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合理怀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排除合理懷疑

合理怀疑(英语:reasonable doubt),是源于18世纪英国法律术语[1],在大多数的当事人进行主义式诉讼里,是验证刑事罪行时必要的举证标准。[2]

举证责任落于检控的一方,并须要证明其提出的主张已超越合理怀疑,即是说不能在理性自然人心目中存有任何疑点,方能判定被告有罪。

具体认知

[编辑]

美国刑事法律的基础建立于直到超越所有合理怀疑之前,被告被认为无罪。美国最高法院在建国早期就宣布宪法保护被告人的自由,只有通过该准则才能夺取该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2年修订、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中正式引入“排除合理怀疑”的概念[3][4][5][6]

自1945年以来,日本也以“合理怀疑”标准运作,包括“in dubio pro reo英语in dubio pro reo”学说,这是由最高法院于1975年在审理一起有争议的谋杀案时提出(见白鸟事件)。不过,这在日本不被认为是一项基本标准,底层法官有时会忽略它。[7]

参考

[编辑]
  1. ^ What Are the Origins of Reasonable Doubt?, HNN.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bruary 25, 2008.(英文)
  2. ^ Grechenig, Nicklisch & Thoeni, Punishment Despite Reasonable Doubt - A Public Goods Experiment with Sanctions under Uncertainty, 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JELS) 2010, vol. 7 (4), p. 847-867 (ssrn).
  3. ^ “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中国适用问题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4. ^ “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叙事. 法学家. 2012, (5): 52-67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5. ^ 肖沛权:排除合理怀疑及其中国适用. 中国刑事诉讼法律网.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6. ^ 杨宇冠:论中国刑事诉讼定罪证明标准 ——以排除合理怀疑为视角. 中国刑事诉讼法律网.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7. ^ Goodman, Carl F. Rule of Law in Japan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 What You See May Not Be What You Get.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3: 253. ISBN 9789041189035.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