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三民
竖三民在新闻史上是指于右任从1909年起陆续创办的三份革命派报纸:《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民呼日报
[编辑]于右任离开《神州日报》后,曾在《舆论日报》任主笔,因意见不合离开。1909年5月15日创办《民呼日报》于上海。于右任出任社长,聘请范鸿仙、徐血儿、戴天仇等为撰述。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批评腐败官员,揭露社会阴暗面。甘肃饥荒后,《民呼日报》进行了详细报道和评述,对总督升允大加抨击。不久甘陕代理总督毛庆藩向租界起诉于右任,称其吞没救灾公款。公共租界立案并拘捕于右任,后查无此事,但于依旧被逐出公共租界,《民呼日报》于1909年8月14日被迫停刊。
民吁日报
[编辑]《民呼日报》停刊两月后,于右任在法租界于10月3日创办《民吁日报》。出版前在上海各报刊登广告:“本社近将《民呼日报》机器生财等一律过盘,改名《民吁日报》,以提倡国民精神,痛陈民生利病,保存国粹,讲求实学为宗旨。”创刊之初,由于于右任曾被租界驱逐,不便出面,便由朱少屏任发行人,范鸿仙为社长,景耀月为总编辑。
创刊不久,日本前任首相伊藤博文在哈尔滨遇刺身亡,《民吁日报》连续发表文章表示其罪有应得,歌颂刺客安重根为“血性男儿”,引起日方不满,指令其驻沪领事馆照会法租界当局,将《民吁日报》于1909年11月19日查封。
得名
[编辑]谈到报名,于右任曾说:“以呼为吁,自形相近,表示人民表愁苦阴惨之声;而分析吁字,又适为‘于某之口’。于沉痛中,尤含幽默意味。”
另外一种说法是“改呼为吁,暗示人们的眼睛被挖掉了。”[1]
民立报
[编辑]于右任在沈缦云资助下于1910年10月11日创办《民立报》。该报仍以民字开头,表示与《民呼》、《民吁》一脉相承,人们遂称这三张连续出版的报纸为“竖三民”。关于此报的创办,于右任曾在回答提问时说:“先是什么都不怕,大声疾呼地宣传革命。不允许大声疾呼就只好叹息。叹息也不准许就迫得非挺立起来不可!”[2]
与前两份报纸相比,《民立报》无论是采编力量和经济来源上都要强很多,于右任自任社长,吴忠信、童弼臣任总经理,宋教仁任总主笔,范鸿仙、景耀月、邵力子、章士钊、叶楚伧、张季鸾、陈其美、吕志伊、马君武等为编辑。1911年7月31日领导长江流域革命活动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于右任等报社主要人员均任职其中,遂确定《民立报》为其机关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右任、宋教仁、景耀月、马君武、吕志伊等出任内阁成员,《民立报》社务交由范鸿仙主持。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于右任逃往日本,范鸿仙遭暗杀,《民立报》于当年9月4日停刊,共出版1,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