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气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氣感

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可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减年、开发潜能等目的。

此概念发明于1979年7月15日,中国国务院召开的“中国气功汇报会”中,将各种不同来源和原理的传统练养功夫统一称为“气功”。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来源请求]

历史

[编辑]

气功发源地是中国。已知与气功一词相关的最早纪录,首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描述气术的修练法[1],有关气的概念历史则更为悠久,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气功的研究

[编辑]

1955年,河北威县人刘贵珍开始在试验内养功的基础上主持气功疗法的临床和教学工作。1957年,刘贵珍所著《气功疗法实践》和他主持下编写的《内养功》出版,并被翻译成印尼等语种,他的气功概念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引起了第一次全国性气功高潮,陈毅林伯渠谢觉哉等领导人也进行了练功题词。1966年文革开始后,第一次气功热潮被迫中止。直到1976年,气功重新获得解放。[2]

王任重在第二次气功浪潮的推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部等重要部门都对气功进行了研究,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为气功热潮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推动作用。

中国中医研究院在1983年成立了气功研究室,1986年建立了气功学硕士学位。

分类

[编辑]

又称排打气功,气功武术的一种。练习者经过长期练习与意念导引,利用本身肉体肌肉与骨骼的力量,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形成强固的防御,以抵御外界的攻击。硬气功的练习者,可以意念来强化身体的某一个部分。

软气功

[编辑]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气功的要素

[编辑]

调心

[编辑]

“调心”是气功的主要锻炼内容,也是区别于其它体育运动(例如体操)的根本要素。调心的基本内容包括“入静”和“存想”。“存想”就是通过意念想象一个境界,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和调整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调心是气功的核心和难点,需要顽强的毅力和长期的锻炼才能成功。

调息

[编辑]

“调息”又称“吐纳”,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即吐出浊气,呼入清气的过程。气功认为吐纳能把中的浊气从中呼出,再由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修炼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来源请求]。《云笈七签》认为吐纳过程可以吸取生气,吐出死气,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调形

[编辑]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的概念

[编辑]

本来字义

[编辑]

气本义是指空气,延伸人的呼吸。 广义而言,气是“能量”的统称,中国道家的练气公式“练气化精,练精化炁,练炁化神,练神还虚”即指明气有气、精、炁、神四种层次[3]

中医的概念

[编辑]
  1. 六气:-人体感受到的六种‘气候变化’或‘外在影响’,如果从此生病、是为六邪。即风、寒、暑、湿、燥和火。风疹,指像风一样,突然而来; 而且又有不定位置,可以到处走的疹.
  2. 气可以用来指涉生理现象,如营气卫气、宗气[4]、浊气等等。这处用的概念有点不同. 营气来自水谷精华(也就是食物中的营养),它能营养身体. 这是中医以一个作用的角度去形容人体的"动力"来源.

其他

[编辑]

除了生理现象外;也被用来描述情绪现象和意识现象,如正气、邪气等等。关于在气功里“气”的本质,还没有定论。

气功派别

[编辑]

气功在历史上处于民间流传的状态,并形成了医家[5]儒家[6]道家[7]佛家[8]、武家[9]等众多的流派。医家气功强调保健、延年,道家气功讲求性命双修,佛家密宗气功讲求明心见性,武术气功则注重强化肌肉,发劲等技击应用。气功与建立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内观修行有着本质的区别。(待查证,此一依附关系与历史史料发展不符合)

按照气功功法的特点,可以分为导引派、吐纳派、静定派、存想派、周天派五大主要派别。

争议

[编辑]

科学性及效果

[编辑]

美国计算生物学家萨尔兹堡认为,批评美国许多医学院出现中西医结合疗法,包括中医、针灸、气功,甚至替代医学都进入了著名的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他批评针灸气功没有经过科学实证支持,这些中西医结合疗法都是伪科学[10][11]。一本介绍替代疗法的书籍称,许多对气功的研究来自中国大陆,这些研究尚未在西方经过系统性的审查;气功、瑜伽、静坐等东方练习,终极目标带有宗教性,能放松精神等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12][10]一名美国精神科医师称,美国1970年代起掀起了针灸热、1990年代被美国官方认证,但他质疑中医、针灸、气功的疗效,他说有调查没有发现气功师宣称特异功能的证据、质疑中医有副作用。[13]

人类史上最长寿的100人,没有一位是气功修习者,显示无法证明气功比适度的运动与充足的睡眠更有效(未有列举气功修习者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各类复杂因素,比如很多人因体弱多病而练习气功,其健康状况在练功前就已不如其他人。

社会问题

[编辑]

部分气功被认为混杂了很多伪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其中宣扬特异功能者已经背离传统气功本义。此类气功及其社团往往还存在诈骗、神化个人等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大陆气功界中较为典型。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许逊#《靈劍子》道海喻第四.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2. ^ 最后的体制内气功机构:对于气功热,我们真的做过反思. 澎湃新闻. 2014-12-17 [202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4) (中文). 
  3. ^ <气的原理>页64 湛若水著
  4. ^ 宗气:积于胸中之气 <气功三百问>页44 林厚省著
  5. ^ 郭海英中医养生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李翺复性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关尹子文始真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安世高安般守意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陈国璋、中华武术四大派梅花门流传千年的居家养生法
  10. ^ 10.0 10.1 Beyerstein, B. Distinguish Science from Pseudo-Science (PDF).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0). 
  11. ^ Steven Salzberg. Why Medical Schools Should Not Teach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7). 
  12. ^ Donal O'Mathuna; Walt Larimore, MD. Alternative Medicine. Zondervan. 2010-05-11: 249–250. ISBN 978-0-310-86100-3. 
  13. ^ Stephen Barrett, M.D. Be Wary of Acupuncture, Qigong, and "Chinese Medicine".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9).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