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主教民主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
天主教民主党
Democrazia Cristiana
领袖阿尔契德·加斯贝利阿明托雷·范范尼阿尔多·莫罗马里亚诺·鲁莫尔朱利奥·安德烈奥蒂阿纳尔多·福拉尼贝尼诺·扎卡尼尼弗拉明尼奥·皮科利奇里亚科·德米塔米诺·马丁纳佐利
成立1943年12月15日
解散1994年1月16日
前身意大利人民党 (1919)
继承者意大利人民党 (1994)
党报《人民报》
党员1390918 (1991年)
最多: 2,109,670 (1990年)
最少: 537,582 (1945年)[1]
意识形态基督教民主主义
民粹主义[2]
保守主义
政治立场中间
宗教信仰天主教会
欧洲组织欧洲人民党
国际组织中间派民主国际
欧洲议会党团欧洲人民党党团
党旗
意大利政治
政党 · 选举

天主教民主党意大利语Democrazia Cristiana),简称天民党(DC),前意大利执政党。1919年6月14日成立,原名意大利人民党,是一个基督教天主教会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3][4]。人民党在1926年被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取缔。1943年7月由若干天主教团体联合重建,并改为基督徒民主党。重建政党后,随即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二战结束后至成为意大利国会第一大党兼主要执政党,1944年至1994年,基民党执政近五十年。总理职位除了1981年-1987年(意大利社会党贝蒂诺·克拉克西)外,一直是由基民党领袖出任。党内分有中间派、右派和左派[5]。在意大利执政近半个世纪,期间意大利共产党一直是国会最大在野党,维持稳定两党政治状态至1992年。

历史

[编辑]
天主教民主党宣传海报,描述天主教民主党致力于反共主义(左侧)、传统主义(中间)和家庭价值观(右侧)。自由女神中盾牌(代表天主教民主党)保护人们免受共产主义锤子镰刀的伤害。

天主教民主党的前身是意大利人民党,1919年由罗马天主教神父路易吉·斯图尔佐等人创立。在1919年和1921年的选举中,人民党赢得超过20%的选票,曾参加墨索里尼的第一届政府,1925年被法西斯独裁政权宣布为非法,1926年被取缔。

1943年,墨索里尼下台后,12月15日原人民党人组建天主教民主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包括意大利共产党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自由党、意大利共和党、行动党和劳动民主党组成反法西斯联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2月天民党人阿尔契德·加斯贝利被任命为最后一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46年,意大利举行战后亦是实行共和制后的首届大选,天民党赢得了35.2%的选票(207席)。1947年5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天民党政府将共产党、社会党排挤出政府,单独执政。1948年的大选,该党赢得了48.5%的选票,加斯贝利继续领导联合政府至1953年,其中包括意大利工人社会党、自由党和共和党人。1953年加斯贝利辞职后,曾经发生内阁未能取得信任动议的情况。1956年因为匈牙利事件,苏联出兵镇压后,社会党与共产党关系决裂,1960年代后,天民党接纳中间偏左的共和党及社会党加入联合政府。

1963年,偏左的阿尔多·莫罗上台,之后容许意大利社会党加入联合政府。政策上开始左倾,实行较左倾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方面也转向开放,包括容许堕胎合法等。

天民党自称是“民主的、自由的、多元化的党”,强调建设“充分而完全的民主”,宣称维护私人所有制及其积极性是该党的基本原则。对内实行同社会党既联合又竞争(社会党在1963年后加入联合政府)、同第二大党和最大反对党意大利共产党进行政治对话,承认其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但绝不容许其加入政府的政治路线。对外与梵蒂冈圣座和天主教会关系密切,主张欧洲联合,抗衡苏联,与美国领导的北约保持密切伙伴关系,容许第六舰队进驻意大利。

1973年—1980年,天民党和意大利共产党达成“历史性妥协”。

1981年—1987年,天民党失去政府总理职位,但仍为议会第一大党,并在内阁中占有多数职位,为五党联合政府中的主要执政党,直至1993年因大量成员的贪腐丑闻下台为止。

1992年,因受连串贪污腐败的丑闻及指控,导致混乱,天民党近一半议员牵涉,最终解体,1994年1月复名为意大利人民党,并在该年3月的大选中惨败。不少原天主教民主党成员其后过渡至现今意大利两大主流政党联盟中左翼联盟中右翼联盟

领导人

[编辑]

书记

[编辑]
  1.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1944-1946)
  2. 阿蒂利奥·皮西昂尼(1946-1949)
  3. 朱塞佩·卡皮(1949)
  4. 保洛·埃米利奥·塔维亚尼(1949-1950)
  5. 圭多·贡内拉(1950-1953)
  6. 阿尔契德·加斯贝利(1953-1954)
  7. 阿明托雷·范范尼(1954-1959)
  8. 阿尔多·莫罗(1959-1964)
  9. 马里亚诺·鲁莫尔(1964-1969)
  10. 弗拉明尼奥·皮科利(1969)
  11. 阿纳尔多·福拉尼(1969-1973)
  12. 阿明托雷·范范尼(1973-1975)
  13. 贝尼诺·扎卡尼尼(1975-1980)
  14. 弗拉明尼奥·皮科利(1980-1982)
  15. 奇里亚科·德米塔(1982-1989)
  16. 阿纳尔多·福拉尼(1989-1992)
  17. 米诺·马丁纳佐利(1992-1994)

