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萨拉热窝围城战

坐标43°50′51″N 18°21′23″E / 43.8476°N 18.3564°E / 43.8476; 18.3564 (Sarajevo)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塞拉耶佛圍城戰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
波斯尼亚战争的一部分

由左上角起顺时钟:
被击毁的民车残骸;城中联合国维和部队官兵;被坦克炮轰的政府大楼;美国空军空袭塞族共和国军阵地;1996年萨城市景;换俘的塞族共和国军官兵。
日期1992年4月5日[1] –1996年2月29日[2]
(3年10个月3周又3天)
地点
结果 签署《岱顿协定》后解除围城
大量平民死伤
参战方

 波黑
 克族共和国


 联合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94–1995)
 南斯拉夫(1992)
 塞族共和国(1992–96)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穆斯塔法·塔利扬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约万·迪夫亚克英语Jovan Divjak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斯捷潘·西贝尔英语Stjepan Šiber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伊万·武利奇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瓦希德·卡拉韦利奇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内扎德·阿伊纳季奇
黑塞哥-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 弗拉基米尔·沙夫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小莱顿·史密斯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米卢廷·库坎亚茨(1992年3月到7月)
塞族共和国 拉多万·卡拉季奇
塞族共和国 拉特科·姆拉迪奇
塞族共和国 托米斯拉夫·希普契奇(1992年7月到9月)
塞族共和国 斯坦尼斯拉夫·加利奇(1992年9月到1994年8月)
塞族共和国 德拉戈米尔·米洛舍维奇(1994年8月到1996年2月)
兵力
70,000名部队 13,000名部队
伤亡与损失
4,548–8,407名士兵丧生
4,954–5,604名平民丧生
2,229名士兵丧生或失踪[3]

萨拉热窝围城战波斯尼亚战争的一部分,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4]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塞族共和国军围困,共计1,425天。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时间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三倍,比列宁格勒围城战还要长一年之久[5]

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后,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计划独立建立一个塞族人的波斯尼亚塞族共和国塞尔维亚语Republika Srpska[6],因此派遣13,000名部队驻扎在萨拉热窝附近的山区进行围城[7][8]。塞族军队使用炮击、坦克步枪对市区进行攻击[9],并于1992年5月2日开始进行围城。城内保卫政府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军共有70,000人[10],他们武器匮乏,无法突破重围。

13,952人在萨拉热窝围城期间被杀害,包括6,137名政府军士兵,5,434名平民。塞族军队有2,241名士兵丧生。 1991年人口普查显示萨拉热窝及其周边地区有525,980人。围城前市区人口为435,000人,目前萨拉热窝人口约在30万至38万人之间。[7]

战争结束后,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判处前南斯拉夫官员犯下反人类罪斯坦尼斯拉夫·加利奇英语Stanislav Galić[11]德拉戈米尔·米洛舍维奇英语Dragomir Milošević[12]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与29年有期徒刑,莫姆契洛·佩里希奇英语Momčilo Perišić被判处27年有期徒刑[13],在上诉后于2013年2月释放[14]。时任塞族共和国总统的拉多万·卡拉季奇受到的11项指控中亦包括该次围城的罪责[15]

背景

[编辑]

南斯拉夫政府自成立时起,便严密防范国内诸多种族和宗教团体中的民族主义情绪,因为这将导致社会动荡与南斯拉夫的解体。1980年铁托逝世后,对民族主义的抑制政策大幅减轻。1980年代科索沃暴力冲突的爆发使南斯拉夫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16]。塞尔维亚人希望建立塞尔维亚主导的中央集权的南斯拉夫,而其他民族则希望国家的去集权化。[17][18]

1990年11月18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举行了首次多党制议会选举,选举结果为三个不同种族主导的党派组成的松散联盟将共产党的势力逐出了议会[19]。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随后宣布独立,其后爆发了武装冲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三大种族的政党联盟随后产生了分裂,塞尔维亚人一派期望继续保持南斯拉夫联邦,而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则谋求独立。

1991年10月24日,主要来自塞族民主党的塞族议员离开了萨拉热窝的议会并成立了波黑塞尔维亚人大会英语National Assembly (Republika Srpska),这标志着三大种族联盟执政的终结。1992年1月9日,该大会宣布成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共和国,1992年8月更名为塞族共和国

