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后齐
550年—577年
棕色部分为北齐疆域
京城邺城 [1]
国君姓氏
君主6
• 550-559
文宣帝高洋(开国)
• 577
幼主高恒(亡国)
兴衰
• 550年6月9日
高洋篡夺东魏建立北齐
• 577年2月28日
北周统一北方,北齐灭亡
面积100万平方公里(550年)
前身
继承
东魏
北周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古国时代
三皇五帝
铜石并用时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辽河文明珠江文明

前21世纪—前17世纪

前17世纪—前11世纪

前11世纪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5世纪
战国 前5世纪—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

220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 前202年—9年
9年—23年
更始政权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220年—266年
蜀汉
221年—263年

222年—280年

266年—42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国
304年—439年



420年

589年
420年—479年 北魏
386年—534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557年—589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齐
550年—577年
581年—619年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907年

979年
后梁
907年—923年
十国
南唐
吴越
前蜀后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7年—979年

(契丹)

916年—1125年

西辽
1124年—1218年
后唐
923年—937年
后晋
936年—947年
后汉
947年—951年
后周
951年—960年

960年

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1115年—1234年
蒙古帝国 1206年—1368年
1260年/1271年—136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1368年—1644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
后金 1616年—1636年
1636年/1644年—1912年
中华民国
大陆时期 1912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至今
中华民国
台湾时期 1949年至今
相关条目
中国历史年表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2][3]。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国号[4][5],建元天保,迁都邺城,以晋阳为别都。史称北齐后齐,以别于南齐。因其皇室姓高,故又称高齐。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攻灭,共享国二十七年。

北齐国势本来颇为强盛,但由于北齐帝王多为残暴昏庸之主,导致政治情势混乱,国势也日渐衰落。

后主时期,北周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更枉杀大将斛律光高长恭。577年北周统一北方,北齐灭亡。北齐灭亡后,境内的士族大多迁到关中[6],成为北周臣民。范阳王高绍义逃奔突厥投靠他钵可汗。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不降周,奉高绍义为主继续抵抗。后来北周与突厥关系改善,580年,高绍义遭他钵可汗出卖被交给北周。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位,建国号,583年消灭高宝宁势力,589年南下灭,结束中原自魏晋南北朝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地域演变

[编辑]

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区,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含西梁东梁)、(取代,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领土)等。在齐后主高纬时期,因为南陈太建北伐,丢失了从南梁夺取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

势力与制度

[编辑]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和与其鼎立的北周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例如,北齐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0人之间。另外还规定了赋税。

此外,魏收于此时编写了《魏书》。

兵制

[编辑]

东魏和北齐初创之际,兵制继承北魏,兵民分离,鲜卑人为兵[7]。在齐文宣帝时改革,军人出现汉人勇夫[8],但没有改变兵民、汉胡之分[9]

后在河清三年(564年),出现一种新的兵制[10],将当兵与种田结合起来,成为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模板。

人口

[编辑]

周灭北齐时,北齐有在籍户籍 3,032,528 户,20,006,880 口。[11]

艺术

[编辑]

佛教印度中亚西亚文化在本时期持续对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部分中国史上最精致的佛像座落于北齐的佛寺洞窟寺,这些佛像说明当时制作佛雕的工艺,以及北魏以来艺术风格的快速进展。一些大型陶雕源自北齐。北齐的陶器的特色包括双色以上的釉色,白胎陶器亦于此时期发展。此时期绘画品质极高,由太原的娄叡墓壁画可见一斑。[12]

建筑

[编辑]

北齐首都邺城繁华昌盛,布局有致,邺城之盛就在北齐时期。

君主

[编辑]

