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尔贝特·施佩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斯佩尔
阿尔贝特·施佩尔
Albert Speer
阿尔贝特·施佩尔(1933)
 纳粹德国装备与军火部长
任期
1942年—1945年
前任弗里兹·托特
个人资料
出生(1905-03-19)1905年3月19日
 德意志帝国巴登大公国曼海姆
逝世1981年9月1日(1981岁—09—01)(76岁)
 英国英格兰伦敦
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配偶Margarete Weber
母校柏林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罗马大学
职业建筑师
签名
施佩尔于1946年纽伦堡审判

贝特霍尔德·康拉德·赫尔曼·阿尔贝特·施佩尔Berthold Konrad Hermann Albert Speer发音:[ˈʃpeːɐ̯] ;1905年3月19日—1981年9月1日)是德国建筑师,在纳粹德国时期成为装备部长以及帝国经济领导人,在战争局势极为不利时,他反对希特勒使用焦土政策毁灭德国的工业,战后在后来的纽伦堡审判成为主要战犯。他也是德国著名的高速公路,石化工业,喷射机,飞弹等的研发催生者,在纳粹的内政上有着相当的作用。

生平

[编辑]

施佩尔生于德国曼海姆的建筑师世家。1930年12月4日在柏林参加一场希特勒的演说后,于1931年1月31日申请入党,并在同年3月1日正式成为第474,481号党员[1]。他的建筑专业能力使他在党内脱颖而出,跃升为希特勒的亲信之一。他的一切几乎都建立在和希特勒之间那种亲密的私人关系上,希特勒委托他设计了包括帝国总理府、纽伦堡纳粹全国党代表大会集会场等建筑,并于1937年任命他为帝国首都营建总监(Generalbauinspektor für die Reichshauptstadt)。他对柏林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即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计划。希特勒的期许之中,柏林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符合一个作为全欧洲甚至全世界唯一首都的地位,当然也必须是超越罗马和超越巴黎的。营建过程中,施佩尔的部门强制驱逐了柏林成千上万的犹太居民。

尽管他在纳粹党里面资历很浅,1942年时希特勒仍选中他当帝国军备部长,以供应战争所需的大量物资。作为希特勒的军备部长,为了帮助希特勒管理帝国经济,他和希姆莱一起加强了强制劳动,逼迫大量的战俘犹太人等在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从事非人的重体力劳动。越来越多的文件资料显示,当时他在战俘营和集中营等事件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希特勒把意大利地区内的一切军备和生产问题的管理权交给施佩尔。在他的组织下,德国的军备生产一直呈上升趋势。这年秋天,盟国对德国进行的大规模轰炸,给军备和民用生产造成了困难。于是,施佩尔提出并实施让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大批生产衣服、鞋、纺织品和家具等民用商品,而把德国的同类工厂转为军用。这样就避免了因强迫征调外国工人到德国,引起工人逃离所在工厂而影响生产的弊病,使德国军备生产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由于德国城市被炸,重建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施佩尔设法使希特勒授权他负责被炸未来的建筑计划。他利用这一职权,阻止了各大区区长要拆除被炸后的历代宫殿和教堂的企图,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建筑是反动派的堡垒。他还提供材料和工人,保护遭破坏的历史性建筑。

1944年1月施佩尔因病住院。这样他就离开了希特勒的权力中心,使他感到自己被希特勒一笔勾销了。此后,他也不再把自己当作希特勒宠爱的部长及有可能的继承人了。住院期间,戈林鲍尔曼、希姆莱等人都乘虚而入,动摇了他的部长地位。两个半月后,施佩尔病愈,第一次感到希特勒面目可憎,说明他在思想上已经同希特勒有了距离。此后,施佩尔不再屈从于希特勒的个人影响,于是在受过希特勒多年青睐有加、特别恩宠之后,开始受到辱骂和谴责。他反对希特勒集中一切力量搞地下大型设施,以便把军备工业转移到山洞或地下生产的决定,并且表示不接受意见,就请求辞职。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延长病假,留在部长任上。施佩尔开始从巅峰滑向波谷。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他还是摆脱不了因权力的掌握而获得的刺激,最终又回到希特勒的领导圈子中。

1944年中期美国空军连续轰炸了德国的许多燃料工厂和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主要炼油厂,使德国飞机燃料的生产减少了一半,迫使希特勒命令戈林将空军军备生产也移交给施佩尔。7月,98%的飞机燃料生产都停止了。施佩尔立即组织35万名熟练工人进行抢修,到11月,日产量就上升到原产量的28%。因此盟国舆论认为,对于德国作战实力来说,他比希特勒本人更重要。

盟军诺曼底登陆,施佩尔认为局势已经毫无希望了。1944年7月20日,暗杀希特勒事件失败后,施佩尔受到审查,因为政变的组织者在未来政府的名单中,给他留下了军备部长的位置,不过他后来没被追究。

1945年初,德国国内工业生产已基本停顿。1月30日是希特勒掌权的12周年之日,施佩尔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宣称在重工业和军备方面的战争已经结束,应把粮食、电力、生活放在优先于坦克、飞机的地位予以考虑。他提出,盟国在物质方面的优势已不可能再用德国士兵的勇敢去弥补了。2月中旬,第三帝国败局已定,希特勒下达“焦土命令”。施佩尔曾计划用毒气除掉希特勒,后因希特勒下令修改了地下室的通风管道,而未能实现。但施佩尔仍决心阻止命令的执行。他说服大区区长们把彻底破坏工厂的命令改成使工厂临时瘫痪的命令。他还设法说服了莫德尔元帅,使他下令不准破坏工厂,尽可能在工业区以外战斗。他认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维持战后德国人民群众生存的基础。希特勒自杀前几天,施佩尔冒着苏军的炮火,飞抵被围困的柏林,和希特勒做了最后告别。

纽伦堡审判中他被定为一级战犯,但没有判以死刑,而是获20年有期徒刑。1966年10月1日,在服刑20年后,施佩尔出狱[2]。在出狱后施佩尔积极地接受了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在内的媒体和学者的采访。1981年9月1日,施佩尔再次前往英国伦敦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但因在伦敦发生中风而逝世[3]。战后他写下了《第三帝国内幕英语Inside the Third Reich》一书,是他本人的回忆录,也是研究纳粹德国的重要史料。

他的儿子小阿尔贝特·施佩尔也是著名的城市规划设计师,是著名的城市规划设计所“施佩尔设计所英语Albert Speer & Partner GmbH”的拥有者和主设计师,主持设计规划了诸如上海国际汽车城等大型城规项目。

代表作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1. ^ Kitchen, Martin. Speer: Hitler's architect First published in paperback. New Have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7: 24. ISBN 978-0-300-22641-6. 
  2. ^ Vat, Dan van der. The good Nazi: the life and lies of Albert Speer.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1997: 324-335. ISBN 978-0-297-81721-5. 
  3. ^ Fest, Joachim; Fest, Joachim C. Speer: the final verdict: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Ewald Osers and Alexandra Dring 1st U.S. ed. New York: Harcourt. 2001. ISBN 978-0-15-100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