波斯尼亚人在1991年10月15日宣布波斯尼亚主权独立,并在1992年2月29日和3月1日举行两次独立公投。塞尔维亚人抵制了这两次公投,两次公投结果分别为63.4%以及99.7%赞成独立[20]。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宣布在1992年3月3日从南斯拉夫独立。随后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的紧张形势逐步升级为武装冲突,塞尔维亚准军事组织在1992年3月7日袭击了卡普利纳附近的波斯尼亚克罗地亚人村庄,3月15日波斯尼亚城镇波斯尼亚布罗德和戈拉日代亦遭遇了袭击,之后尼姆、布罗德和比耶利纳也相继遭受了塞尔维亚军队的炮击。

战争爆发

[编辑]
1992年7月的塞族武装控制区

1992年3月1日,萨拉热窝市中心一场塞尔维亚人的婚礼遭袭,新郎的父亲身亡[21]。袭击者据称是穆斯林,其动因据称是宾客在婚礼一行人穿过巴什查尔希亚英语Baščaršija巴扎时高调地挥舞塞尔维亚旗帜[22]。第二天塞族准军事武装在萨拉热窝国会大楼附近设置了街垒并部署了狙击手,随后众多的市民在狙击手前示威反对政变[23]。1992年3月3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后,塞族武装和波黑政府军便开始零星交火[24][25]

4月5日,塞族警察袭击了警察局和内务部训练学校,两名公职人员和一名平民在袭击中身亡。波黑总统在第二天宣布进入紧急状态[25],当天晚些时候塞族准军事武装再次包围了国会大楼,导致约5-10万的各族裔居民上街集会示威[23]。当游行人群走向国会大楼时,军人开枪杀死了人群中的两名年轻女子(苏阿达·迪尔贝罗维奇波斯尼亚语Suada Dilberović奥尔加·苏契奇克罗地亚语Olga Sučić),她们被视为围城战役中的第一批阵亡者[26]

4月6日,十二个欧共体成员国承认波黑独立[27],第二天美国承认波黑独立[25],波黑境内的武装冲突随后爆发。南斯拉夫人民军炮击了瓦莱斯的军校、有轨电车编组站和萨拉热窝老城区,并占领了萨拉热窝机场[11]。波斯尼亚政府最初期望国际社会在承认波黑独立后派遣维和部队,但由于维和部队未能及时部署,并未阻止战争的爆发。

塞族武装和南斯拉夫人民军在装备和准备程度上均显著胜于波斯尼亚政府军。塞族军队和警察开始在波黑东部的塞族控制区清洗波斯尼亚族居民,当地塞族居民也时有参与。波斯尼亚克族居民的住房被系统性的洗劫并焚烧,波斯尼亚克族居民被殴打甚至被杀害。波斯尼亚克族男性被押送至监狱营区,女性则被收押至集中营中,营内的卫生条件极其恶劣,许多人被轮奸。根据幸存者的证词,塞族士兵和警察会从集中营挑选妇女带走并强奸[28]

4月22日,在国会大厦前的民众集会遭到枪击[11]。4月底萨拉热窝围城的局面逐渐形成。

对市区进攻的结束

[编辑]

战争开始的几个月,萨拉热窝附近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开始机动至山区,火炮以及其他的一些重型武器在此时部署。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领导的波斯尼亚政府在1992年4月要求南斯拉夫政府撤军,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同意撤出从波斯尼亚外入境的少量军队[7],而原南斯拉夫人民军内的塞尔维亚族士兵则被转至拉特科·姆拉迪奇将军领导的波斯尼亚塞族军中。

暴行

[编辑]
1993年冬季收集树木作为燃料的市民

对萨拉热窝的围城自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间达到高峰,大量的罪行在这一激烈作战的期间犯下。城外的塞尔维亚军队持续对政府守卫军进行炮击,城内的塞族军队则控制了大多数的军事要地以及武器供给。塞尔维亚人同时在城内安排了狙击手,若干条街道在狙击手的威胁下变得相当危险,在这些道路边常能见到写有“小心,狙击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Pazite, Snajper!)的牌子。连接机场与市区的波斯尼亚之龙大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Ulica Zmaja od Bosne),以“狙击手之巷英语Sniper Alley”闻名。在试图突破封锁时被狙击手杀害的鲍斯高·布杰和埃美亚·伊斯美,因媒体的广泛报道被称为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成为了围城期间暴行的象征之一。

作品

[编辑]

电影

[编辑]

电子游戏

[编辑]