君主列表

[编辑]
南北朝·北朝·北齐君主年号  编辑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及使用时间 陵寝
文穆皇帝
(文宣帝高洋追谥)
高树 472年526年
渤海献武王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谥)
高欢 496年547年 义平陵
太祖
(文宣帝高洋追尊)
献武皇帝
(文宣帝高洋追谥)
高祖
(后主高纬改上庙号)
神武皇帝
(后主高纬改谥)
世宗
(文宣帝高洋追尊)
文襄皇帝
(文宣帝高洋追谥)
高澄 521年549年
高祖[13]
(废帝高殷尊)
文宣皇帝
(废帝高殷谥)
高洋 526年559年 550年559年 天保 550年559年 武宁陵
威宗
(后主高纬改上庙号)
景烈皇帝
(后主高纬改谥)
显祖
(后主高纬改上庙号)
文宣皇帝
(后主高纬复谥)
济南闵悼王
(孝昭帝高演谥)
高殷
(废为济南王)
545年561年 559年560年 乾明 559年560年
肃宗 孝昭皇帝 高演 535年561年 560年561年 皇建 560年561年 文靖陵
世祖 武成皇帝 高湛 537年568年 561年565年 太宁 561年562年 永平陵
河清 562年565年
高纬
(史称后主)
(北周武帝宇文邕降封温国公)
556年577年 565年577年 天统 565年569年
武平 570年576年
隆化 577年
楚恭哀帝
(后主高纬追谥)
高俨
(原为琅邪王)
557年571年
高延宗
(原为安德王)
544年577年 576年 德昌 576年
高恒
(史称幼主)
570年577年 577年 承光 577年
高湝
(幼主高恒禅位于任城王高湝,但未正式即位)
538年577年
高绍义
(原为范阳王)
?-580年 578年 武平
(继续使用武平年号)
578年

君主世系图

[编辑]
齐神武帝
高欢
496-547
齐文襄帝
高澄
521-549
齐文宣帝
高洋
526/529-550-559
齐孝昭帝
高演
535-560-561
齐武成帝
高湛
537-561-565-568
任城王
高湝
538-577
安德王
高延宗
544-576-577
齐废帝
高殷
545-559-560-561
范阳王
高绍义
?-578-580-?
齐后主
高纬
556-565-577
楚恭哀帝
高俨
557-571
齐幼主
高恒
570-577-578

藩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唐)魏征、令狐德棻等:《隋书》卷30:“太原山川重复,实一都之会,本虽后齐别都,人物殷阜,然不甚机巧。”(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860页。
  2. ^ 《北齐·书本纪·卷一》:“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3. ^ 张金龙《高欢家世族属真伪考辨》,文史哲011年第1期总第3期
  4. ^ 《北齐书·祖珽传》:珽因厉声曰:“臣由士开得进,本无欲毁之意,陛下今既问臣,臣不敢不以实对。士开、文遥、彦深等专弄威权,控制朝廷,与吏部尚书尉瑾内外交通,共为表里,卖官鬻狱,政以贿成,天下歌谣。若为有识所知,安可闻于四裔!陛下不以为意,臣恐大齐之业隳矣。”
  5. ^ 《北齐书·卢叔武传》:......画地陈兵势曰:“人众敌者当任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6. ^ 隋书·梁彦光传》:齐亡后衣冠士族多迁关内。
  7. ^ 《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欢每号令军士,常令丞相属代郡张华原宣旨,其语鲜卑则曰“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
  8. ^ 《隋书》食货志:又简华人勇力绝伦者,谓之'勇夫',以备边要
  9. ^ 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286页,黄山书社,2000年
  10. ^ 《隋书》食货志:又令男子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
  11. ^ 链接至维基文库 通典.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 维基文库. 801 (中文). 至崇化三年,为周师所灭。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 
  12.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北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
  13. ^ 李延寿《北史》卷47:初,祖珽于乾明、皇建之时,知武成阴有大志,遂深自结纳,曲相祗奉。武成于天保频被责,心常衔之。珽至是希旨,上书请追尊太祖献武皇帝为神武,高祖文宣皇帝改为威宗景烈皇帝,以悦武成。武成从之。

来源

[编辑]
史书
前朝
东魏
中国朝代 后朝
北周