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
外观
(重定向自對偶)
对偶,是中文文学(包括文言文、汉诗、现代汉语文学)及越南喃字诗的术语,也是汉诗及喃字诗的创作手法与修辞规则,前后两句(即出句和对句)语法结构相同[1]。在对偶的创作范围当中,对仗是其中之一。“对”字在此做动词,意谓著将两两一对的东西放在一起。“仗”字则来自古代仪式往往由两人一组来举行,有“仪仗”的“仗”意。对偶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所构成的修辞。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相对,充分利用声调。[2]
句型分类
[编辑]- 句中对: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等。
- 单句对:上下两句相对偶。例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 鼎足对:三句或以上为对,在文言韵文中只限用于元曲。
- 隔句对:又称扇对、双句对,第一句对偶第三句,第二句对偶第四句。例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长偶对:奇数句与奇数句相对偶,偶数句与偶数句相对偶,至少三组。例如:“亲不负楚,疏不负汉,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3]
内容分类
[编辑]- 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前后两个部分构成的对偶。
- 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对偶。
- 串对:由意义上有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形成的对偶。
对联
[编辑]复杂的对仗则牵涉到音节,也就是平仄声调,还有用字内容和排列顺序等。因此在汉文文学对联当中,就以此来做难易之分。由某人出好上句,再征求对的最工整的下句。
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就是由两组对句所构成:“白日依山尽”对“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对“更上一层楼”。律诗则规定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必须相对,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陈万成:〈对偶新探──以永嘉四灵诗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