波兰游戏公司11 bit studios于2014年开发的独立游戏这是我的战争》,作品背景设定于稍作架空过的萨拉热窝围城战。

参考资料

[编辑]
  1. ^ 5 April 1992 was the date of the first attack on Sarajevo by the JNA and Serb paramilitaries and is conside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siege. However, as early as 1 March 1992, barricades and gunmen started appearing on the streets of Sarajevo.
  2. ^ 29 February 1996 was the official end of the siege as declared by the Bosnian government. The war ended with the signing of the Dayton Accords on 21 November 1995 and the Paris Protocol on 14 December 1995. The reason that the siege was not declared as over was because the Serbs had not yet implemented the Dayton deal that required them to withdraw from areas north and west of Sarajevo as well as other parts of the city. The Serbs also violated the Dayton peace by firing a rocket-propelled grenade (RPG) at a Sarajevo tram on 9 January 1996, killing 1 and wounding 19.
  3. ^ Ljudski gubici u Bosni i Hercegovini 91–95 – Sarajevo. The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Center (RDC): 16. [11 May 2010]. [永久失效链接]
  4. ^ Connelly, Charlie. The new siege of Sarajevo. The Times (UK). 8 October 2005 [10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5. ^ Spencer Burke, Sarajevo Rose. [201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3). 
  6. ^ Hartmann, Florence. A statement at the seventh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nocide Scholars. Helsinki. July 2007 [11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2). 
  7. ^ 7.0 7.1 7.2 Bassiouni, Cherif. Final repo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f Experts established pursuant to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780. United Nations. 27 May 1994 [10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2日).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UNCOE”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8. ^ Srećko Latal. Bosnian Army Says Battle for Sarajevo Will Last Months. Associated Press. 25 June 1995 [9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9. ^ Strange, Hannah. Serb general Dragomir Milosevic convicted over Sarajevo siege. The Times (UK). 12 December 2007 [10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2). 
  10. ^ John Kifner. Stalemate Like a Victory for Sarajevo. The New York Times. 6 December 1993 [15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11. ^ 11.0 11.1 11.2 ICTY: Stanislav Galić judgement (PDF). ICTY. 30 November 2006 [3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8-04). 
  12. ^ ICTY: Dragomir Milošević judgement (PDF). ICTY. 12 November 2009 [3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8-04). 
  13. ^ Summary of the Judgement in the Case of Prosecutor v. Momčilo Perišić (PDF). The Hagu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6 September 2011 [7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2-25). 
  14. ^ Momcilo Perisic: Yugoslav army chief conviction overturned. BBC. 28 February 2013 [28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15. ^ Tran, Mark. Radovan Karadzic claims Bosnian Muslims 'killed own people' in Sarajevo. The Guardian. UK. 2 March 2010 [3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16. ^ Pavkovic, Aleksandar. The fragmentation of Yugoslavia: nationalism and war in the Balkans. MacMillan Press. 1997: 85. ISBN 0-312-23084-2. 
  17. ^ Krieger, Joe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olitics of the World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476. 
  18. ^ Crnobrnja, Mihailo. The Yugoslav drama. I. B. Tauris & Co. 1994: 107. ISBN 1-86064-126-1. 
  19. ^ The Balkans: A post-Communist History (PDF). [14 June 20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7月1日). 
  20. ^ The Referendum on Independence in Bosnia-Herzegovina: February 29 – March 1, 1992. Commission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19. 1992 [200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2日). 
  21. ^ Judah, Tim. The Serbs: History, Myth, and the Destruction of Yugoslavi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02. ISBN 978-0-300-08507-5. 
  22. ^ Kumar, Radha. Divide and Fall? Bosnia in the Annals of Partition. Verso. 1999: 38. ISBN 978-1-85984-183-9. 
  23. ^ 23.0 23.1 Malcolm, Noel. Bosnia: A Short Histor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6: 231. ISBN 0-8147-5561-5. 
  24. ^ Cannon, P.The Third Balkan War and Political Disunity: Creating A Cantonal Constitutional System for Bosnia-Herzegovina, Jrnl. Trans. L. & Pol., Vol. 5-2
  25. ^ 25.0 25.1 25.2 Nizich, Ivana. War Crimes in Bosnia-Hercegovina. Helsinki Watch. 1992: 18–20. ISBN 1-56432-083-9. 
  26. ^ Dictionary of Genocide: A-L – Google Books. Google Books. 23 November 2004 [5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27. ^ Binder, David. U.S. Policymakers on Bosnia Admit Errors in Opposing Partition in 1992. New York Times. 29 August 1993 [10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1). 
  28. ^ ICTY: The attack against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9). 

外部链接

[编辑]

43°50′51″N 18°21′23″E / 43.8476°N 18.3564°E / 43.8476; 18.3564 (Saraje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