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春残梦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春殘夢斷
春残梦断
Anna Karenina
基本资料
导演朱利安·杜维维耶英语Julien Duvivier
监制亚历山大·柯达
赫伯特·梅森
编剧朱利安·杜维维耶
尚·阿诺伊
盖伊·摩根
原著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主演费雯·丽
拉尔夫·理查森
基龙·穆尔
莎莉·安·豪斯
玛蒂塔·亨特
配乐康斯坦特·兰伯特
摄影亨利·阿勒康
剪辑拉塞尔·劳埃德
片长139分钟
产地英国
语言英语
意大利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48年1月22日 (1948-01-22)伦敦 首映)
  • 1948年4月27日 (1948-04-27)纽约市 首映)
  • 1948年9月27日 (1948-09-27)(英国)
发行商英国狮子电影和伦敦电影公司(英国)
二十世纪福斯(美国)
预算700,000英镑[1][2]
票房149,414里拉(英国)[3]

春残梦断》(英语:Anna Karenina)是一部1948年的英国电影,改编自19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影片由朱利安·杜维维耶英语Julien Duvivier执导,费雯·丽饰演安娜·卡列尼娜,伦敦电影公司英语London Films亚历山大·科达制片,赫伯特·梅森英语Herbert Mason助理制片,美国二十世纪福斯发行;尚·阿诺伊朱利安·杜维维耶英语Julien Duvivier盖伊·摩根英语Guy Morgan (writer)编剧,康斯坦特·兰伯特英语Constant Lambert配乐,安德烈·安德烈耶夫负责布景,亨利·阿勒康英语Henri Alekan负责深焦英语Deep focus摄影。

情节

[编辑]

安娜·阿尔卡季耶芙娜·卡列尼娜费雯·丽饰)与圣彼得堡一位冷酷的政府官员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列宁(拉尔夫·理查森英语Ralph Richardson饰)结婚,但卡列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感兴趣,不能满足妻子的情感需求。她的哥哥斯捷潘·阿尔卡季耶维奇·奥布隆斯基(休·登普斯特英语Hugh Dempster饰)因为不忠于他的妻子达里娅·亚历山德罗芙娜·奥布隆斯卡娅(多莉)(玛丽·凯里奇英语Mary Kerridge饰),把安娜叫来莫斯科帮忙调解。安娜在夜间列车上遇见了渥伦斯基伯爵夫人(海伦·海英语Helen Haye饰)。她们谈论起她们的儿子。伯爵夫人给安娜看了她的儿子骑兵军官阿列克谢·基里洛维奇·渥伦斯基伯爵(基龙·穆尔英语Kieron Moore饰)的照片。

渥伦斯基在站台迎接他的母亲,但马上迷恋上了安娜。他大胆地对她示好,被安娜端庄地推开了——但并不是那么强调她的拒绝。在一个盛大的舞会上,渥伦斯基继续追求已婚的安娜,这让一众喜欢八卦的看客非常高兴。但可怜的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谢尔巴茨卡娅(姬蒂)(莎莉·安·豪斯英语Sally Ann Howes饰),多莉的妹妹,很喜欢渥伦斯基,被他的行为所羞辱,离开了舞会。就如同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莱温(尼尔·麦吉尼斯英语Niall MacGinnis饰)一样,他是姬蒂的追求者,但被喜欢渥伦斯基的她拒绝了。然而,在这次事件后,姬蒂和莱温结婚了。

渥伦斯基大胆地跟随安娜回到圣彼得堡,让整个社交界知道他和安娜有关系,而安娜并不试图阻止这一切。不久,这件事就闹得满城风雨,卡列宁要知道这段关系只是时间问题。比起他妻子的情感需求,卡列宁更担心他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他命令她与渥伦斯基分手,不然就要把儿子从她身边夺走。她虽有所尝试,但最终仍不能与渥伦斯基分开。

离开卡列宁之后,安娜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孩子生下来了,但安娜在生产时几乎死去,她请求卡列宁的原谅,卡列宁冷冷地同意了。卡列宁慷慨地准许渥伦斯基在安娜叫他的时候去看她。渥伦斯基为这桩丑闻搞得十分尴尬,随后开枪自杀,未遂。

安娜试图和卡列宁重归旧好,共同生活,但仍然不能把渥伦斯基从脑海中抹去。她还是选择了永远抛夫弃子,跟渥伦斯基在意大利一起生活。但她常常会怀疑渥伦斯基对她的感情,终使渥伦斯基离开。此时她意识到她什么也没有了,便选择了自杀。

演员

[编辑]

本片是巴尔巴拉·默里英语Barbara Murray玛克辛·奥德利英语Maxine Audley首次出演的电影。[4][5]

制作

[编辑]

米高·雪格夫英语Michael Redgrave原本被定为本片男主演,但他接受了好莱坞的片约。[6]赫伯特·梅森之前在《欣欣向荣》中担任助理制片,片中费雯·丽作为配角演员饰演一名女学生。

影片摄制工作始于1947年4月15日[7],于谢珀顿伦敦电影工作室完成。

反响

[编辑]

这部影片在美国的一些电影院里受到了反英组织自由之子成员的抵制。[8]

改编

[编辑]

1955年香港粤语《春残梦断》,由李晨风导演,改以香港及澳门为背景。[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HE STARRY WAY.. The Courier-Mail (Brisban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1 February 1948: 2 [7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2. ^ Karol Kulik, Alexander Korda: The Man Who Could Work Miracles, Virgin, 1990, p. 303.
  3. ^ Vincent Porter, "The Robert Clark Account", Historical Journal of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 Vol. 20, No. 4, 2000.
  4. ^ Lentz III, 2015, p. 254
  5. ^ Tom Vallance. Obituary: Maxine Audley. The Independent. [6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The previous year she had made her first film Julien Duvivier's Anna Karenina 
  6. ^ BRITISH ACTOR WILL RETURN HOME.. The Cairns Post (Qld.: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10 July 1947: 8 [7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7. ^ VIVIEN LEIGH FOR TOLSTOY FILM. The Cairns Post (Qld.: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A.P. 11 April 1947: 6 [2015-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8. ^ FILM PICKETING.. The Barrier Miner (Broken Hill, NSW: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3 August 1948: 3 [7 July 2012]. 
  9. ^ 岳清. 光影尋源:解構一九四八 - 一九六九 香港電影的繆斯. 香港: 乐清传播. 2009: 5–7. ISBN 978-988-17785-2-9. 

参考书目

[编辑]
  • Lentz III, Harris M. (2015). Obituaries in the Performing Arts, 2014. McFarland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