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温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温汤

温泉(英语:hot spring)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温较环境年平均温高摄氏5度,或华氏10度以上。在学术上,涌出地表的泉水温度高于当地的地下水温者,即可称为温泉。温泉的形成是泉水从地壳升上来的地下水经由地热加热而产生。地壳上有很多地方偏布地热温泉。某些温泉的水温是适合人们泡澡,如果太热的温泉若浸泡可能会造成烫伤或死亡。

定义

[编辑]

不同国家对于温泉的定义稍有不同:

  • 根据中华民国温泉法中,温泉定义是符合温泉基准之温泉水及水蒸气(含溶于温泉水中之气体)。温泉水包括自然涌出或人为抽取之温水、冷水及水蒸气(含溶于温泉水中之气体),在地表量测之温度高于或等于30℃者;若温度低于30℃之泉水,其水质符合温泉水质成分标准者,亦视为冷泉,例如苏澳冷泉
  • 日本温泉法认为:地下涌出之温水、矿水、及水蒸气与其他气体(碳氢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天然瓦斯除外)。温度:高于或等于25℃;如温泉低于25℃,其水质符合之规定19种物质(日本温泉法附表)其中一种以上者。
  • 韩国温泉法规定温泉指地下涌出,温度高于或等于25℃之温泉,水质成分对人体无害者。(但对水质成分并无规定)
  • 部分欧美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以高于20℃之泉水;美国则定在70F(21.1℃)以上者为温泉。

分类

[编辑]

温泉的分类方式有许多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可以化学组成、地质物理性质、温度生物,来加以分类。

依化学组成分类(各国对温泉化学组成的定义方式不同,以下为以中华民国温泉法来说)

温泉中主要的成分包含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

除了这三种阴离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为主的温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盐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盐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钙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镁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铁泉(又称青铜泉)。此外,食盐泉也称盐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盐的多寡,区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

依地质分类

以产生温泉的地质特性,可将温泉分类为火成岩区温泉、变质岩区温泉、沉积岩区温泉。

依物理性质

根据温泉的温度、活动、型态等物理性质,可将温泉分为普通温泉、间歇温泉沸泉喷泉喷气孔(或硫气孔)、热泥泉六类。

依温度

依温泉流出地表时与当地地表温度差,可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沸腾温泉四种。

依生物

某些适合生长在高温的微生物,例如古菌

形成条件

[编辑]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分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沈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温泉利用对健康的影响

[编辑]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善用温泉, [1]甚至连猕猴也会利用温泉来保护自我免受寒冷。 [2]希腊荷马年代(约公元前 1000 年),沐浴主要是为了卫生习惯,但到了希波克拉底年代(约公元前 460 年),温泉被认为具有治愈能力。之后,温泉受欢迎程度就逐渐升高。尤其是温泉浴在日本已经使用至少 2000 年,一向是人们清洁和放松的场所,其治疗价值也逐渐受到重视, [3]现今温泉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

中国古籍《水经注》提到温泉可治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唐太宗晚年写《汤泉赋》:“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

现今温泉水质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对人体健康及疗愈有正面的作用:

  • 单纯泉:也称中性泉,为摄氏25度以上、含微量温泉成分的泉水。单纯泉刺激性较低、无色无味。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修复组织。
  • 食盐泉:食盐泉的成分依所含食盐的多寡,可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两种,皆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能改善妇人病、糖尿病等。若饮用此泉水可治疗相关疾病
  • 硫磺泉:俗称“臭蛋泉”或皮肤之汤,能够软化皮肤角质层、止痒、解毒、排毒,是慢性皮肤病的有效疗汤,但是因为刺激性强,肤质敏感者要注意,以免产生负作用。硫磺泉中的碳酸气体,对金属制品容易产生腐蚀作用,如果在小空间或换气不良的场所泡硫磺泉,需非常小心硫化氢瓦斯的中毒作用。
  • 重曹泉(重碳酸钠):俗称美人汤或碱性泉,泉色清无臭,酸碱值约在7左右,涌到地表时约为58℃,洗后光滑柔细不黏腻,由于富含钠、镁、钙、钾、碳酸离子等矿物质成分,因此不论是浸泡、沐浴或经处理后成为矿泉水饮用,都对身体健康极有帮助,被誉为“温泉中的温泉”。
  • 碳酸泉:俗称心脏之汤或气泡汤,含有二氧化碳,泉温较一般温泉水低,能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血压下降,改善心血管功能帮助血管血液循环,所以泡起来不会有急速脉抟加快的现象,此外碳酸泉因含有二氧化碳成分,会在皮肤表面呈现氧泡有轻微按摩作用。台湾的碳酸泉分布有北部大屯山区及全省各地都有碳酸泉,著名的有:谷关温泉、东埔温泉、卢山温泉、不老温泉、四重溪温泉、文山温泉、仁泽温泉等,日本则较少碳酸泉。