主席

[编辑]
  1. 马里奥·谢尔巴(1965-1969)
  2. 贝尼诺·扎卡尼尼(1969-1975)
  3. 阿尔多·莫罗(1975-1978)
  4. 弗拉明尼奥·皮科利(1978-1980)
  5. 阿纳尔多·福拉尼(1980-1989)
  6. 奇里亚科·德米塔(1989-1992)
  7. 罗萨·鲁索·耶尔沃利诺(1992-1994)

议会党团领袖

[编辑]
  1. 乔瓦尼·格隆基(1946-1948)
  2. 朱塞佩·卡皮(1948-1949)
  3. 朱塞佩·斯帕塔罗(1949)
  4. 朱塞佩·卡皮(1950)
  5. 朱塞佩·贝蒂奥尔(1950-1953)
  6. 阿尔多·莫罗(1953-1956)
  7. 阿蒂利奥·皮西昂尼(1956-1958)
  8. 路易吉·古伊(1958-1962)
  9. 贝尼诺·扎卡尼尼(1962-1968)
  10. 菲奥伦蒂诺·苏洛(1968)
  11.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1968-1972)
  12. 弗拉明尼奥·皮科利(1972-1978)
  13. 乔瓦尼·加洛尼(1978-1979)
  14. 格拉尔多·比安科(1979-1983)
  15. 维吉尼奥·罗诺尼(1983-1986)
  16. 米诺·马丁纳佐利(1986-1989)
  17. 文森佐·斯科蒂(1989-1990)
  18. 安东尼奥·加瓦(1990-1992)
  19. 格拉尔多·比安科(1992-1994)

历次选举结果

[编辑]

意大利议会

[编辑]
众议院
选举 得票 得票比例(%) 议席 席次增减 领袖
1946 8,101,004 35.2
207 / 556
1948 12,740,042 48.5
305 / 574
98
1953 10,862,073 40.1
263 / 590
42
1958 12,520,207 42.4
273 / 596
10
1963 11,773,182 38.3
260 / 630
13
1968 12,441,553 39.1
266 / 630
6
1972 12,919,270 38.7
266 / 630
1976 14,218,298 38.7
263 / 630
3
1979 14,046,290 38.3
262 / 630
1
1983 12,153,081 32.9
225 / 630
37
1987 13,241,188 34.3
234 / 630
9
1992 11,637,569 29.7
206 / 630
28
共和国参议院
选举 得票 得票比例(%) 议席 席次增减 领袖
1948 10,899,640 48.1
131 / 237
1953 10,862,073 40.7
116 / 237
15
1958 12,520,207 41.2
123 / 246
7
1963 10,032,458 36.6
132 / 315
9
1968 10,965,790 38.3
135 / 315
3
1972 11,466,701 38.1
135 / 315
1976 12,226,768 38.9
135 / 315
1979 12,018,077 38.3
138 / 315
3
1983 10,081,819 32.4
120 / 315
18
1987 10,897,036 33.6
125 / 315
5
1992 9,088,494 27.3
107 / 315
18

欧洲议会

[编辑]
欧洲议会
选举 得票 得票比例(%) 议席 席次增减 领袖
1979英语1979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in Italy 12,774,320 36.5
29 / 81
1984英语1984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in Italy 11,583,767 33.0
26 / 81
3
1989英语1989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in Italy 11,451,053 32.9
26 / 8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2. ^ David Hanley. CHRISTIAN DEMOCRACY IN EUROP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16 June 1998: 72– [17 August 2012]. ISBN 978-1-85567-3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3. ^ Maurizio Cotta; Luca Verzichelli.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Ita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 May 2007: 38– [24 August 2012]. ISBN 978-0-19-9284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4. ^ T. Banchoff. Legitimacy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aylor & Francis. 28 June 1999: 126– [26 August 2012]. ISBN 978-0-415-1818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2). 
  5. ^ Political Systems Of The World. Allied Publishers. : 117– [19 August 2012]. ISBN 978-81-7023-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5). 

外部链接

[编辑]

来源

[编辑]
  • Leonardi, Robert; Albert, Paolo. Steven Van Hecke; Emmanuel Gerard , 编. From Dominance to Doom? Christian Democracy in Italy.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ies in Europe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5–131. ISBN 978-90-5867-377-0. 
  • Masala, Carlo. Michael Gehler; Wolfram Kaiser , 编. Born for Government: The Democrazia Cristiana in Italy. Christian Democracy in Europe since 1945 (Routledge). 2004: 88–102. ISBN 978-0-7146-5662-5. 
  • 马西莫·萨尔瓦多里, Enciclopedia storica, Zanichelli, 博洛尼亚 2000
  • 伊吉诺·乔尔达尼, De Gasperi, il ricostruttore, Cinque Lune, 罗马 1955
  • 朱利奥·安德烈奥蒂, De Gasperi e il suo tempo, Mondadori, 米兰 1956
  • 詹尼·巴加特·博佐, Il partito cristiano al potere: la DC di De Gasperi e di Dossetti 1945–1954, Vallecchi, 佛罗伦萨 1974
  • 詹尼·巴加特·博佐, Il partito cristiano e l'apertura a sinistra: la DC di Fanfani e di Moro 1954–1962, Vallecchi, 佛罗伦萨 1977
  • 佩特罗·斯科波拉, La proposta politica di De Gasperi, Il Mulino, 博洛尼亚 1977
  • 尼科·佩罗内, Il segno della DC, Dedalo, 巴里 2002 ISBN 88-220-6253-1
  • 卢西亚诺·拉迪, La DC da De Gasperi a Fanfani, Rubbettino, 索维里亚·曼内利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