了,请大夫们选择吧。”楚国的大夫们没有人回答,楚共王下达五次命令以后才答应了[2][3]

这年秋季,楚共王去世,等到下葬的时候,令尹子囊和大家商量谥号,有的大夫说:“国君已经有过命令了。”子囊说:“不行,侍奉君王的人,要先称道国君的善行而不能依从他的过失,国君是用‘共’来命令的,怎么能不用这个字呢?声威赫赫的楚国,国君驾临而治,安抚着蛮夷,大规模的征伐南海,让他们从属于诸夏,这份光荣可以说很大了,有这样的光荣,又知道自己的过错,可以不说是共吗?如果首先称道国君的善行,请以‘共’为谥号。”大夫们都听从了他的意见[4][5]

家庭

[编辑]

父母

[编辑]
  • 父亲:楚庄王
  • 母亲:楚庄夫人,于前564年十二月去世,楚共王正在进攻郑国,得知母亲去世,楚共王没有使郑国屈服,就率军回国。没有资料证明《左传》记载的楚庄夫人与《列女传》记载的樊姬是否为同一人物。

妻妾

[编辑]
  • 秦嬴,秦景公的妹妹,楚共王的夫人。
  • 巴姬,姬姓,名不详。她出身巴国,是楚共王宠妾。

子女

[编辑]

共王有五个宠爱的儿子:公子昭公子围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没有嫡长子可立。于是祭祀占卜吉凶,共王暗中和巴姬宗庙内埋藏一块璧玉,然后召见五个公子斋戒入内,公子昭跨璧而过,公子围用手肘爬过,公子比、公子黑肱都远离璧玉,没有从上面经过。公子弃疾年幼,被抱进庙,一拜再拜都正好压在璧上,最后果然由公子弃疾一系继承了楚国的王室

前任:
楚庄王
楚国君主
前590年—前560年
继任:
楚康王

注释

[编辑]
  1. ^ 董珊.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爲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爲謚因以爲族”的讀法.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〇〇八年八月 [201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2. ^ 《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3. ^ 《国语·楚语上》:恭王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失先君之业,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若得保其首领以殁,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为‘灵’若‘厉’。”大夫许诺。
  4. ^ 《左传·襄公十三年》: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谥,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共’。”大夫从之。
  5. ^ 《国语·楚语上》:王卒,及葬,子囊议谥。大夫曰:“王有命矣。”子囊曰:“不可。夫事君者,先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若先君善,则请为‘恭’。”大夫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