但温泉中也有一些微生物,对人类有传染性:

  • 福氏内格里虫是一种地底的变形虫,俗称“食脑菌”,生活在温暖的无盐水域中,如果不慎进入沐浴者鼻腔,变形虫会沿着嗅觉神经进入脑部,导致致命的福氏内格里阿米巴脑膜脑炎[4][5][6]
  •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泥生变形虫(棘阿米巴变形虫)可以透过温泉传播,经由眼睛或开放性伤口进入人体。 [7]寄生原虫可造成腹部不适、间歇性下痢、或腹泻便秘交替、发烧寒颤、拉血便或黏液便。如果病原体从肠道入侵血中,可能跑到肝脏或脑部等形成脓疡。
  • 军团菌属(退伍军人症)也可以通过温泉传播,[8][9]可能引发非典型肺炎,会产生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肌肉疼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根据医学研究,淋球菌可经由温泉感染。当温泉水接近人体体温及微酸,病原体可能存活在其中,[10]可引发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以尿道炎、子宫颈炎最为常见。

温泉与健康休闲产业

[编辑]

当日本还在人们沐浴不普及的时代,卫生知识不足,传说温泉对伤病有疗效,因此成为传说中的圣地。许多温泉起源都有类似之处,传说有鹿、鹤、鹭等动物在温泉中自行愈伤。另外,在佛教高僧鼓励下,人们养成温泉入浴的习惯。

日本明治时代,温泉科学研究逐渐盛行。到了昭和时代,温泉医学和分析化学更加验证温泉的医疗效果,人们对于温泉的使用更加普及。1931年,温泉疗法的研究扩展到日本各国立大学,九州大学特别在别府温泉所在地开设温泉疗法研究所。1935年日本温泉气候医疗学会成立,温泉在医学的研究展开。该学会在鸟取县三朝温泉,进行温泉与现代医学的研究,又在1939 年建立温泉疗养院,关注温泉中的元素作用。二战后设立别府温泉治疗研究所,以支援原爆幸存者

现今日本《温泉法》对于温泉医疗作法的“适应”及“禁忌”都有详尽的科学规范。在预防医学兴起后,温泉与健康产业发展有更多的结合。日本冈山县汤原温泉打造全镇的温泉配套设施,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例如“人体船坞宿泊方案”(人间ドック付宿泊プラン)设有医院和温泉住宿设施,供人们在此“停泊住宿”并休养,并以“温泉指南”教育人们正确的温泉入浴,以得到预防医学的正确疗效。除了人体健康产业外,在岩木汤本温泉甚至设立“赛马康复中心”,供竞赛马匹透过温泉疗养方式维持健康。

1929年,日本国民新闻举办名为“全国16优选温泉”的读者投票活动,引起民众对于温泉休闲的关注。结果神奈川县箱根温泉静冈县热海温泉等大型温泉乡纷纷入选。但此票选对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温泉,也形成一股潮流追风,许多温泉探秘者沉醉于偏乡的高品质矿泉,并享受静谧的氛围,益加促进温泉旅游的文化[11]

温泉的使用与利用

[编辑]

一般温泉有大浴场、浴池、露天浴池等形式,有多种入浴方式和使用方法,以温泉国度日本为例:

