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军统领
外观
(重定向自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步军统领,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是清朝设置统率八旗步军营及绿营巡捕五营官兵的高级武职官员、将领,主要负责京师守备和治安,类似今天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但职权更大。因职责统管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俗称九门提督;另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由八旗王公大臣出任。
沿革
[编辑]-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设立了军警合一的军事机构——步军营与步军统领衙门,以系京师防务与治安。主官为步军统领,辖制八旗步军及九门官兵,同时节制南北巡捕二营,即绿营马步兵。步军营主要防守内城,按八旗方位防守。巡捕营主要防守外城(也称南城)及郊区的重要地方。
-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增设巡捕中营,仍由步军统领衙门主官节制,是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1]。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巡捕三营(南、北、中)增设左右二营,共五营,皆由步军统领衙门节制,正式成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设立安民公所,维持治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任步军统领是慈禧太后亲信荣禄。次年,清廷仿效联军方式,设“善后协巡营”,后来以德国、日本制度逐步改设巡警制度,改名“巡警总厅”,取代原步军统领衙门的巡捕职权。二十八年(1902年)肃亲王善耆任步军统领,支持军警分离的改革。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正式创设巡警部,并开办现代警察学校,培养警察人才。自此,军警编制分离,现代警察制度初步创立。
- 1912年宣统退位后,北洋政府本拟裁撤,赵秉钧认为其“足补警政所不逮”,乃托言事关旗制,遂付缓议。其后又以心腹江朝宗担任统领,机构反而扩大,权力日增。“京师每有意外事,警力不敷弹压,则步军出而维持秩序。”更名为“京师步军统领衙门”,辖左右翼总兵。1924年11月最终裁撤。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历史纪事 崇祯十七年. [200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