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拉尔日军工事及万人坑遗址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海拉尔要塞
海拉尔日军工事及万人坑遗址
海拉尔日军工事地下隧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
分类革命遗址及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
时代1934年至1937年
编号3-10
认定时间1996年5月28日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遗址旁边的纪念馆
image icon 经修复的日军工事内部
image icon 部分从万人坑捡获的人类骸骨(一)
image icon 部分从万人坑捡获的人类骸骨(二)

海拉尔日军工事及万人坑遗址(其中日军工事又被称为“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或“海拉尔筑垒基地”),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是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及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时,侵华日军在海拉尔修建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并把参与修建的中国工人集体杀害,形成了共占地21平方公里的日军工事遗址,以及长150多米、宽80多米的万人坑。海拉尔日军工事及万人坑遗址在1996年5月28日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建立了纪念馆。

历史

[编辑]

日本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带),并加紧军事部署[1][2]。海拉尔地区位于中国、苏联蒙古的交界,向南可藉以支援侵略中国的行动,向北可以抵御苏联的进攻、或是进攻苏联[2]。于是,侵华日军在1934年6月开始在海拉尔建设防御工事[2]

数万名中国工人参与了海拉尔日军工事的建设,其中有些是被强行抓来的[2]。日军亦以哄骗的手法,从东北地区以至河北山东等地招来大量贫苦农民,从而招募人手来修建工事[1]。例如,有参与招募的中国人骗贫民说去开荒,开出相当吸引的待遇,并向自愿报名的民众派发金钱;但是,招募回来参与修建日军工事的工人待遇欠佳,遭到日军的监视,而且他们因自愿报名而获派的款项均被扣起[3]。大量工人在工程中因疲劳、疾病、饥饿而身亡,或是被人打死;日军会扔掉病死工人的尸体,也有工人被迫把其他工人的尸体扔掉[1][4]:158[5]:350。患病工人失去了利用价值,不会获得治疗,而是会遭到日军杀害;由于棚子的结构问题,火灾和山洪暴发导致了大量工人伤亡[6]

日军在海拉尔的军事工程于1937年末完工[1]。为了不泄漏这机密的庞大工事,日军先用粗铁丝贯穿几名工人的肩胛骨,以防他们逃脱,然后把工人们枪杀活埋;尸体被弃至位于工事附近的沙坑里,形成了万人坑[7][8]。截至2010年,已知曾参与建设海拉尔日军工事、最终生还的工人只有张玉甫一人[6]。1945年8月,苏日战争爆发,苏联红军进攻海拉尔,日本驻扎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靠这些工事来抵抗;苏联最终成功击败海拉尔要塞的日军,占领海拉尔[1][9]。在战争中,北山的地下工事有几处地方被毁,地道有三处较为完整的洞门;东山西山敖包山等地的地面工事均遭到炸毁,只能看到一些残迹;敖包山阵地是苏联红军主攻的阵地、战火最激烈的地区,地上和地下的日军工事均受到严重毁坏[5]:346[1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军政机关非常重视海拉尔的日军工事遗址,并组织勘查队到遗址勘查[5]:346。海拉尔日军工事的唯一生还工人张玉甫指证日军虐待中国劳工;他曾经两度被迫扔掉其他工人的尸体,从而带领考察人员找到海拉尔万人坑的准确位置[4]:158[5]:350。现在,海拉尔日军工事遗址上建立了一座纪念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11]

结构

[编辑]

日军工事

[编辑]

海拉尔日军工事共占地21平方公里,地上和地下均有建筑;地下的工事深约17至19米,与地上互相连通[9]。整个工事有5个设于城市四周高地的抵抗枢纽部(防御主阵地)、以及10个设于抵抗枢纽部之间的高地的辅助阵地,从而建立森严的防御体系,其中以敖包山和北山的阵地为主体[9]。北山和敖包山的工事均有优良的电力、照明、通讯、排水、通风、防毒、防化、防守系统,其中北山的地下工事用作驻扎军队和军用仓库,敖包山的地下工事则是作战阵地[12]

北山阵地是二号阵地(即“二地区”),被日军称为“河南台”[10]:26。该阵地是海拉尔日军工事的指挥中心,亦是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设施最齐全的环形防御阵地,设置了关东军第80混成旅团司令部[1][13]。阵地的地上工事有逾30个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明暗堡和防护性建筑物,以及反坦克壕迫击炮、指挥所等军事设施[1][13]。地下有钢筋混凝土筑成的一条主干道和10条支干道,合共有超过4,000多米长的地下通道;北山阵地的地下工事设有水管电缆铳眼和通风孔,以及指挥室、发电室、通讯室、仓库、厨房等59个不同用途的房间,储存大量能军备和粮食,能完全保障生活和战事所需的供给[1][13]