  • 冲力浴:大量温泉从高处流出,人以站立或坐姿在温泉落下处,以获得水冲力按摩。例如大分县的筋汤温泉及铁轮温泉。
  • 站立浴:以深浴槽的入浴式,享受温泉水压在腰部的按摩效果,也可借助在水中的轻移身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例如岩手县的铅温泉。
  • 躺卧浴:温泉设备提供躺卧方式,让身体放松泡汤。例如新潟县汤之谷温泉乡。
  • 足浴: 将双足浸泡在温泉中的疗养方式,足浴多设立在户外而且免费提供。例如鹿儿岛县国道220号道路驿站,足浴设施长达60米,是全日本最长。
  • 蒸汽浴:用温泉蒸汽供身体疗养的浴池。例如大分县的铁轮蒸汽浴将菖蒲铺在地板以温泉加热,释出香味以疗养。
  • 砂浴:工作人员加热温泉天然硅砂,掩盖仰卧者的身体部位以疗养。例如鹿儿岛县的宿温泉、大分县的竹瓦温泉及海浜砂汤。
  • 岩盘浴:利用温泉加热地上的天然石板,以产生远红外线的温泉设施。例如秋田县的玉川温泉。
  • 泥浴:是浑浊如泥水般的温泉,依温泉矿物的不同,颜色从土黄泥色到白浊灰色都有。例如大分县明番温泉、熊本县的地狱温泉铃之汤、鸟取县的三朝温泉、秋田县的五所岳温泉。
  • 饮用泉:喝特定种类的温泉,以增强身体的疗养效果,碳酸泉特别受到推崇。在日本,碳酸泉曾用作苹果酒的原料,例如有马温泉的“有马苹果酒” [12]

温泉除了可作泡汤之外,还能作为保暖、发电温室、植物栽种、水产养殖等作用。

温泉记号

[编辑]

温泉记号♨,Unicode编码(U+2668)[13]

其起源共有三种不同说法,详情参见温泉记号

温泉符号

各地温泉

[编辑]

北美的温泉

[编辑]
美国的温泉分布

北美洲(包括阿拉斯加)有数千座温泉。其中有许多是在二千万到四千五百万年前,由于激烈的火山运动而形成的。这些温泉的规模从最小的小泉到接近间歇泉;从像加州桥港北方Fales Hot Ditch的小泉到亚利桑那州Tonopah英语Tonopah的地下湖(它曾经给在托诺帕营业的至少七座温泉浴场提供了天然矿泉水,有两座这样的温泉浴场的遗迹现在依然可以看得到)。

亚利桑那州Tonopah英语Tonopah,温泉水自己从地下涌出大概已经有上千年了。美洲原住民因此把这里取名为Tonopah,意思是“灌木下的热水”。北美原住民将温泉视为神圣的治疗之地。虽然邻近之处并没有印地安遗迹,但是磨辗谷物的臼洞、陶器碎片和其它物品依然可以显示游牧的猎人及采摘植物者在此地活动多年。北美洲和南美洲每一个主要温泉都有被原住民使用过的纪录,有些温泉存在已经超过一万年。

此外在Tonopah现存温泉及其附近有数百件高品质的箭镞被发现,这表示这里曾是个猎场。人造物品的丰富,显示出温泉对史前人类的重要性。

美洲原住民总是以全裸的状态使用这些自然灵地。敌对的部落,即使是在战争中,如果在同一个温泉中相遇,所有冲突都会停止,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是在神圣的土地上。交谈总是轻声细语,但是更常见的是完全不交谈。

欧洲的温泉

[编辑]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发温泉治疗的地区[来源请求]。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温泉疗养地。

亚洲的温泉

[编辑]

泡汤需知

[编辑]

因为温泉多为公共场所,因此入汤前最后可以先行以下:

  1. 进入浴池前,要先在池外将身体冲洗干净。
  2. 不要将毛巾带进温泉池内,可将毛巾放在浴池边或褶起来放在头顶上。
  3. 不要在温泉池内洗头或洗身体,不可在温泉池内使用香皂或洗发液。
  4. 不要在温泉池内大声喧哗,打闹,游泳或奔跑,要保持安静。
  5. 大量饮酒后不可马上入浴,以防摔倒或出现溺水等其它危险。
  6. 不要将温泉浴室内的吹风机、化妆品、梳子等带出浴室。
  7. 长途旅行后不要马上洗温泉,要做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温泉浴。
  8. 在进入温泉之前,要先用小木桶取少量温泉水浇在身上,让身体适应水温后再进入浴池浸泡。(可避免骤然血压降低和贫血引起的头晕)
  9. 空腹时和饭后应避免洗温泉,以避免引起贫血和消化不良。
  10. 避免酒后入浴,饮酒后入浴最容易引发事故(如心脏或血管系统疾病)。
  11. 温泉水温分低温和高温,低温一般在35至38度之间,而高温一般在39至45度左右,入浴时,要由低温泉开始,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再进入高温泉浸泡。
  12. 入浴时间一般为一次浸泡5至10分钟左右,反复2至3次。水温低的温泉可在20至30分钟之间。每天的入浴次数应在2至3次之内,不宜频繁入浴。如入浴次数过多,将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反而引起疲劳,事与愿违。
  13. 入浴后无需再洗淋浴,用毛巾轻擦全身既可,这样温泉中的微量元素可留在皮肤上,并被吸收到体内,达到预期效果。
  14. 出浴后注意不要着凉,要穿好浴衣后回房间慢慢休息。
  15. 出浴后应适当饮水或喝些饮料,以补充损失的水分。

