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大江大海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封面
作者龙应台
类型历史故事
系列世纪对话
语言繁体中文
主题中国近代史国共内战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天下杂志
出版时间2009年8月31日
出版地点 中华民国台湾
媒介平装
页数367
系列作品
前作帝国和台客
规范控制
ISBN978-9862410493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是台湾作家龙应台于2009年发月天下杂志出版,从文学的角度细诉1949年国共内战前后的相关历史。龙应台经过十年酝酿、耗时400天,走过长春南京沈阳马祖台东屏东等地,拜访了许多国共内战幸存者。

2009年9月18日,龙应台在香港大学举办此书发布会。她表示,她发表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控诉,也不是为了谴责,而是为了“向所有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致敬”。她说,她希望这本书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纪念千千万万个为了“一将功成”而死去的“万骨枯”;第二,她要通过这本书,向与她母亲一样历尽艰辛的一代幸存者说一声“谢谢”;最后,她希望对这段历史没兴趣的年轻人了解历史,避免历史重演[1]。她表示,她特别希望中国大陆读者看到本书。但据香港媒体报道,该书因涉及话题敏感(例如其中提到,共军民工打前锋,直到国军打到手软),又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前夕,而在中国大陆被禁止发行。

反应

[编辑]

2009年10月,三立电视首度与龙应台及导演王小棣合作的纪录片目送一九四九》,拍摄龙应台写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访谈过程。

2009年11月8日,台湾独立运动人士彭明敏投书《自由时报》发表读后感,肯定《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人道的公平”和“良知的诚实”,但认为此书不能成台湾内部族群对立的治愈剂,认为本省人与外省人应该“建立健全的‘共同命运’意识,扬弃陈腐的中国迷思,大家认同此岛为唯一永久的祖国,共同努力建立人权、自由、民主、小而美的国家,有必要时共同牺牲而防卫爱护之”。[2]

2009年11月17日,《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受访者之一中华民国副总统萧万长说,二二八事件受难医师潘木枝的后代因为此书而写了一封信给他,目前他与潘家都保持联系。此书记载,二二八事件时,8岁的萧万长在嘉义亲眼目睹救命恩人潘木枝遭枪决[3]

2010年8月26日,作家李敖之子李戡认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找题材有问题,缺乏一些历史底蕴;龙应台应该多一些历史底蕴,而非只摘取某些人物素材作为该书内容[4]。2010年8月29日,李敖在上海禁书时说,虽然《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书中存有“毒素”,但此书不应被禁[5]

2011年1月11日,作家张大春在《台湾苹果日报》的专栏指出,龙应台采用的“速食史学”,以文学手法拼贴了许多简陋而断碎的史料,用以掩饰她空洞虚无的史观[6]。《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第17节“栖风(凤)渡一别”记述澎湖七一三事件与山东流亡学生的部分史实,当年的流亡学生黄端礼质疑是捏造的、充满错误,向龙应台二次抗议,但没有得到回应;这些资料由张玉法提供,黄端礼曾以信件向张玉法指出其错误,张大春曾将此信公布在他在《中时电子报》的博客上。

2011年2月,李敖的著书《大江大海骗了你:李敖秘密谈话录》,以一问一答的手法驳斥《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内容。《大江大海骗了你》书中举证龙应台引用的史实有错,并认为龙应台用另外一个形式来延续蒋介石的思想,将国军的错误归咎于共军。2011年2月11日《大江大海骗了你》新书发表会,李敖说,《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就像钮扣,第一颗扣错了,接下来就全错;《大江大海骗了你》是他花了40天、写了24万字的书,要证明《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哪里错了[7]

2011年2月23日,龙应台接受《天下杂志》主笔陈一姗专访时表示,在中国大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盗版的泛滥程度,包括网络上不计其数的电子书版;她甚至发现,有人把电子书版拿去App Store上架贩售,下载一次要价9.99美元,“真是难以置信”[8]

2011年3月19日,前民主进步党文宣部主任陈文茜说,李敖以一生历史知识,40天完成《大江大海骗了你》,驳斥龙应台400天撰书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李敖的史料当然比龙应台正确太多,《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书中错误之处“大概学中国近代史的人都可挑出毛病”,但她肯定龙应台为了悼念已逝的父亲与已失忆的母亲而尽心书写的孝心[9]

2012年1月31日,龙应台表示,在大时代的悲剧下,万物为刍狗,她写《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就是想厘清这层关系,“台湾这几年的蓝绿对立,其实跟看不见彼此的伤口有关”[10]

