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学生会学苑
学苑(Undergrad),为香港大学学生会内唯一文字媒体,出版同名中文期刊《学苑》,探讨各项校园及社会议题,主要版面包括新闻、专题、文艺及专栏[1]。学苑成立于1952年,初期以报章形式出版英文刊物《Undergrad》,主要报道学生活动。自1959年起,改用中文为出版语言,更名为《学苑》。1971年,学苑注册外销,其后直至1990年代才恢复免费派发[2]。现时学苑会在Facebook上发布即时新闻[3],其内容涵及校园新闻、社会新闻,不时为本地传媒所引用。
历史
[编辑]1960-1970年代,不论在社会运动或学生运动上,学苑是香港社会上具影响力的文字传媒,文章也受广泛的重视。当时学苑突出的外型尺寸亦成为了这本刊物的特征。
1960年代,当时香港政府仍以英文作为唯一的官方语文,学苑首度提出中文应与英文并列为官方语文,引发香港当代史上首次维护中文的运动,名为中文运动。
1970年代为香港学生运动最兴盛的“火红年代”,学苑在社运上具相当的影响力。在保卫钓鱼台运动、金禧事件、“反贪污,捉葛柏”运动、校政参与等事件上,学苑为学运提供指导思想。
1980年代,香港市民开始关注香港前途问题,并引起对中国民主发展的关心。学苑曾以悲观的论调,指出若内地政制发展没有光明,香港的民主将没有出路,在当时引起一些社会回响。八十年代末期,学苑为同性恋问题举办了研讨会,并作为专题报道,协助有关人士争取社会上平等的权利。
1990年代,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六四”的特刊。一本名为《五彩石》的特刊于1996年面世,详实报导八九民运的始末。同期,学苑的报道较集中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所遇到的问题,让同学在学习、宿堂发展和兼职等校园问题作出反思。
2014年2月,时任编辑委员会(澄阁)出版“香港民族 命运自决”专题,文章其后辑录成书,出版《香港民族论》。
2015年2月底,泓阁编辑委员会出版《学苑六十》,重修学苑多年来的历史。
历届编辑委员会著名成员
[编辑]- 陈婉莹:香港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总监
- 陈文鸿: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总干事,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 吕大乐: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许仕仁:前政务司司长
- 石镜泉:《经济日报》副社长
- 刘迺强:资深港区政协委员
- 宋恩荣: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主任
- 程翔:新加坡《海峡时报》驻中国首席特派员
- 赵来发:资深传媒人
- 张婉婷:香港著名电影导演
- 潘小涛:商业电台节目主持
- 林和立:时事评论员
- 洪清田:社会学者,香港学创始人
- 黄霑:著名填词人
- 李启迪:《香港民族论》作者
- 王俊杰:《香港民族论》作者
- 曾钰成:政治人物,香港立法会主席
- 朱培庆:前任香港电台台长
- 劳永乐:政治人物,前社会民主连线成员
- 陈弘毅:著名法律学者,现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 何文汇:著名语言学家
- 应耀康:现任运输及房屋局常任秘书长(房屋)兼房屋署署长
- 陈雅明:香港本土派人士
- 江旻谚:台湾社会运动人士、经济民主连合研究员
代表作
[编辑]- 《香港民族论》
争议
[编辑]2015年,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之初,大力批评香港大学学生会学苑的“港独倾向”,招致社会人士非议,指梁振英政府打压言论、学术自由。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学苑Facebook专页
- ^ 學苑歷史.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 ^ 學苑即時新聞 Facebook 專頁.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