泡汤禁忌

[编辑]

有以下状况者,禁止泡汤:

  1. 癌症、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摘除或治愈者。
  2. 各种急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发烧患者。
  3. 结核以及结核性疾病患者。
  4. 伤寒赤痢流感等传染病患者。
  5. 心脏病、恶性贫血、紫斑病、白血病、癫痫、脊椎骨疽、胸膜炎患者。
  6. 极度衰弱以及极度营养不良者。
  7. 怀孕初期与临产期的孕妇。

另外有些地方可能还存在其他规定:如日本部分温泉规定刺青者或可能为暴力团成员者不得进入。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van Tubergen, A (1 March 2002). "A brief history of spa therapy".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61 (3): 273–275. doi:10.1136/ard.61.3.273. PMC 1754027. PMID 11830439.
  2. ^ Takeshita, Rafaela S. C.; Bercovitch, Fred B.; Kinoshita, Kodzue; Huffman, Michael A. (May 2018). "Beneficial effect of hot spring bathing on stress levels in Japanese macaques". Primates. 59 (3): 215–225. doi:10.1007/s10329-018-0655-x. PMID 29616368. S2CID 4568998.
  3. ^ Serbulea, Mihaela; Payyappallimana, Unnikrishnan (November 2012). "Onsen (hot springs) in Japan—Transforming terrain into healing landscapes". Health & Place. 18 (6): 1366–1373. doi:10.1016/j.healthplace.2012.06.020. PMID 22878276.
  4. ^ 美男童游湖戏水 竟感染“食脑菌”而死亡. 自由时报. 2012-07-20 [2012-10-10].
  5. ^ Shinji Izumiyama; Kenji Yagita; Reiko Furushima-Shimogawara; Tokiko Asakura; Tatsuya Karasudani; Takuro Endo (July 2003).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Naegleria Species in Thermal Waters in Japan". J Eukaryot Microbiol. 50: 514–5. doi:10.1111/j.1550-7408.2003.tb00614.x. PMID 14736147. S2CID 45052636.
  6. ^ Yasuo Sugita; Teruhiko Fujii; Itsurou Hayashi; Takachika Aoki; Toshirou Yokoyama; Minoru Morimatsu; Toshihide Fukuma; Yoshiaki Takamiya (May 1999). "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due to Naegleria fowleri: An autopsy case in Japan". Pathology International. 49 (5): 468–70.
  7. ^ CDC description of acanthamoeba
  8. ^ Miyamoto H, Jitsurong S, Shiota R, Maruta K, Yoshida S, Yabuuchi E (1997). "Molecular determination of infection source of a sporadic Legionella pneumonia case associated with a hot spring bath". Microbiol. Immunol. 41 (3): 197–202. doi:10.1111/j.1348-0421.1997.tb01190.x. PMID 9130230. S2CID 25016946.
  9. ^ Eiko Yabauuchi; Kunio Agata (2004). "An outbreak of legionellosis in a new facility of hot spring Bath in Hiuga City". Kansenshogaku Zasshi. 78 (2): 90–8. doi:10.11150/kansenshogakuzasshi1970.78.90. ISSN 0387-5911. PMID 15103899.
  10. ^ Goodyear-Smith, Felicity; Schabetsberger, Robert (2021-09-17). "Gonococcus infection probably acquired from bathing in a natural thermal pool: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15 (1): 458. doi:10.1186/s13256-021-03043-6. ISSN 1752-1947. PMC 8445652. PMID 34530901.
  11. ^ メディア・イベントと温泉―“国民新闻”主催 (PDF) - 群马大学教育学部纪要 人文・社会科学编 第 54巻 67―83页 2005 関戸明子
  12. ^ 有马苹果酒(2016 年 10 月 4 日)
  13. ^ FileFormat - Unicode Character (HOT SPRINGS). [201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5). 
  14. ^ 台灣交通部觀光局.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5). 
  15. ^ 日本关东的温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2-02.

进一步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温泉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