2012年6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在日本发行日文版《台湾海峡一九四九》,天野健太郎译,白水社出版,是该书第一个外语版本、龙应台作品的第一个日文译本,被《朝日新闻》评选为年度好书。2013年2月,日本最大连锁书店纪伊国屋书店公布“人文大赏2012”,《台湾海峡一九四九》是30本年度大赏作品之一、而且是唯一华人作品。龙应台回应,许多日本人只知道台湾曾经是日本殖民地,对于国共内战始末、战时抓兵、战后没有给予台籍佣兵抚恤赔偿等历史一无所知[11]

2012年6月7日,前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林浊水在《台湾苹果日报》的专栏指出,如果关心台湾的族群问题与转型正义,《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与龙应台另一本书《请用文明来说服我》是“非读不可”的书[12]

2013年3月14日,国立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沈冬说,她研究已故作曲家周蓝萍的一生,“龙应台写《大江大海》这本书,我正在做音乐的《大江大海》”[13]

2015年9月27日,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在《橙新闻》披露,2014年龙应台作品的中国大陆版权突然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转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因是《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全部同情都在国民党(失败者)一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审查制度,中国大陆所有出版社都难以安排出版这种政治导向的作品,“我觉得,可能就是由于此书未出版,令她感到失望;很快,她和三联的合作也便结束了”。李昕表示,龙应台单方面与三联书店解约,没有作出任何回应或解释,“那种决绝、那种反常、那种不近人情,令人诧异、百思不得其解”;龙应台可能以出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作为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的基本条件,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也没有出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14][15]

2015年11月,已故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文集《历史学的境界》“读书有感”章节里写道,“龙应台不回避、不遮掩,以赤子之心,将她对公平正义的立场和态度,完全无保留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分量之重,超过了任何宏篇大论。”[16]

2019年2月,印刻出版发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十周年纪念版,收录十周年〈以记忆还给记忆,以尊严还给尊严〉。

注释

[编辑]
  1. ^ 斯洋. 龍應台新書展現60年傷痛. 美国之音中文网 (美国之音). 2009-09-19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中文(简体)). 
  2. ^ 彭明敏. 從龍應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說起——台灣觀點. 自由时报. 2009-11-08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3. ^ 黄慧敏. 觀看目送1949 蕭副總統:要疼惜台灣. 中央通讯社. 2009-11-17. 
  4. ^ 李蜚鸿. 李戡贈書韓寒 買不到獨唱團. 旺报. 2010-08-28 [2020-03-13]. 
  5. ^ 宋丁仪. 李敖上海談禁書 褒貶龍應台. 旺报. 2010-08-30 [2020-01-19]. 
  6. ^ 张大春. 速食史學的文明矛盾. 台湾苹果日报. 2011-01-11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5) (中文(繁体)). 
  7. ^ 黄筱筠. 李敖出新書 批龍應台歷史認知錯誤. 中评社. 2011-02-11 [2020-01-19]. 
  8. ^ 潘罡. 龍應台大江大海 大陸盜版狂賣. 旺报. 2011-02-23 [2020-03-13] (中文(繁体)). 
  9. ^ 陈文茜. 大江大海中的黃金. 台湾苹果日报. 2011-03-19 [2019-02-09] (中文(繁体)). 
  10. ^ 邱祖胤. 筆鋒如劍 敢言的文人性格. 中国时报. 2012-02-01 [2020-03-13] (中文(繁体)). 
  11. ^ 李怡芸. 大江大海 獲日最大連鎖書店大賞. 旺报. 2013-02-20 [2020-03-13] (中文(繁体)). 
  12. ^ 林浊水. 龍應台與劉憶如. 台湾苹果日报. 2012-06-07 [2020-03-13] (中文(繁体)). 
  13. ^ 林佩怡. 周藍萍傳奇一生 譜寶島回想曲. 中国时报. 2013-03-15 [2020-03-13] (中文(繁体)). 
  14. ^ 李昕. 「大江大海」的文人記憶(四之二). 橙新闻. 2015-09-27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9) (中文(繁体)). 
  15. ^ 朱建陵. 因為《大江大海1949》 龍應台與三聯書局鬧翻. 中时电子报. 2015-11-02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7) (中文(繁体)). 
  16. ^ 高华. 《历史学的境界》.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11: 103. ISBN 978-7549571413 (中文(中国大陆)). 

参考资料

[编辑]

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来自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美国之音网站。根据版权条款(英文)和有关美国政府作品版权的相关法律,其官方发布的内容属于公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