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因茨偷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海因茨偷藥

劳伦斯·柯尔伯格在他最初的研究中,所使用的伦理困境是“海因茨偷药”(英语:Heinz dilemma[1][2]

海因茨的妻子罹患了一种罕有的疾病,濒临死亡,唯一的希望是一个药剂师刚发明的药物, 但是价格高昂。这种药物的成本只有200美元,药剂师却要卖2000美元。但海因茨举家只能拿出1000美元。他把所有钱都给了药剂师,然而药剂师还是拒绝了;海因茨请求能否以后再支付余下的或分期付款,却仍遭到药剂师的拒绝。绝望中,海因茨开始考虑偷药。海因茨应为他的妻子进店偷药吗?这样做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呢?[1]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认为海因茨该怎么做并不重要。柯尔伯格理论要求参与者回答的形式是:重要的是什么。[3]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论据,分别属于6个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1][4]

阶段 海因茨不应该偷药的原因 海因茨应该偷药的原因
第一阶段 服从、惩罚 他会因此被捕入狱,意味着他成了一个坏人 药只值200美元,并不是药剂师的要价那么高,海因茨曾经提出愿意付钱,而且他又没有偷别的东西
第二阶段 利己主义 监狱是个可怕的地方,坐牢可能会比丧妻更难受 如果他的妻子获救,就会活得更快乐,即使他被捕入狱服刑
第三阶段 人际和谐、一致 偷窃是坏事,而他不是一名罪犯 这是他妻子的盼望,他也想成为一个好丈夫
第四阶段 法律、秩序 法律禁止偷窃,这是非法的 必须为行动的后果负责
第五阶段 人权、社会契约 科学家有权得到公平的报偿。即使他的妻子生病了,也不能证明他的行为是正确的 不管法律如何规定,每个人都有选择活下去的权利
第六阶段 普遍的人类伦理 其他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也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生命的价值 拯救生命的价值高于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引用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柯尔伯格, 劳伦斯. 道德发展散论,第一册:道德发展的哲学. 旧金山: Harper & Row. 1981. ISBN 978-0-06-064760-5. 
  2. ^ {{Heinz_dilemm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柯尔伯格, 劳伦斯. 从“是”到“应该”:自然主义谬论如何道德发展研究中侥幸成功. 纽约: Academic Press. 1971. 
  4. ^ Shaffer, David R. 社会与人格发展 5. Wadsworth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0-534-6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