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
外观
(重定向自富養化)
富营养化(英语:Eutrophication),又称作优养化[1],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污染现象。
简介
[编辑]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不同而水面往往呈现出蓝色、红色、棕色和乳白色等。在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环境危害
[编辑]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若水体中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的速度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度基本相等时,藻类在水体中有机物的生长远大于其消耗,使有机物积蓄起来。这将造成:
- 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的繁殖,一系列异养生物的食物链都会有所发展,水体中耗氧量将大大增加。
- 藻类只在水体表层能接受阳光的范围内生长,并排出氧气,在深层的水中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耗氧,在夜间或阴天也耗氧。藻类的死亡和沉淀都把有机物转入深层或底层水中,那里将聚集大量待分解的有机物,但却没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应,则变为厌氧分解状态,使大量的厌氧细菌繁殖起来。
- 无机氮的富集,开始使硝化细菌繁殖,大量消耗溶解氧,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为反硝化过程。这样在底层将出现呼吸消耗有机物速度远远快于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速度的腐化污染状态,并逐步向表层发展,严重时可使一部分水体完全变为腐化区。
- 一片水域所涵容的养分,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的一种现象和过程。
- 富营养化本来是水域自然生态系统必然的演替过程:一片水域在形成后,随着岁月的增长,水域中的养分会越来越多,而且水会越变越浅,到最终变成沼泽或陆地,像这种自然演替过程,即属富营养化。
- 水域的污染加速了富营养化现象:富营养化的营养源大多来自于施肥过度的农地,或都市污水中的清洁剂或有机物产生的。家庭废水、抽水马桶的排放水与非肥皂及合成肥料都含有很高的磷化物和硝酸盐类,当水中氮化物和磷酸盐类的浓度增高时,藻类就可以大量繁殖,造成所谓的“水华”。因为藻类大量繁殖也会伴随大量死亡,这些藻类尸体在腐烂分解的过程中会用尽水中的氧气,使栖息在那里的鱼族会因窒息而死亡,再者形成水华的蓝绿藻往往是群体状或丝状,这些不是滤食性鱼类的食物,因此使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看似很丰富,但却有不少鱼类是因为饥饿或窒息而死,这就是所谓的“红潮”,也是“水华”的后遗症。
- 富营养化带来的问题:有藻类的大量死亡,湖泊内的氧气降低,水中的鱼虾无法生存,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水质会因氧气的缺少而发臭。若是将湖泊内的水做为饮用水,则将提高处理成本,增加消毒用量,同时造成饮用水质的安全危害人体健康。
- 专家研究水质净化:除了要避免上述的各种污染外,种植“培地茅”是个有效的方法,培地茅的庞大根系,同时植物本身对于氮与磷两元素有极高的吸收利用性,对于清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配合目前正发展的人造湿地系统,培地茅的水生特性可充分地应用在这些系统中,发挥净化水质的功能。
参见
[编辑]资料来源
[编辑]- ^ 富營養化 eutrophication. 国家教育研究院资讯网. [2014-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