敖包山阵地是一号阵地(即“一地区”),被日军称为“安堡山地区”,为海拉尔日军工事的前沿阵地,用以抵抗苏联进攻[10]:26。该阵地的地上工事设有反坦克壕、反坦克障碍物、以及四通八达的步兵交通壕,还有碉堡、发射阵地、指挥所等军事设施;敖包山本来没有树木,但日军在山上种植了许多杨树,用来掩盖地下的工事[10]:26。地下工事方面,敖包山阵地的有15个位于地下的房间,以及三个与地上工事相通的洞口[10]:26

除了北山阵地和敖包山阵地,海拉尔日军工事的主阵地还有南松山阵地、东南山阵地和东山阵地,其中东南山阵地和东山阵地均以地上工事为主,南松山阵地则设有地下工事[14]。辅助阵地方面,东台、北松山满头山这三个辅助阵地只有碉堡、发射点等地上工事,与主阵地构建犄角防御[14]

万人坑

[编辑]

海拉尔万人坑长150多米、宽80多米,是满蒙防线上最大的万人坑[4]:158[7]。万人坑位于敖包山和北山之间,处于谷地;它是一块形似锅底的巨型洼地,西北部为高处、东南部为低处[4]:158

保护和开发

[编辑]

海拉尔日军工事及万人坑遗址在1996年5月28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及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15]。遗址又在1997年9月被确立为“海拉尔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2月成为“盟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收录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成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13]。海拉尔日军工事遗址是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工作最好的一处[16]

海拉尔日军工事遗址上建立了一座纪念馆,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占地110公顷,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11]。地上部分有分为四个展厅的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以及战争遗迹和模拟战争场景,这些设施运用了科技来介绍战争场景和旅游景观;纪念园还展出了T-34坦克红旗二号导弹米格-15战斗机等军备,供游人观看和触摸[16][17]。地下部分则是复原后日军的地下工事,有司令部、宿舍、卫生室、通讯室等房间,亦设置了照明设施[11][17]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巴特尔曾参观这座纪念馆,赞扬它是自己看过的最佳军事题材博物馆[17]。游人参观纪念馆后,多会对日军工事感到惊奇,但他们对博物馆的藏品一般印象不深,而博物馆也面临功能欠缺、宣传不足、游人较少等问题[10]:27

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迪辉提出了65条以抗日战争为题的红色旅游路线,其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是“呼伦贝尔—海拉尔—满洲里线”的景点之一[18]。学者认为,海拉尔日军工事遗址可以作为爱国教育之用,并提出了多项有助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建议[10]:28

图册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叶攀 (编); 高平. 海拉尔日军要塞 数万中国劳工的血泪史. 光明日报. 2015-08-19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1). 
  2. ^ 2.0 2.1 2.2 2.3 王燕灵. 牧草掩映下的历史——海拉尔纪念园观感. 离退休干部工作网站. 2015-09-10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3. ^ 曹晋杰. 海拉尔要塞劳工血泪深仇录. 纵横. 2005, (5). 
  4. ^ 4.0 4.1 4.2 4.3 梅桑榆. 日军铁蹄下的中国战俘与劳工.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 ISBN 9787801992673. 
  5. ^ 5.0 5.1 5.2 5.3 郭素美; 车霁虹. 日军暴行录: 黑龙江分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ISBN 9787500054146. 
  6. ^ 6.0 6.1 丁凤泽. 中国劳工的累累白骨. 呼伦贝尔日报.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7. ^ 7.0 7.1 康文魁 (编). 内蒙古多处文物遗迹成为日本侵华文物实证.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14-03-25 [2016-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8. ^ 吴天威.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迫害致死中国劳工近千万. 抗日战争研究. 2000, (1). 
  9. ^ 9.0 9.1 9.2 2014-08-28. 特写:探访草原上最大的侵华日军要塞. 新华网.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孛·蒙赫达赉. 关于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教育功能的思考.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 14 (3). 
  11. ^ 11.0 11.1 11.2 11.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中华英烈网.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12. ^ 赛航; 金海; 苏德毕力格. 民国内蒙古史.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 
  13. ^ 13.0 13.1 13.2 13.3 历史遗迹. 中国海拉尔门户网. 2010-03-06 [2016-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14. ^ 14.0 14.1 陈鹏. 侵华日军海拉尔军事要塞. 思想工作. 2008, (5). 
  15. ^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16. ^ 16.0 16.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6-01-07 [201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17. ^ 17.0 17.1 17.2 cmsnews2007 (编); 徐俊峰.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成红色旅游新地标. 呼伦贝尔日报. 2008-07-18: 2 [201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18. ^ 古剑 (编); 韩雅洁. 全国红办公布65条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中国网. 2015-08-31 [201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